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投影光机,包括挡光件,挡光件设置于聚光透镜组和棱镜组之间,包括弯折连接的挡光板和安装板,挡光板至少包括均呈条形结构的第一挡光部、第二挡光部以及限位部,第二挡光部位于靠近光机壳的开口一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挡光部和限位部,且第一挡光部和所述第二挡光部设置于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光部,并向远离限位部的一侧延伸;光机壳设置有安装柱和第一安装槽,限位部插装于第一安装槽,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柱的凹陷区与盖板之间,并通过锁紧件锁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挡光件能够遮挡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的旁瓣光,而不会对有效光区域进行遮挡,从而既降低了DMD组件的散热压力,又能够提高微型投影光机的投影效果。高微型投影光机的投影效果。高微型投影光机的投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投影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投影仪是一种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或者墙体上的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学校、娱乐场所等,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生活的便利性,小型化、微型化的投影仪逐步成为投影显示的一大重要发展潮流。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显示方式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与新型LED光源模块结合,能够实现小型化的便携式微型投影,满足人们对投影显示随身化与自由化的需求。具体地,微型投影光机包括镜头模块、光束调整模块和LED光源模块,光束调整模块包括复眼透镜、聚光透镜组、棱镜组以及DMD(数码微镜器件,Digital Mirror Device)组件,LED光源模块发出的光束经复眼透镜、聚光透镜组、棱镜组进入DMD组件,经DMD组件调整后通过棱镜组件进入镜头模块投影成像。
[0003]其中,参考图1
‑
图5,复眼透镜21包括沿微型投影光机的光轴相对的第一透镜阵列211和第二透镜阵列212,各透镜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单元,第一透镜阵列211的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阵列212的透镜单元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透镜单元同轴设置。在一组对应的透镜单元中,与光轴平行的光束通过第一透镜阵列211的透镜单元聚焦在第二透镜阵列212的透镜单元的中心处,第一透镜阵列211将光源形成多个光源像进行照明,第二透镜阵列212的每个透镜单元将第一透镜阵列211对应的透镜单元重叠成像于照明面上。如此,复眼透镜21通过相互位于焦平面且同轴的透镜单元对进入第一透镜阵列的入射光线进行选择,使得能够同时通过每一对同轴透镜单元的光线从第二透镜阵列射出后,经聚光透镜22汇聚后,进入DMD组件的有效像场面的矩形区域,这部分光线可以认为是有效光线。另外,由于第一透镜阵列211将LED光源模块的整个宽光束分为多个细光束照明,且每个细光束范围内的微小不均匀性由于处于对称位置细光束的相互叠加,使细光束的微小不均匀性获得补偿,从而使整个LED光源模块发出的光能量得到有效均匀的利用。当入射到第一透镜阵列的光束的发散角较小时,光路如图1所示,光线通过第一列透镜阵列211后,偏离了第二透镜阵列211对应的透镜单元的中心,但没有完全偏离该对应透镜单元,由于焦平面上同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单元后将平行射出,因此这些偏离的光束经过第二透镜阵列212后的出射光线形成的光斑区域与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通过第二透镜阵列212后的出射光线形成的光斑区域一致,二者将照射到相同的区域,不会发生分离,因此不产生杂光,其光斑如图2所示。当入射到第一透镜阵列211的光束发散角较大时,其光路如图3所示,从第一透镜阵列出射的光线,可能完全偏离第二透镜阵列212中对应的透镜单元,造成从第二透镜阵列212的出射光线形成的光斑区域与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经第二透镜阵列212的出射光线形成的光斑区域不同,其光斑将偏离中央照明区域,产生杂光,本文将这种因复眼透镜的特点而产生的杂光称为旁瓣光,光斑如图4所示。可见,复眼透镜21的入射光线的发散角较小时,复眼透镜21可以校正,如果发散角较大,照明光斑会出现旁瓣,甚至出现其它与有效光线所
形成的光斑完全分开的照明光斑。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旁瓣对整个微型投影光机的影响,会尽可能减小进入复眼透镜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上述分析的前提是,整个系统光源为理想的点光源,而实际中,LED光源模块内的光源为面光源,面光源中偏离中心的发光点在准直系统的焦平面上而不在焦点处,这些发光点所发出的光线在通过LED光源模块内的准直透镜35后会倾斜于光轴,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准直系统无法完美的将所有光线都准直,必然会有大量与光轴成角度的光线入射到透镜阵列上,当这些光线通过第一透镜阵列211后,照射到第二透镜阵列212时,会偏离对应的透镜单元,如图5所示,使第一透镜阵列211和第二透镜阵列212中各透镜单元不再按照设置的方式一一对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旁瓣。这样,经复眼透镜后形成的光斑中,位于边缘的这些旁瓣会偏离有效光线的区域,但是其沿着光路也会照射到DMD组件,而这部分光线的能量也很高,无疑会增大DMD组件的散热压力;且这些旁瓣经过聚光透镜组中多个镜片的多次折射或者反射,可能返回到成像光路上,产生杂散光,影响投影画面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投影光机,包括相互盖合的光机壳和盖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机壳的LED光源模块和光束调整模块,所述光束调整模块包括沿所述光路依次设置的复眼透镜、聚光透镜组以及棱镜组,所述复眼透镜包括相对的第一透镜阵列和第二透镜阵列,所述第一透镜阵列的多个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阵列的多个透镜单元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所述LED光源模块发出的部分光束经所述第一透镜阵列后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阵列上非对应透镜单元射出,形成旁瓣;
[0008]所述微型投影光机还包括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组和所述棱镜组之间,所述挡光件包括弯折连接的挡光板和安装板,所述挡光板至少包括均呈条形结构的第一挡光部、第二挡光部以及限位部,所述第二挡光部位于靠近所述光机壳的开口一侧,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限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光部的两端,并向所述光机壳的壳底延伸,且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第二挡光部设置于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光部,并向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侧延伸,其在伸出所述第二挡光部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0009]所述光机壳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柱和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均沿所述光机壳的壳底向其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柱的顶面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设置有锁紧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柱所在的一侧;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
[0010]其中,所述限位部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凹陷区与所述盖板之间,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锁紧件与所述锁紧孔锁紧;所述第一挡光部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伸出所述安装柱。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光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挡光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限位部的第三挡光部,所
述第三挡光部与所述第二挡光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
[0013]优选地,所述棱镜组包括RTIR棱镜和补偿棱镜,二者均为直角棱镜,且所述RTIR棱镜的斜面朝向所述挡光件,并伸出所述补偿棱镜的斜面,形成裸露区;
[0014]所述光束调整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棱镜组远离所述挡光件一侧的DMD组件,所述DMD组件的暗态光线至少部分通过所述裸露区射出;
[0015]所述挡光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挡光部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投影光机,包括相互盖合的光机壳和盖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机壳的LED光源模块和光束调整模块,所述光束调整模块包括沿所述光路依次设置的复眼透镜、聚光透镜组以及棱镜组,所述复眼透镜包括相对的第一透镜阵列和第二透镜阵列,所述第一透镜阵列的多个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阵列的多个透镜单元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所述LED光源模块发出的部分光束经所述第一透镜阵列后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阵列上非对应透镜单元射出,形成旁瓣;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投影光机还包括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组和所述棱镜组之间,所述挡光件包括弯折连接的挡光板和安装板,所述挡光板至少包括均呈条形结构的第一挡光部、第二挡光部以及限位部,所述第二挡光部位于靠近所述光机壳的开口一侧,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限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光部的两端,并向所述光机壳的壳底延伸,且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第二挡光部设置于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光部,并向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侧延伸,其在伸出所述第二挡光部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光机壳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柱和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均沿所述光机壳的壳底向其开口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柱的顶面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设置有锁紧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柱所在的一侧;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限位部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凹陷区与所述盖板之间,并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锁紧件与所述锁紧孔锁紧;所述第一挡光部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伸出所述安装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光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限位部的第三挡光部,所述第三挡光部与所述第二挡光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有效光束经过的光路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微型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炎,刘曦元,朱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