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51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包括第一轿壁和第二轿壁,第一轿壁位于第二轿壁的内侧,第一轿壁与第二轿壁的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第二轿壁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第二轿壁上设置有对应电动风扇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第一轿壁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第一轿壁的底端外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挡风板,第二轿壁顶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防护网,第二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二防护网,能够在轿厢运行时的通风风噪声,提高轿厢内的静音效果,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垂直升降电梯在当代生活中应用广泛,电梯设置于楼房内的电梯井内,通过固定在电梯井顶部的曳引电机驱动轿厢上下移动,轿厢上下运行过程中内部形成相对较为封闭的空间,现有的轿厢会在轿厢上设置通风系统,避免轿厢内产生闷热感,而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轿厢上的通风系统对轿厢进行通风时,会使轿厢内产生风噪声,使得轿厢内的乘坐人员受扰噪音的干扰,影响电梯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改进轿厢的通风系统,减少通风时的风噪声,提高轿厢的静音效果,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包括第一轿壁和第二轿壁,第一轿壁位于第二轿壁的内侧,所述第一轿壁与第二轿壁的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轿壁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所述第二轿壁上设置有对应电动风扇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轿壁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轿壁的底端外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二轿壁顶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防护网,所述第二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二防护网。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壁顶端和底端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第二轿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连接块与第二轿壁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壁与第二轿壁的四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音垫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壁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二轿壁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轿壁上设置有对应电风扇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壁的内侧面上涂有阻尼材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轿厢上行或下行时,启动第二轿壁上的电动风扇,将电梯井内的空气吸入进风通道内,将进风通道内的气流经过第一挡风片或第二挡风片时,会使第一挡风片或第二挡风片被吹起并倾转,同时气流穿过挡风片上的通风孔然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轿厢内,通过进风通道和进风通道内的挡风板来降低吹进轿厢的气流速度,减小风噪的产生,提高轿厢的静音效果,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电梯的隔音轿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13]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0014]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
[0015]图5为图1中D部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1.第一轿壁;2.第二轿壁;3.进风通道;4.电动风扇;5.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第一挡风板;8.第二挡风板;9.通风孔;10.第一防护网;11.第二防护网;12.连接块;13.橡胶垫;14.第一螺栓;15.隔音垫块;16.固定块;17.第二螺栓;18.防护罩;19.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18]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包括第一轿壁1和第二轿壁2,第一轿壁1位于第二轿壁2的内侧,所述第一轿壁1与第二轿壁2的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3,所述第二轿壁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4,所述第二轿壁2上设置有对应电动风扇4的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一进风口5连通进风通道3,所述第一轿壁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二进风口6连通进风通道3,所述第一轿壁1的底端外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挡风板7,所述第二轿壁2顶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挡风板8,第一挡风板7和第二挡风板8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9。
[0021]如图1所示,当轿厢在电梯井向上运行时,第二轿壁2顶端的电动风扇4启动,将电梯井内的空气吸入,流动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口5进入进风通道3内,然后经过进风通道3内的第二挡风板8,再通过第二进风口6进入第一轿壁1即轿厢内,然后轿厢内的空气经过循环后从第一轿壁1底部的第二进风口6、进风通道3和第一进风口5排出,当轿厢向下运行时,电梯内的空气则从轿厢的底部进入轿厢,再从轿厢的顶部排出,从而实现轿厢内的空气循环,避免轿厢闷热,同时当电梯井中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3时,会将进风通道3内的第一挡风板7或第二挡风板8,吹起倾转,从而当空气经过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上时,降低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小空气进入轿厢内的风噪声,保证轿厢内通风的同时达到静音效果,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5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防护网10,所述第二进风口6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二防护网11,通过第一防护网10和第二防护网11减少电梯井内的灰尘进入轿厢内。
[0023]优选的,当轿厢上行时,第二轿壁2顶端的电风扇转动将空气吸入,而第二轿壁2底端的电风扇可反转,将轿厢内的空气吸出,提高轿厢内空气循环效率。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轿壁1顶端和底端上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与第二轿壁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3,所述连接块12与第二轿壁2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4连接,通过第一螺栓14将第一轿壁1和第二轿壁2连接,而轿厢上行或下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可通过橡胶垫13进行缓冲吸收,保证轿厢的平稳运行,同时也可吸收传递至轿厢的噪声,提高轿厢内的静音效果。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轿壁1与第二轿壁2的四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音垫块15,即通过四周的隔音垫块15隔绝电梯井内的噪声,提高轿厢的静音效果。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轿壁1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与第二轿壁2之间通过第二螺栓17连接,即通过第二螺栓17将第一轿壁1与第二轿壁2的四周侧壁进行连接,提高第一轿壁1与第二轿壁2之间的连接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轿壁和第二轿壁,第一轿壁位于第二轿壁的内侧,所述第一轿壁与第二轿壁的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轿壁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电动风扇,所述第二轿壁上设置有对应电动风扇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轿壁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轿壁的底端外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二轿壁顶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防护网,所述第二进风口上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二防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隔音轿壁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英豪陈旭冯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丹森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