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86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焊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部件定位工装、第二部件定位工装、第三部件定位工装、第四部件定位工装、尾部撑杆定位工装和中部管件定位工装;底座为框架式钢结构,主要由矩形方管焊接而成,底座安装有6个万向轮,万向轮带有刹车装置,便于转运;各个定位工装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用于对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各个部位进行定位,便于机身骨架整体焊接。焊接。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身骨架是AV500无人直升机的关键结构承力件,它是由管件和机加件焊接而成;主要承担着发动机、主旋翼系统的安装,这就要求产品的焊缝质量高,结构刚性强,产品尺寸焊接变形小。它的外形尺寸为2096
×
808
×
884,结构如图1所示。机身骨架零件材料为30CrMnSiA,主要由薄壁管件和薄壁机加件构成,采用手工氩弧焊焊接而成,机身骨架空间结构复杂,其中主桨毂安装座及发动机安装座孔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公差严,部分焊缝集中;一般的加工方法是在简易的焊接工装上,所有的零件都都定位在工装上一起进行焊接,此加工方法缺点是会产生焊接变形过大,变形量大于1.5mm,关键位置尺寸超差不符合图纸要求,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套定位焊接装置,以解决在焊接过程中变形大的问题,保证焊缝在工装上满焊,控制焊接变形,提升焊缝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所述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第四部件、尾部撑杆和中部管件;
[0006]所述焊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部件定位工装、第二部件定位工装、第三部件定位工装、第四部件定位工装、尾部撑杆定位工装和中部管件定位工装;
[0007]所述第一部件由第一横管(001)、第二横管(002)和第一竖管(003、004)组成,呈“开”字型,两根竖管后端向内弯折;在两根竖管弯折处前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管接头(005);两根竖管与两根横管四个相交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管接头(006);
[0008]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工装包括:两个第一定位螺栓组件(1)、四个第二定位螺栓组件(2)、定位板(3)和底板(4);所述底板固定在底座沿航向后端,底板开有两个第一通孔和四个第二通孔,位置分别与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对应;所述定位板固定在底板沿航向前端中部,所述定位板设有压板用于对第一横管(001)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组件穿过第一管接头和第一通孔以定位,第二定位螺栓组件穿过第二管接头和第二通孔以定位;
[0009]所述第二部件由“U”型管件(007)和两根平行横管(008、009)组成,两根平行横管分别位于“U”型管件底部和距离底部1/4~1/3处;所述“U”型管件靠内侧布置有多个耳片;
[0010]所述第二部件定位工装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支撑座(5)和第二定位支撑座(6);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支撑座对称固定在底座上,两个第一定位支撑座顶部设有压板分别用于对“U”型管件两端进行定位;第二定位支撑座固定在底座沿航向前端,第二定位支撑座顶部设有压板用于对“U”型管件底部进行定位;
[0011]所述第三部件由梯形板和梯形板四边的四根管件组成;梯形板中部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外侧等距分布八个第一定位孔(010);
[0012]所述第三部件定位工装包括:第三定位支撑座(7)和第四定位支撑座(8);所述第三定位支撑座包括:第一支座和固定在第一支座上的第一顶板;顶板上表面设有弧形限位槽用于对第三部件底部管件进行限位,顶板上表面还设有两个定位销用于对靠近底部管件的两个第一定位孔进行定位,顶板上表面还设有压板,压板用于压紧梯形板;所述第四定位支撑座包括第二支座和固定在第二支座上的第二顶板,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结构相同;
[0013]所述第四部件由第三横管(011)、第四横管(012)、第五横管(013)第六横管(014)和第二竖管(015、016)组成,呈“目”字型;两根竖管在和第四横管(012)、第六横管(014)连接处均设有双耳接头;
[0014]所述第四部件定位工装包括:六个管定位支撑座(9)和四个接头定位支撑座(10);所述六个管定位支撑座上设有压板,左右分两组对称固定在底座上,分别对两根竖管的底部、中部和顶部进行定位;所述接头定位支撑座设有“n”型凸起,左右分两组对称固定在底座上与双耳接头位置相应处,分别用于对双耳接头进行定位;
[0015]所述尾部撑杆包括:两根立管(017)和盘件(018);两根立管底部分别与第六横管(014)两端连接;两根立管中部向内弯折交汇处连接盘件;所述盘件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019),第二安装孔四周等间隔分布有四个第二定位孔(020);两根竖管弯折处和盘件之间各设有一个第一管接头;
[0016]所述尾部撑杆定位工装包括:第五定位支撑座、两个第六定位支撑座和两个第七定位支撑座;所述第五定位支撑座上设有快卸螺栓,所述快卸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对盘件进行定位;所述第五定位支撑座上还设有两个限位销;所述两个限位销插入两个第二定位孔用用于限制盘件旋转;所述两个第六定位支撑座左右对称布置,第六定位支撑座上固定第一定位螺栓组件用于对立管上的第一管接头进行定位;所述两个第七定位支撑座左右对称布置,第七定位支撑座上设有压板用于对两根立管进行定位;
[0017]所述中部管件为沿航向左右两侧对称的两组管件;其中每一组管件均包括:左斜管(021)、右斜管(022)、左短斜管(023)、上横管(024)、下横管(025);所述左斜管底部与第六横管(014)端部连接,左斜管顶部与第一部件中的第一横管(001)与第一竖管(003、004)相交处连接;右斜管顶部与左斜管顶部连接,右斜管中部弯折且弯折处与第二部件的“U”型管件(007)端部连接,右斜管底部与第四部件第四横管(012)端部连接;左短斜管两端分别与右斜管弯折处和第四部件第五横管(013)端部连接;上横管两端分别与左斜管中部和右斜管弯折处连接,下横管平行设置在上横管下方;
[0018]所述中部管件定位工装包括:第八定位支撑座(14);第八定位支撑座和第九定位支撑座上均设有两个压板用于对上横管、下横管进行限位。
[0019]进一步,所述压板由上板、下板、螺栓和蝶形螺母组成;所述上板和下板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所述蝶形螺母套设在螺栓上,所述蝶形螺母用于调节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以将管件夹紧。
[0020]进一步,所述底座为矩形方管焊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底座底部设有六个万向轮;底座上部设有连接底板以连接各个定位工装。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支撑座(6)包括:第三支座和压板;所述第三支座为矩形方
管;所述第三支座通过螺钉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三支座上端面可拆卸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第四定位支撑座中的第二支座和第二定位支撑座中的第三支座公用同一矩形方管。
[0023]进一步,所述管定位支撑座(9)的压板设有V型槽。
[0024]进一步,所述接头定位支撑座(10)的“n”型凸起上还贯穿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双耳接头上的耳孔以定位。
[0025]进一步,所述中部管件的上横管和左斜管之间连接有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型无人机机身骨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第四部件、尾部撑杆和中部管件;所述焊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部件定位工装、第二部件定位工装、第三部件定位工装、第四部件定位工装、尾部撑杆定位工装和中部管件定位工装;所述第一部件由第一横管(001)、第二横管(002)和第一竖管(003、004)组成,呈“开”字型,两根竖管后端向内弯折;在两根竖管弯折处前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管接头(005);两根竖管与两根横管四个相交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管接头(006);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工装包括:两个第一定位螺栓组件(1)、四个第二定位螺栓组件(2)、定位板(3)和底板(4);所述底板固定在底座沿航向后端,底板开有两个第一通孔和四个第二通孔,位置分别与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对应;所述定位板固定在底板沿航向前端中部,所述定位板设有压板用于对第一横管(001)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组件穿过第一管接头和第一通孔以定位,第二定位螺栓组件穿过第二管接头和第二通孔以定位;所述第二部件由“U”型管件(007)和两根平行横管(008、009)组成,两根平行横管分别位于“U”型管件底部和距离底部1/4~1/3处;所述“U”型管件靠内侧布置有多个耳片;所述第二部件定位工装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支撑座(5)和第二定位支撑座(6);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支撑座对称固定在底座上,两个第一定位支撑座顶部设有压板分别用于对“U”型管件两端进行定位;第二定位支撑座固定在底座沿航向前端,第二定位支撑座顶部设有压板用于对“U”型管件底部进行定位;所述第三部件由梯形板和梯形板四边的四根管件组成;梯形板中部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外侧等距分布八个第一定位孔(010);所述第三部件定位工装包括:第三定位支撑座(7)和第四定位支撑座(8);所述第三定位支撑座包括:第一支座和固定在第一支座上的第一顶板;顶板上表面设有弧形限位槽用于对第三部件底部管件进行限位,顶板上表面还设有两个定位销用于对靠近底部管件的两个第一定位孔进行定位,顶板上表面还设有压板,压板用于压紧梯形板;所述第四定位支撑座包括第二支座和固定在第二支座上的第二顶板,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结构相同;所述第四部件由第三横管(011)、第四横管(012)、第五横管(013)第六横管(014)和第二竖管(015、016)组成,呈“目”字型;两根竖管在和第四横管(012)、第六横管(014)连接处均设有双耳接头;所述第四部件定位工装包括:六个管定位支撑座(9)和四个接头定位支撑座(10);所述六个管定位支撑座上设有压板,左右分两组对称固定在底座上,分别对两根竖管的底部、中部和顶部进行定位;所述接头定位支撑座设有“n”型凸起,左右分两组对称固定在底座上与双耳接头位置相应处,分别用于对双耳接头进行定位;所述尾部撑杆包括:两根立管(017)和盘件(018);两根立管底部分别与第六横管(014)两端连接;两根立管中部向内弯折交汇处连接盘件;所述盘件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019),第二安装孔四周等间隔分布有四个第二定位孔(020);两根竖管弯折处和盘件之间各设有一个第一管接头;所述尾部撑杆定位工装包括:第五定位支撑座、两个第六定位支撑座和两个第七定位支撑座;所述第五定位支撑座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清游洪华张利黄水华喻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