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33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本加固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和安全的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古建筑或者老旧建筑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地下室底板结构多有损坏,通常需要重新施工,铺设新的底板结构,以对原有地下室进行加固。现有的施工技术,按图施工后,因为各方面施工人为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混凝土缺陷等问题,使用常规的加固技术又对后期业主的使用空间、装修等造成很大影响。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2582733U)在2021年公开了一种地下室装修施工底板加固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防水层、底板层以及保护层,所述底板层的底部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中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加固桩,所述加固桩的上端穿出底板层并延伸至保护层,加固桩位于保护层部分自下而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组。该加固结构对钢筋也支撑作用,但是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在支撑后难以取出,而且与混凝土的结合性能不佳,没有竖向的下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上方。
[0007]本加固结构简单易行,稳定性较好,施工方便,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等条件下和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达到使原结构在不失稳、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
[0008]置换后的加固结构主要包括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垫层起到找平、隔离和过渡的作用,也方便所述防水层的设置,确保所述防水层平整有效,所述防水层能够隔离上下方的水气,避免水汽上行和水下渗;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形成地下室的地面层,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直接被业主使用;这样的层状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砖垫和预制板结构,防水性能和强度更好,而且施工过程也不复杂,完成后不影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
[0009]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中设置所述多层双向钢筋能够增强该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所述加固组件的设置能够拉住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并且所述加固组件的下端伸入到了三合土中,能够形成从下至上的受力结构,使得各层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不易变形和损坏,整体强度较好;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支撑和固定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对钢筋有定位和支撑作用,便于钢筋的铺设和绑扎,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取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也可以将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埋在混凝土中作为永久支撑。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分别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每层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分别在抵接交叉处绑扎固定;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平行设置,间距不超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厚度的一半。
[0011]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能够承担多向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改善所述混凝土底板层的受力;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上的钢筋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错开一定间距平行设置,上下层的钢筋间距不宜过大,设置在靠中部的位置较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上分别连接有多向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同时支撑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为倒“U”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为弧形,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内侧抵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上侧,所述连接杆的两个杆体分别伸入所述三合土层中并紧固;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上分别设有若干倒刺,所述倒刺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混凝土底板层内,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与所述防水层接触处设为光面。
[0014]这种结构的加固组件易于使用,在前期可以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预埋在所述三合土层中或者后期植入均可;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弧形弯折部分能够与钢筋的外表面配合,压住钢筋;所述连接杆上设置的倒刺能够增强其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同时也能够拉住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分散开裂;与防水层接触的部分设为光面,以减少对防水涂层的破坏。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三合土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杆体外表面为糙面,所述连接杆的杆体下端部设有倒钩。
[0016]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体,所述支撑杆体的上方设有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向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能够同时支撑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方便钢筋的铺设和绑扎,也能够提高钢筋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垫层为浇筑的80

12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底板为浇筑的200

300mm厚的防水细石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为涂刷的JS防水涂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加固结构简单易行,稳定性较好,施工方便,能够在不影响后期业主使用空间、装修等条件下和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原底板预制板、砖垫高层等结构至三合土,再进行局部凿除、浇筑合格混凝土,达到使原结构在不失稳、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把原地下室底板置换出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牢固性;2、本申请的层状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砖垫和预制板结构,防水性能和强度更好,而且施工过程也不复杂,完成后不影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3、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中设置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和所述加固组件能够增强该层混凝土结构的结合能力和
强度,所述混凝土底板层不易变形和损坏;4、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支撑和固定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便于钢筋的铺设和绑扎,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取出,也可以将其埋在混凝土中作为永久支撑。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端面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的端面示意图二;
[0022]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一种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三合土层上的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底板层,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铺设有多层双向钢筋,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上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层双向钢筋、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混凝土垫层并伸入到所述三合土层中;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层双向钢筋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双向钢筋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内的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分别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每层的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分别在抵接交叉处绑扎固定;所述上层钢筋网和所述下层钢筋网平行设置,间距不超过所述混凝土底板层厚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上分别连接有多向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同时支撑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地下室底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腾跃张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固立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