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杆装置和伞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332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伞杆装置和伞具,其中,伞杆装置包括中棒、上巢和下巢,中棒的外壁凸设有外推部;上巢固定于中棒上,上巢的外壁凸设有卡块,且卡块自中棒的外壁露出;下巢滑动设于中棒上,并能朝向或远离上巢运动,下巢包括卡合部和位于卡合部与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配合部,卡合部靠近上巢的一端凸出至配合部外,并构建出卡合段,卡合段开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孔,配合部开设有与外推部配合的配合槽;当下巢朝向上巢运动时,外推部能通过配合部推动卡合部,以使得卡合段与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使得卡块卡于卡孔上,并使得外推部位于配合槽内。上述伞杆装置可以实现尺寸较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杆装置和伞具


[0001]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别涉及一种伞杆装置和伞具。

技术介绍

[0002]伞具通常包括伞头、伞杆装置和伞骨装置,其中,伞杆装置通常包括中棒、上巢和下巢,中棒的一端与伞头连接,上巢设于中棒远离伞头的一端上,下巢滑动套设于中棒上,且下巢位于伞头与上巢之间。伞骨装置包括伞骨架及伞布,伞骨架连接上巢和下巢,伞布设于伞骨架上。推动下巢沿中棒朝向上巢运动,并使得下巢与上巢卡合,可以使得伞骨架展开,从而实现开伞。下巢与上巢分离后,拉动下巢沿中棒朝向伞头运动,可以使得伞骨架收拢,从而实现收伞。其中,下巢与上巢的配合是实现开伞与收伞的关键,相关技术中,下巢与上巢的配合不利于获得外径较小的上巢,导致伞杆装置的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伞杆装置,旨在获得尺寸较小的伞杆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伞杆装置,包括:
[0005]中棒,所述中棒的外壁凸设有外推部;
[0006]上巢,所述上巢固定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上巢的外壁凸设有卡块,且所述卡块自所述中棒的外壁露出;以及
[0007]下巢,所述下巢滑动设于所述中棒上,并能朝向或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所述下巢包括卡合部和位于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配合部,所述卡合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凸出至所述配合部外,并构建出卡合段,所述卡合段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孔,所述配合部开设有与所述外推部配合的配合槽;
[0008]当所述下巢朝向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外推部能通过所述配合部推动所述卡合部,以使得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卡块卡于所述卡孔上,并使得所述外推部位于所述配合槽内;
[0009]当所述下巢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外推部能通过所述配合部推动所述卡合部,以使得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孔分离,并使得所述外推部位于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或暴露于所述中棒的外壁外。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推部远离所述上巢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在所述下巢至所述上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1]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在所述下巢至所述上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2]当所述下巢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能配合导向。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推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侧具有第三斜面,在所述上巢至所述下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4]所述配合槽靠近所述上巢的内壁具有第四斜面,在所述上巢至所述下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5]当所述下巢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能配合导向。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的第一平面;和/或
[0017]所述配合槽远离所述上巢的内壁具有第五斜面,在所述下巢至所述上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配合槽的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五斜面的第二平面。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推部和所述中棒的材质均为金属,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配合部的材质均为塑胶。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巢套设于所述中棒的一端外。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巢插设于所述中棒内,所述卡块穿设于所述中棒上。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巢包括具有所述配合部的推拉件和具有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件;
[0022]所述推拉件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所述卡合件套设于所述推拉件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上,并构建出推拉部,所述推拉部位于所述卡合件远离所述上巢的一端,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推拉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
[0023]所述卡合件具有套设于所述推拉件上的套设部,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套设部上。
[0024]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卡合部与一所述配合部构成一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功能件沿所述中棒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外推部、所述卡块和所述功能件的数目相同,并一对一设置。
[002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伞具,包括上述的伞杆装置。
[0026]在上述伞杆装置中,在中棒上设置外推部,通过外推部来实现力的传递,不仅便于使得卡合段与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进而便于卡块与卡孔卡接或分离,而且可以使用外径较小的上巢,进而利于获得尺寸较小的伞杆装置。此外,卡合部靠近上巢的一端凸出至配合部外,并构建出卡合段,卡孔开设于卡合段上,也即配合部与卡合部靠近上巢的一端存在高度差,配合部不会遮挡卡孔,从而配合部不需要开设长条槽,进而利于提高配合部的使用寿命。而且卡块与卡孔卡接时,外推部位于配合槽内,可以使得卡块与卡孔稳定卡接。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伞杆装置处于收伞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为图1中的中棒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为图1所示的伞杆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所示的伞杆装置在卡块将要卡于卡孔内的临界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伞杆装置处于开伞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伞杆装置处于开伞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伞杆装置200中棒300上巢400下巢210外推部310卡块400a推拉件400b卡合件410推拉部420配合部430套设部440卡合部440a卡合段442卡孔420a配合槽212第一斜面422第二斜面214第三斜面424第四斜面426第一平面428第五斜面429第二平面402功能件
ꢀꢀ
[003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棒,所述中棒的外壁凸设有外推部;上巢,所述上巢固定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上巢的外壁凸设有卡块,且所述卡块自所述中棒的外壁露出;以及下巢,所述下巢滑动设于所述中棒上,并能朝向或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所述下巢包括卡合部和位于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配合部,所述卡合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凸出至所述配合部外,并构建出卡合段,所述卡合段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孔,所述配合部开设有与所述外推部配合的配合槽;当所述下巢朝向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外推部能通过所述配合部推动所述卡合部,以使得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卡块卡于所述卡孔上,并使得所述外推部位于所述配合槽内;当所述下巢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外推部能通过所述配合部推动所述卡合部,以使得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上巢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孔分离,并使得所述外推部位于所述卡合段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或暴露于所述中棒的外壁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推部远离所述上巢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在所述下巢至所述上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在所述下巢至所述上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当所述下巢远离所述上巢运动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能配合导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推部靠近所述上巢的一侧具有第三斜面,在所述上巢至所述下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中棒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配合槽靠近所述上巢的内壁具有第四斜面,在所述上巢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荣
申请(专利权)人:抚州源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