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96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卧式蒸发器的筒体内部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由角钢挡板支撑在筒体两弧形侧壁之间;各侧的角钢挡板均包括水平板和竖向板;水平板与筒体弧形侧壁连接,竖向板与所在侧筒体弧形侧壁间隔设置;在每个角钢挡板下方均设置与水平板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该侧换热管支撑板上的上下卡槽固定。能够防吸气带液、结构紧凑均匀性更好、有效防止传热恶化和气流局部集中。防止传热恶化和气流局部集中。防止传热恶化和气流局部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工业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新型环保冷媒R1233zd(E)ODP为零,GWP极低,且具有较佳的热力学性能,具备应用于高性能中央空调的前景。然而在同等冷量和蒸发温度下,R1233zd(E)机组蒸发器内的吸气体积流量约是常用R134a系统的4.5倍,蒸发器内气态流速极高,极易携带沸腾产生的液滴进入压缩机,从而对压缩机形成液击,大大减短压缩机的寿命。因此,常规的做法是增大筒体规格加大空间,降低流速,然而会增加成本。另外,均衡蒸发器内沸腾状况,避免局部沸腾剧烈造成液面升高引起吸气带液也至关重要,因此要合理布置蒸发器内管束,预留气体逃逸通道,并沿蒸发器长度方向均匀分配冷媒。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R1233zd(E)机组的满液蒸发器,用于避免蒸发器内吸气带液现象,降档蒸发器选型规格。
[0003]现有中国授权技术专利CN208804910U
ꢀ“
多级均气孔板结构及防吸气带液的满液式蒸发器”公布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的防吸气带液结构,然而存在以下问题:对于R1233zd冷媒,3KPa压降对应1℃蒸发温度,蒸发器内放置均气板(组件)会增大蒸发器内压降,影响机组性能。
[0004]现有中国授权技术专利“一种新型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公开号:CN203489538U)”公布了一种新型高效满液蒸发器,该专利采用的三角形结构分配器结构高度较高,在换热管数相同的情况下,会抬升蒸发器内液面,增大吸气带液风险。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能够防吸气带液、结构紧凑均匀性更好、有效防止传热恶化和气流局部集中。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卧式蒸发器的筒体内部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由角钢挡板支撑在筒体两弧形侧壁之间;各侧的角钢挡板均包括水平板和竖向板;水平板与筒体弧形侧壁连接,竖向板与所在侧筒体弧形侧壁间隔设置;在每个角钢挡板下方均设置与水平支撑端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该侧换热管支撑板上的上下卡槽固定。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角钢挡板的水平板和竖向板形成的夹角可以为90
°
,也可以为其他角度。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角钢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均沿筒体长度方向的侧壁延伸设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液分离器至少位于蒸发器筒体的吸气口下方设置。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换热管支撑板下方设置分配器,分配器为长轴远大于竖向短轴的立体式空腔,空腔的俯视方向投影呈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菱形,空腔的厚度或竖向高度远小于空腔长度,空腔的竖向壁上沿周向设置侧开孔;在分配器的底部设置进液口。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配器短轴方向的横向截面或投影为矩形、菱形、椭圆形或圆形。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配器侧开孔为矩形或圆形,并均布于竖向壁上。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列阵在换热管支撑板上的空管区域形成气流通道。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列阵在换热管支撑板上预留出沿竖向筒体中心线对称的两端分叉平行的气体通道;或换热管列阵在换热管支撑板上上预留出沿竖向筒体中心线对称的锯齿状全空式第一V型通道;或换热管列阵在换热管支撑板上预留出沿竖向筒体中心线对称的线状第二V型通道,所述第二V型通道由锯齿状全空式第一V型通道和上方间隔设置的倒三角状布管区域组合形成线状V形气体通道。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布置在蒸发器筒体内部的交错多级结构,能够大量吸气而不带液,具备以下有益效果:由分离器+挡板组合形成的防吸气带液结构,合理布局分离器位置和厚度,降档蒸发器选型规格,避免吸气带液风险;设计了结构紧凑、流量分配均匀性更好的分配器,可使容器内沸腾均一性更好,防止局部液面上升过高造成吸气带液;合理的换热管布置,留有气体逃逸通道,防止造成传热恶化和气流局部集中。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图1的拆分图。
[0020]图3为满液蒸发器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分配器结构图。
[0022]图5a、5b、5c为分配器的zy面投影最大截面的三种实施结构图。
[0023]图6为分配器侧开孔的一种实施结构。
[0024]图7为分配器侧开孔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0025]图8为换热管在支撑板上列阵预留的气流通道的一种实施排列结构。
[0026]图9为换热管在支撑板上列阵预留的气流通道的第二种实施排列结构。
[0027]图10为换热管在支撑板上列阵预留的气流通道的第三种实施排列结构。
[0028]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如下:1:乙盖,2:甲盖,3:吸气管,4:气液分离器,5:进液口,6:分配器,7:支撑板,81:角钢挡板,82:第一挡板,83:第二挡板,61:矩形截面,62:椭圆形截面,63:圆形截面,64:圆形侧孔,65:方形侧孔,71:气体通道,72:第一V型通道,73:第二V型通道。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结构如图1-9所示。
[0031]图1-2为卧式满液蒸发器,两端由乙盖1、甲盖2封闭,蒸发器壳体上连接吸气管3;蒸发器壳体内部,在乙盖1、甲盖2之间由上到下支撑设置气液分离器4、用于支撑换热管的支撑板7、沿蒸发器筒体长度方向分配冷媒的分配器6,分配器6下方连接进液口5。
[0032]如图3,所述防吸气带液结构主要由气液分离器4、角钢挡板81、第一挡板82和第二挡板83构成。角钢挡板81的截面优选为L形,气液分离器4通过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角钢挡板81支撑设置在蒸发器筒体的两侧之间,角钢挡板81的竖向板与蒸发器筒体内壁之间保留空隙设置,角钢挡板81的径向水平板固定设置在蒸发器筒体内壁上,由此使得气液分离器4的两侧端支撑在该径向水平板而不与蒸发器筒体的两侧内壁接触。在角钢挡板81的下方蒸发器筒体内侧壁上分别设置与角钢挡板81的径向水平板平行的第一挡板82和第二挡板83,第一挡板82和第二挡板83上下间隔设置;支撑板7与筒体内壁配合的两侧非换热管布置区域均对应设置两个卡槽,支撑板7通过上下两个卡槽分别卡置在第一挡板82和第二挡板83上,由此使得支撑板7被支撑在蒸发器筒体两侧内壁之间。
[0033]具体防带液原理如下:夹带沸腾飞溅液滴的气态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4,气体可穿越气液分离器4(网格式或常规的翅片式)通过吸气管3进入压缩机,而大直径液滴撞击到气液分离器4填充物上被捕获,最终液态冷媒在气液分离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卧式蒸发器的筒体内部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由角钢挡板支撑在筒体两弧形侧壁之间;各侧的角钢挡板均包括水平板和竖向板;水平板与筒体弧形侧壁连接,竖向板与所在侧筒体弧形侧壁间隔设置;在每个角钢挡板下方均设置与水平板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该侧换热管支撑板上的上下卡槽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角钢挡板截面为L形、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均沿筒体长度方向的侧壁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至少位于蒸发器筒体的吸气口下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支撑板下方设置分配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大吸气体积流量的满液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分配器为长轴远大于竖向短轴的立体式空腔,空腔的俯视方向投影呈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创程嫚周杰罗雄马新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