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量子灯,底座上方设置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上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柱顶端,支撑稳定可靠,安全系数高;上支撑柱顶部治疗头通过外壳内腔依次设置保温填充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远红外发射层并列设置两个量子治疗仪,照射治疗范围大,通过上支撑柱的角度调节机构和下支撑柱的升降装置能任意进行角度调整和高度调整,使用操作方便,并且体积小重量轻。轻。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量子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治疗器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康复训练、辅助治疗、保健锻炼的远红外量子灯。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无论经济还是科学技术已经进入高效、快速运行的快节奏发展阶段,人类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居住、住宿成本都很高,为适应工作、生活发展需要,现阶段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基本都遵循“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的”工作理念,在正常工作之余,还需要通过各种培训、会议、自我学习等途径进行素质提升和知识储备,工作、生活和学习提升压力形成了高压环境,由此造成了大部分人的身体出现亚健康信号,例如容易疲劳、睡眠不足、记忆力下降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同时在医学治疗领域也常利用红外线能够穿透人体皮肤,使得肌肉和皮下组织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流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松驰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的作用,采用远红外治疗仪照射人体发病部位或者不舒服的部位,与人体组织发生光化学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缓解疲劳、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远红外治疗仪通常只有一个灯头,照射范围小,不能任意进行角度调整和高度调整,使用操作不方便,并且重量较重,在使用过程中治疗头易掉落,对使用人员存在烫伤、砸、撞等安全隐患;在需要辅助治疗的面积较大时,通常只能采用分岔支撑柱同时设置两个治疗头的双头远红外治疗仪,体积大,占用空间多,还要分别控制操作两个治疗头,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高度和角度,占用空间少,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的远红外量子灯,即一种远红外量子治疗仪,也可称为一种远红外治疗仪。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远红外量子灯,包括有底座,底座上方设置有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上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柱顶端;上支撑柱顶部设置有治疗头,下支撑柱设置有能够调节下支撑柱高度的升降装置,上支撑柱设置有能够调节治疗头照射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治疗头设置有两个量子治疗仪。
[0006]所述治疗头包括有截面为“U”形的槽盒状外壳,外壳内腔依次设置有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之间的间隔区域内设置有保温填充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也设置有保温填充层;两个量子治疗仪并列设置于远红外发射层。
[0007]所述保温填充层的材料为陶瓷纤维棉,隔热层为陶瓷纤维板,发热层为发热电热盘,绝缘导热层为导热绝缘云母片,每个量子治疗仪分别包括一个聚能量子芯片。
[0008]所述聚能量子芯片为圆盘,聚能量子芯片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使得聚能量子
芯片呈蜂窝状圆盘。
[0009]所述发热电热盘为矩形结构,发热电热盘上对应两个量子治疗仪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发热区;或者发热电热盘包括有两个圆形电热盘,每个圆形电热盘的直径小于等于聚能量子芯片的直径。
[0010]所述下支撑柱包括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固定柱和外滑动套,内固定柱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外滑动套滑动套装于内固定柱外部,并能够由升降装置驱动沿内固定柱上下滑动,外滑动套内腔的高度大于内固定柱伸出至底座上方的高度。
[0011]所述升降装置为平底直流电动推杆,内固定柱为上下两端均敞开的筒形结构,内固定柱底端通过翻边固定连接于底座上,平底直流电动推杆竖直设置于内固定柱内部,平底直流电动推杆的底板固定安装于底座上;外滑动套顶端封闭,平底直流电动推杆的顶板固定安装于外滑动套内顶面上,上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于外滑动套外顶面上。
[0012]所述底座为由上层底壳和下层底壳构成的具有中空内腔的飞碟式底盘结构,内固定柱通过翻边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层底壳上,平底直流电动推杆的底板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下层底壳上;外滑动套侧面设置有触摸控制屏,远红外治疗头通过电源线和/或信号线连接至触摸控制屏,平底直流电动推杆也通过电源线和/或信号线连接至触摸控制屏。
[0013]所述上支撑柱为内部中空的万向竹节管,治疗头固定连接在万向竹节管顶端,万向竹节管底端固定连接在外滑动套外顶面上。
[0014]所述上支撑柱包括有三节支杆,三节支杆互相之间通过转轴铰接连接,构成角度调节机构,治疗头固定连接在最上节支杆顶端,最下节支杆底端固定连接在外滑动套外顶面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一种远红外量子灯,底座上方设置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上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于上支撑柱顶端,支撑稳定可靠,安全系数高;上支撑柱顶部治疗头通过外壳内腔依次设置保温填充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远红外发射层并列设置两个量子治疗仪,照射治疗范围大,通过上支撑柱的角度调节机构和下支撑柱的升降装置能任意进行角度调整和高度调整,使用操作方便,并且体积小重量轻。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远红外量子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远红外量子灯通过上支撑柱调节角度后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远红外量子灯通过下支撑柱调节高度并通过上支撑柱调节角度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远红外量子灯的底座与下支撑柱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是图6去除下支撑柱顶板后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远红外量子灯的照射治疗灯头去除防护网后结构放大示意
图;
[0026]图10是图9的A
‑
A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远红外量子灯的照射治疗灯头去除防护网和远红外量子芯片后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远红外量子灯的分体式发热电热盘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远红外量子灯的底座与下支撑柱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4是图13的左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33]如图1~1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远红外量子灯,整体策划方案为:首先设置一底座1,在底座1的上方设置下支撑柱2和上支撑柱4,上支撑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底座上方设置有下支撑柱和上支撑柱,上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柱顶端;上支撑柱顶部设置有治疗头,下支撑柱设置有能够调节下支撑柱高度的升降装置,上支撑柱设置有能够调节治疗头照射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治疗头设置有两个量子治疗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包括有截面为“U”形的槽盒状外壳,外壳内腔依次设置有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之间的间隔区域内设置有保温填充层,隔热层、发热层、绝缘导热层和远红外发射层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也设置有保温填充层;两个量子治疗仪并列设置于远红外发射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填充层的材料为陶瓷纤维棉,隔热层为陶瓷纤维板,发热层为发热电热盘,绝缘导热层为导热绝缘云母片,每个量子治疗仪分别包括一个聚能量子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量子芯片为圆盘,聚能量子芯片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使得聚能量子芯片呈蜂窝状圆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热盘为矩形结构,发热电热盘上对应两个量子治疗仪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发热区;或者发热电热盘包括有两个圆形电热盘,每个圆形电热盘的直径小于等于聚能量子芯片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远红外量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柱包括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国明,庄志达,吴锦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量子科技应用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