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17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包括机体、对绞收线装置以及放线装置,所述机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的中心轴均呈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其中一者,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另一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的优点。操作方便的优点。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退扭对绞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绞机,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退扭对绞机。

技术介绍

[0002]绞线机是一种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等由多股细线相互缠绕形成一根线缆的绕线装置。现有的绞线设备的绞线原理是,由多股线材经放线机放出后引入到对绞机主轴,再从主轴进入绞弓,绞弓回转使多股线材绞合成型,最后通过导轮将绞好的线材卷入收线盘。因此,现有的绞线设备通常包括对绞机以及至少两放线机或放线退扭机。然而,这些对绞机及放线机都是独立存在的,生产时只能以横向排列的方式连接设置,即将两放线机布置于对绞机左、右两侧之间,再在放线机与对绞机之间布置牵引轮组。这样使得绞线设备呈一排布置,导致生产线过度过长,占用很大的生产空间;而且人工更换放线盘以及收线盘时需要工人带着放线盘或收线盘到达各机器的前面,距离跨度较大,操作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方便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包括机体、对绞收线装置以及放线装置,所述机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的中心轴均呈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其中一者,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另一者。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通过将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设置于机体的同一容置腔内,再使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的中心轴均呈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从而使得放线、对绞及收线均在所述容置腔内进行,极大地缩小于设备的体积。而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呈前后布置,可以使工人可以在设备的前侧及后侧更换放线盘及收线盘,两者之间的距离跨度较小,方便工人行动,操作十分便捷。
[0006]较佳地,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至少两放线退扭装置,所述放线退扭装置相互呈上、下地设置。通过上、下设置放线退扭装置,既可以使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又可以方便工人同时更换两放线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0007]较佳地,所述放线装置包括两放线退扭装置,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两所述放线退扭装置的任意两者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
[0008]具体地,所述一体式退扭对绞机还包括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一一对应的退扭张力导轮组,以将所述线缆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引导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
[0009]具体地,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一侧。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占用所述容置腔的空间,而且可方便工人调节导轮组的张力,便于检修。
[0010]具体地,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与所述对绞收线装置之间设有进线转角轮组,以将所述线缆从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引导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
[0011]较佳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包括对绞进线轴、对绞前导轮、对绞绞弓、对绞后导轮、对绞出线轴、对绞电机及收线盘组件;所述对绞进线轴及对绞出线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对绞绞弓及所述收线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对绞前导轮及所述对绞后导轮之间,所述线缆依次经过所述对绞进线轴、对绞前导轮、对绞绞弓、对绞后导轮及对绞出线轴。
[0012]具体地,所述收线盘组件与所述对绞出线轴之间设有引取张力轮组。
[0013]较佳地,所述放线退扭装置包括退扭进线轴、退扭前导轮、退扭绞弓、退扭后导轮、退扭出线轴、退扭电机及放线盘组件;所述退扭进线轴及退扭出线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退扭绞弓及所述放线盘组件设置于所述退扭前导轮及所述退扭后导轮之间,所述线缆依次经过所述退扭进线轴、退扭前导轮、退扭绞弓、退扭后导轮及退扭出线轴。
[0014]具体地,所述放线盘组件与所述退扭进线轴之间设有放线转角轮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侧视布局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俯视布局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正视布局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放线退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一体式退扭对绞机的对绞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100包括机体1、对绞收线装置2、放线装置以及退扭张力导轮组3,所述机体1内设有一容置腔11,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及所述放线装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且均呈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位于所述容置腔11的前侧及后侧的其中一者,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11的前侧及后侧的另一者。本申请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11的前侧,所述机体1的前侧设有前门12;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位于所述容置腔11的后侧,所述机体1的后侧设有后门13。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至少两放线退扭装置4,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相互呈上、下地设置。本申请的所述放线装置包括两放线退扭装置4,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及两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的任意两者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通过上、下设置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既可以使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又可以方便工人同时更换两放线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所述机体的该侧设有保护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的外壳,且开设有侧门14。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具有一转向轮组31,所述转向轮组31可以将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输出的线缆的输送方向弯折90度引导到所述机体1的侧面,从而将所述线缆引导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设置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不但可以减少占用所述容置腔11的空间,而且可方便工人调节导轮组的张力,便于检修。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与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之间设有进线转角轮组6,以将所述线缆从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3引导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2。
[0023]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所述放线退扭装置4包括退扭进线轴41、退扭前导轮42、退扭绞弓43、退扭后导轮44、退扭出线轴45、退扭电机46及放线盘组件47;所述退扭进线轴41及退扭出线轴45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1。所述退扭进线轴41及所述退扭出线轴45呈同轴地设置。所述退扭绞弓43及所述放线盘组件47设置于所述退扭前导轮42及所述退扭后导轮44之间。所述退扭绞弓43的两端分别对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退扭进线轴41及退扭出线轴45。所述退扭前导轮4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退扭进线轴41上且随所述退扭进线轴41转动;所述退扭前导轮42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退扭进线轴41的中心轴垂直。所述退扭后导轮4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退扭出线轴45上且随所述退扭出线轴45转动;所述退扭后导轮44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退扭前导轮42的转动中心轴平行。所述放线盘组件47与所述退扭进线轴41之间设有放线转角轮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对绞收线装置以及放线装置,所述机体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所述放线装置的中心轴均呈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对绞收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其中一者,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及后侧的另一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至少两放线退扭装置,所述放线退扭装置呈上、下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包括两放线退扭装置,所述对绞收线装置及两所述放线退扭装置的任意两者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退扭对绞机还包括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一一对应的退扭张力导轮组,以将线缆从所述放线退扭装置引导到所述对绞收线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退扭对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扭张力导轮组与所述对绞收线装置之间设有进线转角轮组,以将所述线缆从所述退扭张力导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登勇郑锐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斐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