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421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2
一种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限位块、透明隔板及检测辅助组件。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透明隔板嵌置于凹槽内,限位块临近凹槽的边缘设置;检测辅助组件包括卷材、收卷辊及放卷辊,卷材卷绕于放卷辊上,卷材穿设透明隔板与凹槽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并与收卷辊连接,卷材朝向透明隔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基准线。卷材上基准线作为检测极片外形的参考,通过判断检测过程中基准线是否与待测极片的边缘一致,即可识别出极片外形是否符合标准,不需采用高精度CCD采集图片也可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检测功能更加稳定可靠,维护及制作成本更低;卷材、收卷辊及放卷辊组成可活动结构,使基准线的位置可调,进而满足不同尺寸的极片的检测需求。测需求。测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轮廓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轮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极片是电池的中卷芯的组成部件。极片呈薄片状且质地软,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发生变形,因此,将极片制作成卷芯前,需要对极片进行检测,确认其形状是否符合标准。一般的,采用CCD图像采集器拍摄极片的图像,将图像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极片是否合格。
[0003]然而,上述检测方式对CCD的像素精度要求高,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影响图像拍摄效果,容易产生误判,导致设备的制作及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抗干扰性能好的极片轮廓检测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限位块、透明隔板及检测辅助组件。
[0007]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透明隔板嵌置于凹槽内,透明隔板与凹槽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且透明隔板与底座的端面平齐,透明隔板为待测极片的主要承载部件,且透明隔板采用如亚加力、玻璃等透明材质制成,可透过透明隔板观察到位于凹槽内部的部件,限位块临近凹槽的边缘设置,限位块作为待测极片的定位基准,在进行检测操作时,使待测极片的其中一侧边与限位块的外壁贴合。
[0008]检测辅助组件包括卷材、收卷辊及放卷辊,卷材卷绕于放卷辊上,卷材穿设透明隔板与凹槽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并与收卷辊连接,卷材朝向透明隔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基准线,进行检测时,待测极片的其中一侧边与限位块的外壁贴合,待测极片另一侧边朝向基准线,当待测极片的边缘与基准线一致时待测极片的外形符合标准,若待测极片完全覆盖基准线,则待测极片的宽度大于标准宽度,同理若待测极片的边缘与基准线分离,则待测极片的宽度小于标准宽度,另外,若此时待测极片部分覆盖基准线、部分与基准线分离,则证明待测极片发生了变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0]1、卷材上基准线作为检测极片外形的参考,通过判断检测过程中基准线是否与待测极片的边缘一致,即可识别出极片外形是否符合标准,因此不需采用高精度CCD采集图片也可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且不易受到外部工作环境的振动等干扰因素影响,检测功能更加稳定可靠,维护及制作成本更低;
[0011]2、卷材、收卷辊及放卷辊组成可活动结构,使基准线的位置可调,进而满足不同尺寸的极片的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极片轮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极片轮廓检测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极片轮廓检测装置10、基准线11、底座100、凹槽110、限位块200、透明隔板300、检测辅助组件400、卷材410、识别区411、对照区412、收卷辊420、调整螺母421、放卷辊430、标准件500、固定夹600、偏心轴700、橡胶防滑层710、刻度标识8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极片尺寸是否符合比较准的极片轮廓检测装置10,包括:底座100、限位块200、透明隔板300及检测辅助组件400。
[0018]底座100上端面为工作面,该工作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10,透明隔板300嵌置于凹槽110内,且透明隔板300与底座100的上端面平齐,保证透明隔板300与底板100上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以承载待测极片。
[0019]限位块200临近凹槽110的边缘设置,限位块200用于与待测极片的侧边贴合,以此为待测极片提供定位。
[0020]请参阅图1及图2,检测辅助组件400包括卷材410、收卷辊420及放卷辊430,卷材410卷绕于放卷辊430上,透明隔板300与凹槽110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卷材410穿设透明隔板300与凹槽110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并与收卷辊420连接,如此卷材410、收卷辊420及放卷辊430三者组成可活动结构,通过转动收卷辊420(或者放卷辊430)可带动卷材410向靠近放卷辊430(或者收卷辊420)的方向平移。
[0021]卷材410朝向透明隔板300的一侧上设置有基准线11,基准线11与限位块200之间的间距为极片宽度的标准值,因此当待测极片的边缘与基准线11完全重合时,待测极片才达标,否则均判定为不良品,通过转动收卷辊420可调整基准线11与限位块200之间的间距,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极片的检测需求。优选的,优选的,底座100上设置有刻度标识800,刻度标识800位于凹槽110的边缘上。
[0022]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试,极片轮廓检测装置10还包括标准件500,标准件500放置于底座100上,且标准件500与限位块200的外壁贴合,标准件500的外轮廓与合格品极片的外轮廓一致。
[0023]具体的,在进行检测前,先将标准件500放置于底座100上,推动标准件500,使标准件500与限位块200的外壁贴合。接着转动收卷辊420,使卷材410平移,调整基准线11与限位块200之间的间距,时基准线11与标准件500的边缘重合,利用标准件500提高装置调试效率,并且提高装置的检测精度。
[0024]极片轮廓检测装置10还包括固定夹600及偏心轴700,固定夹600及偏心轴700均设置于底座100上,且固定夹600及偏心轴700分别位于限位块200的两端。通过固定夹600及偏心轴700对待测极片的两端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优选的,偏心轴700外壁上设置有橡胶防滑层710。
[0025]进一步的,收卷辊420的末端设置有调整螺母421,放卷辊430上设置有涡簧。转动调整螺母421可带动收卷辊420旋转。正转时,收卷辊420收卷卷材410,反转时,涡簧提供的弹力驱使放卷辊430旋转并收卷卷材410,进而调整基准线11与限位块200之间的间距。
[0026]请参阅图1,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卷材410设置有识别区411及对照区412,识别区411与对照区412以基准线11为分界,识别区411的颜色不同于对照区412的颜色。因此,当极片的变匀与基准线11未完全重合时,极片的边缘处显示不同的颜色,颜色不一致时表明极片发生变形,为不良品。优选的,识别区411的颜色不同于待测极片的颜色。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限位块、透明隔板及检测辅助组件;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透明隔板嵌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透明隔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且所述透明隔板与所述底座的端面平齐,所述限位块临近所述凹槽的边缘设置;所述检测辅助组件包括卷材、收卷辊及放卷辊,所述卷材卷绕于所述放卷辊上,所述卷材穿设所述透明隔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并与所述收卷辊连接,所述卷材朝向所述透明隔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基准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准件,所述标准件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标准件与所述限位块的外壁贴合,所述标准件的外轮廓与合格品极片的外轮廓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轮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夹及偏心轴,所述固定夹及所述偏心轴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固定夹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思良戴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