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85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包括支架、荷重传感器、过渡件、旋转给力器,以及控制器;支架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门型梁;荷重传感器设于底板上,且位于门型梁的正下方,荷重传感器的承载面上用于放置内置有应力传感器的阻尼器;过渡件的一端适于伸入阻尼器内部并抵压在阻尼器的承压结构上方,另一端向上伸出阻尼器的顶端;旋转给力器固定连接于门型梁上,输出端与过渡件的中心抵接;控制器设于支架上,且与荷重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能够通过螺旋给力的方式增加校准区间,且校准过程高效准确。且校准过程高效准确。且校准过程高效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感器校准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透平发电机研究中,对发电机转子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利用微型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发电机内部转子受到的支承力变化,从而推测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是一种新兴、可靠且高效的技术手段,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精度直接影响其对发电机运行状态的监测准确度,由于微型应力传感器安装在发电机内部的阻尼器上,一旦发电机装配完成就无法再进行校准工作,且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拆装过程十分繁琐,因此,需要在安装使用前完成传感器的校准工作。目前,对于这类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大多采用标准重块压力法,即通过在应力传感器的支撑面上放置不同规格的标准重块进行校准,这种校准方式需要频繁更换重置标准重块,操作费事费力,且受标准重块的规格所限,因此对于校准区间的选择局限性较大,另外,在反复放置标准重块的过程中,无法保证每次放置的位置一致,也无法保证重块的重心与应力传感器的中心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从而会影响校准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旨在提高应力传感器的校准效率和准确度,降低校准区间的选择局限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包括支架、荷重传感器、过渡件、旋转给力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支架包括用于支撑的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门型梁;荷重传感器设于底板上,且位于门型梁的正下方,荷重传感器的承载面上用于放置内置有应力传感器的阻尼器;过渡件的一端适于伸入阻尼器内部并抵压在阻尼器的承压结构上方,另一端向上伸出阻尼器的顶端;旋转给力器固定连接于门型梁上,且位于过渡件的正上方,输出端与过渡件的中心抵接,用于向过渡件施加竖直下压力;控制器设于支架上,且与荷重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分别电连接。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渡件包括嵌块、压力轴承,以及承接板;其中,嵌块置于阻尼器内部,并抵压于承压结构上,嵌块的顶壁上开设有轴承腔;压力轴承嵌装于轴承腔内;承接板压装于压力轴承上,底面中心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轴,连接轴与压力轴承的内孔插接,承接板的顶面凸出于阻尼器的顶端,且顶面中心与旋转给力器的输出端抵接。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承接板的顶面中心设有球型或锥形的凹槽,旋转给力器的输出端设有球型或锥形的定位部,定位部嵌装于凹槽内。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给力器包括连接板和螺杆;其中,连接板固定连接于门型梁上,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过渡件上下对齐;螺杆穿设于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螺杆的底端抵压于过渡件的中心,顶端向上穿过门型梁并设有适于连接操作扳手的六方柱体。
[0008]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的中心设有定位凹腔,荷重传感器的底部嵌装于定位凹腔内。
[0009]在本实施例中,门型梁的两侧壁上分别水平穿设有朝向阻尼器的侧壁延伸的限位件,两个限位件的延伸端用于配合限定阻尼器的放置位置。
[0010]示例性的,限位件包括连接杆和弧板;其中,连接杆水平穿设于门型梁的侧壁上,一端位于门型梁的外侧并设有操作部,另一端朝向荷重传感器的中心的正上方延伸;弧板设于连接杆的延伸端,内弧面靠近阻尼器的侧壁。
[0011]举例说明,连接杆与门型梁的侧壁滑动连接,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弧板的外弧面抵接,另一端与门型梁的内侧壁抵接,连接杆位于门型梁外侧的部位上穿设有插销,插销与门型梁的外侧壁抵接。
[0012]进一步地,连接杆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插孔,插销穿设于其中一个插孔内。
[0013]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应力传感器和荷重传感器的测量数据。
[0014]本技术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在应力传感器安装至阻尼器内部后,且在阻尼器向发电机转子上装配之前进行校准,将阻尼器放置在荷重传感器的承载面上,然后将过渡件放置在阻尼器内部的承压结构上,由于固定在门型梁上的旋转给力器和设于底板上的荷重传感器是上下对齐的,因此通过旋转给力器能够向抵压在阻尼器内部的过渡件上施加竖直的下压力,保证应力传感器和荷重传感器的受力点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两者测量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器进行比对,从而对应力传感器的校准提供依据,由于旋转给力器能够向过渡件施加任意大小的压力值,因此应力传感器的校准区间能够进行任意选择,因此校准过程简单高效、局限性小,且在改变压力大小的过程中,旋转给力器对过渡件、过渡件对阻尼器、阻尼器对荷重传感器均能够始终处于固定的抵压位置上,因此能够避免因荷重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受力点改变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从而提高应力传感器的校准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架;11、底板;110、定位凹腔;12、门型梁;13、限位件;131、连接杆;1310、插孔;1311、操作部;132、弧板;133、弹性件;134、插销;2、荷重传感器;3、过渡件;31、嵌块;310、轴承腔;32、压力轴承;33、承接板;330、凹槽;331、连接轴;4、旋转给力器;41、连接板;411、螺纹孔;42、螺杆;421、六方柱体;422、定位部;5、控制器;50、显示屏;6、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需要理解的是,传感器的校准是指给传感器加上一个标准的被测量,然后调整传感器的某些部件或软件参数,使得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量准确对应。
[0020]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包括支架1、荷重传感器2、过渡件3、旋转给力器4,以及控制器5;其中,支架1包括用于支撑的底板11和设于底板11上的门型梁12;荷重传感器2设于底板11上,且位于门型梁12的正下方,荷重传感器2的承载面上用于放置内置有应力传感器的阻尼器6;过渡件3的一端适于伸入阻尼器6内部并抵压在阻尼器6的承压结构上方,另一端向上伸出阻尼器6的顶端;旋转给力器4固定连接于门型梁12上,且位于过渡件3的正上方,输出端与过渡件3的中心抵接,用于向过渡件3施加竖直下压力;控制器5设于支架1上,且与荷重传感器2和应力传感器分别电连接。
[0021]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应力传感器安装至阻尼器6内部后,且在阻尼器6向发电机转子上装配之前进行校准,将阻尼器6放置在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包括用于支撑的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门型梁;荷重传感器,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门型梁的正下方,所述荷重传感器的承载面上用于放置内置有应力传感器的阻尼器;过渡件,一端适于伸入所述阻尼器内部并抵压在所述阻尼器的承压结构上方,另一端向上伸出所述阻尼器的顶端;旋转给力器,固定连接于所述门型梁上,且位于所述过渡件的正上方,输出端与所述过渡件的中心抵接,用于向所述过渡件施加竖直下压力;控制器,设于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荷重传感器和所述应力传感器分别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包括:嵌块,置于所述阻尼器内部,并抵压于所述承压结构上,所述嵌块的顶壁上开设有轴承腔;压力轴承,嵌装于所述轴承腔内;承接板,压装于所述压力轴承上,底面中心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压力轴承的内孔插接,所述承接板的顶面凸出于所述阻尼器的顶端,且顶面中心与所述旋转给力器的输出端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的顶面中心设有球型或锥形的凹槽,所述旋转给力器的输出端设有球型或锥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嵌装于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应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给力器包括: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门型梁上,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过渡件上下对齐;螺杆,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贺强于金龙张磊李志雄申天奇赵琨鑫郑少杰张星刘彦泽
申请(专利权)人: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