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576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属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坝体和船体,船体位于坝体围住的湖泊上,船体上放置有修复存放箱、螺旋输送机和罐体,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水泵一体组件、支撑隔板、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单个动力驱动实现抽水和喷水的动力,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在单个动力的情况下实现液体指定位置的抽水和排水,降低了整体动力设备,减少了成本。减少了成本。减少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黑臭水体原位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湖受到污染后,小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水体自净作用消解,大部分则沉降形成底部沉积物构成河湖底泥,河湖底泥在受到水流扰动时易再次悬浮重新进入水体,从而影响水体水质。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异位处理技术主要有底泥疏浚技术,其优点是见效快,技术成熟,有专业的疏浚设备、疏挖工艺流程,但底泥疏浚技术成本较大,对疏浚底泥深度要求精确,疏浚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底泥污染物,还会加重上覆水体的污染,对疏挖区底栖生物会造成影响。原位处理技术可以避免疏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不需要寻找额外的处理处置场地。原位处理技术主要由原位覆盖和原位钝化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的原位钝化技术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青睐,生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效果持续时间长、微生物繁殖速率高等优点受到广泛推崇。但是,现有的原位处理技术也存在步骤繁杂,施工时间长,生态效果恢复不理想等缺陷,特别是在黑臭水体,现有的原位处理时采用多个动力设备导致其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包括坝体和船体,船体位于坝体围住的湖泊上,船体上放置有修复存放箱、螺旋输送机和罐体,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水泵一体组件、支撑隔板、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支撑隔板设置在罐体内用于分隔罐体内部为上空间和下空间,螺旋输送机的两端分别与修复存放箱和罐体的上空间连接,搅拌水泵一体组件被支撑隔板分隔,螺旋输送机送入的材料落入搅拌水泵一体组件的顶部搅拌,搅拌水泵一体组件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相接,用于抽取湖水搅拌稀释后排回至湖泊内。
[0005]进一步地,搅拌水泵一体组件包括电机、旋转轴、泵体、搅拌罐和转环,电机安装在罐体的下空间内,旋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键固定,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泵体和支撑隔板穿入至搅拌罐内与搅拌叶相接,搅拌罐边沿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撑隔板上,搅拌罐的底周面开设环槽,泵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相接;
[0006]所述转环卡入环槽内密封旋转,转环对称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孔和右孔,左孔的上端口径增大,右孔的下端口径增大。
[0007]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包括左管、右管、左导向杆、左端上部限位杆、左端下部限位杆、右导向杆、右端上部限位杆和右端下部限位杆,左管的右管的一端分别插入左孔和右孔内,其中,右管的端口接在左管上,左管的端口与泵体连接;
[0008]所述左导向杆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左端上部限位杆和左端下部限位杆的端口上,左端上部限位杆和左端下部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孔和左管连接;
[0009]所述右导向杆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右端上部限位杆和右端下部限位杆的端口上,右端上部限位杆和右端下部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孔和右管连接;
[0010]所述左导向杆和右导向杆上均套有密封板,位于左孔内的密封板与左端下部限位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泵体送入的液体推动左孔内的密封板上移至口径增大的位置,左孔与左管连通,用于送入液体,泵体负压时,推动左孔内的密封板下移至左管内用于密封;
[0011]位于右孔内的密封板与右端上部限位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泵体负压推动右孔内的密封板下移至口径增大的位置,右孔与右管连通,用于抽取混合后的修复液体,泵体输送液体时,推动右孔内的密封板上移至右孔用于密封。
[0012]进一步地,第二通道切换组件包括抽液管、喷洒管、上导向架、下导向架、上板和下板,抽液管的一端穿出搅拌罐浸入湖泊的液位以下,抽液管的另一端接在喷洒管的中部,喷洒管的一端穿出搅拌罐,喷洒管的另一端与泵体相接;
[0013]所述上导向架横跨喷洒管的扩口部,上板套在上导向架上滑动,下导向架沿抽液管轴线方向固定在喷洒管上,下板套在下导向架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泵体负压时,上板沿着上导向架向下移动密封喷洒管上端,下板沿着下导向架移动,抽液管导通实现抽取湖泊液体用于稀释搅拌;泵体增压时,下板沿着下导向架移动至抽液管内用于密封,上板沿着上导向架向上移动至扩口部,喷洒管导通用于喷洒修复液体。
[0015]进一步地,修复存放箱内存放有聚合氯化铁、活性炭粉、沸石粉、过氧化钙、高效聚合氯化铝、天然矿物质复合材料、改性硅藻土、改性凹凸棒土、反硝化菌、光合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位于左孔内的密封板与左端下部限位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泵体送入的液体推动左孔内的密封板上移至口径增大的位置,左孔与左管连通,用于送入液体,泵体负压时,推动左孔内的密封板下移至左管内用于密封。
[0018]位于右孔内的密封板与右端上部限位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泵体负压推动右孔内的密封板下移至口径增大的位置,右孔与右管连通,用于抽取混合后的修复液体,泵体输送液体时,推动右孔内的密封板上移至右孔用于密封。
[0019]泵体负压时,上板沿着上导向架向下移动密封喷洒管上端,下板沿着下导向架移动,抽液管导通实现抽取湖泊液体用于稀释搅拌;泵体增压时,下板沿着下导向架移动至抽液管内用于密封,上板沿着上导向架向上移动至扩口部,喷洒管导通用于喷洒修复液体。
[0020]通过采用单个动力驱动实现抽水和喷水的动力,并且采用第一通道切换组件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在单个动力的情况下实现液体指定位置的抽水和排水,降低了整体动力设备,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船体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罐体内部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罐内部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转环立体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左管开启的右管封闭状态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左管封闭的右管开启状态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抽液管封闭和喷洒管开启状态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的抽液管开启和喷洒管封闭状态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的流程图。
[0031]图中:1、坝体;2、船体;3、修复存放箱;4、螺旋输送机;5、罐体;6、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1、电机;62、旋转轴;621、搅拌叶;63、泵体;64、搅拌罐;641、环槽;65、转环;651、左孔;652、右孔;7、支撑隔板;8、第一通道切换组件;81、左管;82、右管;83、左导向杆;84、左端上部限位杆;85、左端下部限位杆;86、右导向杆;87、右端上部限位杆;88、右端下部限位杆;89、密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和船体(2),船体(2)位于坝体(1)围住的湖泊上,船体(2)上放置有修复存放箱(3)、螺旋输送机(4)和罐体(5),罐体(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支撑隔板(7)、第一通道切换组件(8)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9),支撑隔板(7)设置在罐体(5)内用于分隔罐体(5)内部为上空间和下空间,螺旋输送机(4)的两端分别与修复存放箱(3)和罐体(5)的上空间连接,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被支撑隔板(7)分隔,螺旋输送机(4)送入的材料落入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的顶部搅拌,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通道切换组件(8)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9)相接,用于抽取湖水搅拌稀释后排回至湖泊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水泵一体组件(6)包括电机(61)、旋转轴(62)、泵体(63)、搅拌罐(64)和转环(65),电机(61)安装在罐体(5)的下空间内,旋转轴(62)的一端与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轴键固定,旋转轴(62)的另一端穿过泵体(63)和支撑隔板(7)穿入至搅拌罐(64)内与搅拌叶(621)相接,搅拌罐(64)边沿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撑隔板(7)上,搅拌罐(64)的底周面开设环槽(641),泵体(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切换组件(8)和第二通道切换组件(9)相接;所述转环(65)卡入环槽(641)内密封旋转,转环(65)对称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孔(651)和右孔(652),左孔(651)的上端口径增大,右孔(652)的下端口径增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切换组件(8)包括左管(81)、右管(82)、左导向杆(83)、左端上部限位杆(84)、左端下部限位杆(85)、右导向杆(86)、右端上部限位杆(87)和右端下部限位杆(88),左管(81)的右管(82)的一端分别插入左孔(651)和右孔(652)内,其中,右管(82)的端口接在左管(81)上,左管(81)的端口与泵体(63)连接;所述左导向杆(8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左端上部限位杆(84)和左端下部限位杆(85)的端口上,左端上部限位杆(84)和左端下部限位杆(85)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孔(651)和左管(81)连接;所述右导向杆(86)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右端上部限位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根喜刘永启王迎蒙栗艳兵栗艳红陈正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必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