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台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87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适用于污染相对严重、含氮磷浓度相对较高的城市降雨的滞蓄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位于内侧上部的种植室、位于内侧下部的滴滤管、位于外侧的反应池、位于外侧中部的排水环管。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底室板组成种植室的中空腔体结构;换气管位于种植室的四角;滴滤管位于种植室的下部;反应池包括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底池壁;前管段、后管段、左管段、右管段构成排水环管的“口”字型环形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行维护简单、具备突出的雨水滞蓄能力、较强的硝化反硝化能力生物滞留池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


[0001]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及雨水处理
,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度反硝化功能的生物滞留池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污染相对严重、含氮磷浓度相对较高的城市降雨的滞蓄和处理。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具有径流削减与收集、雨水净化与合理利用等功能,是我国新时期积极倡导的可持续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中,利用透水下垫面对城市降雨径流进行渗透、收集、储存,并结合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联合作用对雨水水质进行净化,是履行低影响开发(LID)策略,缓解城市洪涝风险、解决地表收纳水体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0003]生物滞留池能够从源头对雨水进行渗透、截留、储存和净化,最大程度地保护开发改造地区的水文机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的生物滞留池由植物、填料和必要的结构措施如排水穿孔管等构成,在雨水径流流量控制和水质改善等方面效果显著。但是,现有的生物滞留池技术对于雨水中氮素净化效果不稳定,尤其是硝酸盐氮的去除不够理想,在排出水中往往能够检测较高浓度的硝酸盐氮和总氮。主要原因是普通生物滞留池的缺氧反硝化功能薄弱,致使氨氮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后,一直滞留在系统中,不能及时转化为气态形式从而从系统中释放进入大气中。针对上述问题,多数生物滞留池通过设置淹没厌氧区强化了反硝化功能,但较为普遍的存在装置结构单一,填料难以更换,装置的可持续利用效果较差,为设备的运行维护带来了困难;另外,当雨水水量过大时,装置的排水穿孔管滞蓄雨水能力较差,使装置的运行有了一定的水量限制要求;同时,应该注意到,装置较好的硝化作用是系统发挥总氮去除效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增加系统中空气的流动性,强化硝化功能是增强生物滞留池氮素去除能力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生物滞留池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运行维护简单、具备突出的雨水滞蓄能力、较强的硝化反硝化能力的生物滞留池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包括位于内侧上部的种植室、位于内侧下部的滴滤管、位于外侧的反应池、位于外侧中部的排水环管;所述的种植室包括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底室板、上斜边沿、进水孔、底换气孔、换气管、侧换气孔、植物、种植土壤层;所述的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各垂直边紧密连接,各底边与底室板的各边紧密连接,组成种植室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的上斜边沿倾斜角度在12
°
~30
°
之间,并在水平面内弯折成正方形,其首尾端紧密连接,其底边与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的上边沿紧密连接;所述的进水孔、底换气孔均开设在底室板上;所述的换气管数量为4根,分别设置于种植室的四角,其底边与底室板的上表面紧密连接;换气管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侧换气孔;所述的植物位于种植土壤层的中上部;所述的种植土壤层均匀覆盖底室板的上表面。
[0007]所述的滴滤管数量为16根,位于种植室的下部;滴滤管的上部外围设有上套管,下部外围设有下套管;所述的下套管的下端与支撑板紧密连接;支撑板位于下套管内腔范围外设置有出水孔;滴滤管的中部偏上位置设有上滴滤通气孔;滴滤管的底端设有下滴滤出水孔;滴滤管内腔设置有纤维束填料层;所述的纤维束填料层的填充高度为滴滤管的高度。
[0008]所述的反应池包括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底池壁、生物炭层;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各垂直边紧密连接,各底边与底池壁的各边紧密连接,组成反应池;所述的生物炭层位于反应池内侧偏下部的各个滴滤管间的空隙处;生物炭层的高度与最高一行的排水孔所在的高度相同。
[0009]所述的排水环管环绕在反应池的外侧中间部位;排水环管包括前管段、后管段、左管段、右管段、排水孔、出水口、排水管;前管段、后管段、左管段、右管段的两端分别彼此紧密连接,构成“口”字型环形回路;所述的排水孔均匀分布在与前管段、后管段、左管段、右管段接触的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的范围内;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左管段的中部;所述的排水管其右端与出水口紧密连接。
[0010]所述的底换气孔仅开设在底室板位于换气管内部的圆形区域内,其净距为其直径;侧换气孔相互之间的垂直净距以及与换气管底边的垂直净距均与其直径相等。
[0011]所述的上套管的上边沿与底室板的下表面紧密连接,各个上套管之间的净距为零,与底室板边沿的净距略大于前室板的厚度,上套管和下套管成对设置,二者的内腔垂直中心线重合;进水孔只允许设置在底室板位于上套管内部的圆形范围内,且不能超过滴滤管的内径。
[0012]所述的上滴滤通气孔相互之间的垂直净距与其直径相等,与上套管的下边沿的垂直净距为其直径的10倍左右;所述的下滴滤出水孔相互之间的垂直净距以及与底池壁上表面的垂直净距均与其直径相等。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添加4根换气管和提高淹没厌氧区的深度,提高装置中空气的流动性,从而增加污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强生物滞留池的反硝化能力。
[0015](2)本技术通过采用可自由拆卸种植室的结构,使填料更换便利,从而提高设备的可持续利用性,增强设备运行维护的灵活性的同时,降低维护的成本。
[0016](3)本技术通过使用排水环管结构,增加排水口的高程,可以滞蓄一部分雨水,使其水力停留时间得到延长,更好的净化水质的同时,储蓄部分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的前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的侧视图。
[0020]图4为图2的I

I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的II

II剖视图。
[0022]图6为图4的III

III剖视图。
[0023]图7为图4的A点大样图。
[0024]图8为图4的B点大样图。
[0025]图9为图4的C点大样图。
[0026]图10为图4的D点大样图。
[0027]图11为图4的E点大样图。
[0028]图12为图5的F点大样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的安装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

1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从上至下可以分为种植室1、反应池2、滴滤管3、排水环管4;所述的种植室1为上端敞口底部封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的反应池2为上端敞口底部封口的中空长方体,位于种植室1的外部;所述的滴滤管3为垂直放置的两端敞口的中空圆管,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侧上部的种植室、位于内侧下部的滴滤管、位于外侧的反应池、位于外侧中部的排水环管;所述的种植室包括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底室板、上斜边沿、进水孔、底换气孔、换气管、侧换气孔、植物、种植土壤层;所述的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各垂直边紧密连接,各底边与底室板的各边紧密连接,组成种植室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的上斜边沿倾斜角度在12
°
~30
°
之间,并在水平面内弯折成正方形,其首尾端紧密连接,其底边与前室板、后室板、左室板、右室板的上边沿紧密连接;所述的进水孔、底换气孔均开设在底室板上;所述的换气管数量为4根,分别设置于种植室的四角,其底边与底室板的上表面紧密连接;换气管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侧换气孔;所述的植物位于种植土壤层的中上部;所述的种植土壤层均匀覆盖底室板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滤管数量为16根,位于种植室的下部;滴滤管的上部外围设有上套管,下部外围设有下套管;所述的下套管的下端与支撑板紧密连接;支撑板位于下套管内腔范围外设置有出水孔;滴滤管的中部偏上位置设有上滴滤通气孔;滴滤管的底端设有下滴滤出水孔;滴滤管内腔设置有纤维束填料层;所述的纤维束填料层的填充高度为滴滤管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反硝化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包括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底池壁、生物炭层;前池壁、后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各垂直边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珍敏骆嘉樊哲钰邢永涛刘树元王春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