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28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0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贴合治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贴合治具包括上治具和下治具,上治具具有固定部,下治具包括承载台和压电层,承载台具有与固定部相对的支撑层,支撑层用于贴附柔性显示面板,支撑层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压电层填充在所述承载台内,且至少分布在所述曲面区对应的区域,压电层用于在通电时施加朝向支撑层的作用力,以促使支撑层对应压电层的区域发生形变。本公开中,由于压电层至少分布在承载台内与曲面区对应的区域,在压电层通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压电层至少对支撑层的曲面区施加作用力以促使支撑层发生形变,从而形成作用在柔性显示面板的作用力,以在上治具和下治具压合时保证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效果。贴合效果。贴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治具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贴合治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曲面屏的电子设备以其高屏占比、极致的外观及用户体验,备受市场追捧。其中,曲面屏具有平直区和弯折区。而在曲面屏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导致电子设备的弯折区的显示效果较差,进而降低了显示效果。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治具,能够在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时保证曲面盖板的弯折区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效果。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包括:
[0006]上治具,所述上治具具有用于固定曲面盖板的固定部;
[0007]下治具,所述下治具包括承载台和压电层;
[0008]所述承载台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对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用于贴附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层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
[0009]所述压电层填充在所述承载台内,且至少分布在所述曲面区对应的区域,所述压电层用于在通电时施加朝向所述支撑层的作用力,以促使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压电层的区域发生形变。
[0010]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本体;
[0011]所述支撑层贴附在所述承载本体的表面上,所述压电层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承载本体之间,或者位于所述支撑层内。
[0012]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一平面区、第一曲面区和第二曲面区;
[0013]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侧,且所述第一曲面区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内弧面相对;
[0014]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在平面相对的两条侧边连接;
[0015]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弯折度均小于或等于90度。
[0016]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第一曲面区与所述承载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曲面区与所述承载本体之间均分布有所述压电层。
[0017]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材料的邵氏硬度为40A,且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0018]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二平面区、第三平面区、第四平面区、第三曲面区和第四曲面区;
[0019]所述第三平面区、所述第四平面区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侧,且所述第三平面区和所述第四平面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内;
[0020]所述第三曲面区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与所述第三平面区之间,所述第四曲面区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和所述第四平面区之间,且所述第三曲面区的内弧面和所述第四曲面区的内弧面相对;
[0021]所述第三曲面区的两条直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三平面区位于同一侧的侧边连接,所述第四曲面区的两条直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四平面区位于同一侧的侧边连接;
[0022]所述第三曲面区和所述第四曲面区的弯折度均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
[0023]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三平面区、所述第四平面区、所述第三曲面区和所述第四曲面区与所述承载本体之间均分布有所述压电层;
[0024]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三平面区、所述第四平面区、所述第三曲面区和所述第四曲面区均能够在所述压电层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0025]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压电层包括多个压电单元,所述压电单元沿所述曲面区的弯折轴的长度方向均均分布。
[0026]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在所述曲面区的弯折轴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毫米。
[0027]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
[0028]压电控制器,所述压电控制器与所述压电层电性连接;
[0029]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治具和所述下治具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上治具、所述下治具压合。
[0030]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压合上治具和下治具,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时,在压电层通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压电层对承载台施加朝向支撑层的作用力,从而促使支撑层发生形变,进而促使柔性显示面板靠近曲面盖板,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效果。由于压电层至少分布在承载台内与曲面区对应的区域,从而至少保证位于曲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效果,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出现贴合气泡,以及叠层分离的现象。
[003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3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压合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压合后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进行应力补充时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方式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0、上治具;20、下治具;30、压电控制器;40、升降控制装置;50、曲面盖板;60、柔性显示面板;70、转移膜;80、真空吸盘;
[0043]21、承载台;22、压电层;
[0044]211、支撑层;212、承载本体;
[0045]2111、第一平面区;2112、第二平面区;2113、第三平面区;2114、第四平面区;2115、第一曲面区;2116、第二曲面区;2117、第三曲面区;2118、第四曲面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4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治具,所述上治具具有用于固定曲面盖板的固定部;下治具,所述下治具包括承载台和压电层;所述承载台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对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用于贴附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层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所述压电层填充在所述承载台内,且至少分布在所述曲面区对应的区域,所述压电层用于在通电时施加朝向所述支撑层的作用力,以促使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压电层的区域发生形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包括承载本体;所述支撑层贴附在所述承载本体的表面上,所述压电层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承载本体之间,或者位于在所述支撑层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一平面区、第一曲面区和第二曲面区;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侧,且所述第一曲面区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内弧面相对;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的两条侧边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弯折度均小于或等于90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区与所述承载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曲面区与所述承载本体之间均分布有所述压电层。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材料的邵氏硬度为40A,且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所述第二曲面区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二平面区、第三平面区、第四平面区、第三曲面区和第四曲面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冯彬峰许志财王佳祥崔志宏肖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