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REV、IBDV、CIAV、ARV和GHV的六重PCR检测引物组和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24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六重PCR检测引物组和试剂盒,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所述引物组包括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的引物,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引物,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引物,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引物,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引物,和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引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物组能够通过一次PCR同时检测该六种病原体,能够大大节约检测的时间,对于饲养场实际生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LV、REV、IBDV、CIAV、ARV和GHV的六重PCR检测引物组和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毒检测
,具体涉及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六重PCR检测引物组和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生性痘斑。腹腔或其他途径接种1~14日龄易感雏鸡,可引起鸡发病。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常有免疫耐受现象,它不产生抗肿瘤病毒抗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000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禽类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病鸡表现为贫血、消瘦,生长缓慢等。病理解剖特点是肝脏、肠道、心脏和其他器管有淋巴瘤,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腺胃炎。本病能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继发其它疾病。该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日龄多在80日龄左右,本病毒是低温病毒,高温季节不易发病,鸡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呈慢性死亡,死亡周期约为10周。患病家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从口、眼分泌物及粪便中排出病毒,通过水平传播使易患鸡感染。本病亦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能力较弱。本病能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继发其它疾病。
[000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其对现化因素抵抗力较强。病毒在自然界存活时间较长,在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22天。本病的危害主要是病毒侵害鸡的体游人免疫中枢——法氏囊,使鸡的法氏囊的淋巴细胞产生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以法氏囊肿胀、出血、坏死,胸肌、腿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为特征。主要感染2~16周龄鸡,3~6周龄时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5~7月份发病较多。蛋雏鸡比肉仔鸡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限于鸡和火鸡。
[0005]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雏鸡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经常合并、继发和加重病毒、细菌和真菌性感染,危害很大。鸡是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唯一宿主。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自然感染常见于2~4周龄的雏鸡,不同品种的雏鸡都可感染发病。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该病的易感性迅速下降,肉鸡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本病的唯一特征性症状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天发病,14~16天达到高峰。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行动迟缓,羽毛松乱,喙、肉髯、面部皮肤和可视粘膜苍白,生长不良,体重下降;临死前还可见到拉稀。
[0006]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属于疱疹病毒科、α

疱疹病毒(Gallid alphaherpesvirus,GHV)亚科。该病原引起的马立克氏病(Marek

s Disease,MD)又名神经淋巴瘤病(neurolymphomatosis),是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由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引起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导致器官和组织形成传染性肿瘤病。病鸡常见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在病原学上可以与鸡的其他淋巴样肿瘤病相区别。鸡是主要的MD自然宿主。鹌鹑、火鸡和山鸡可发生自然感染MD,但不出现疾病。乌鸡(竹丝鸡)也可自然感染,而且易感性强,死亡率很高。大多数鸡群开始暴发本病是从8~9周龄开始,12~20周龄是高峰期。但也有3~4周龄的幼鸡群和60周龄的鸡群暴发本病的事例。感染MD的病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病毒不断从脱落的羽毛囊皮屑中排出有传染性的MDV,这就是MD的传播难于控制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因。MD的症状被分为三个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和眼型。各型混合发生也时有出现。
[0007]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鸡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流行于鸡、火鸡、鸭、鹦鹉和其它禽类,可水平传递亦可经卵垂直传递。已由多种疾病分离出该类病毒,包括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病、肠病、吸收障碍综合征和骨质疏松征等。患禽生长受阻,发生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水、肠炎、肝炎,腔上囊和胸腺萎缩,骨短粗或出现急慢性呼吸道病。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发生于4~7周龄肉鸡,但也可能发生于14~16周龄。主要症状为跗关节上方胫骨和腱束双侧肿大,腱移动受限,表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继而出现腓肠肌腱破裂。1~7日龄雏鸡可能见到肝炎、心肌炎。发病率可达100%,但死亡率低于2%。病鸡可能在1~3周内由急性期恢复,但也可能变为慢性。
[0008]禽白血病病毒、禽呼长孤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马立克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感染均为鸡免疫抑制病,除各自特征性病征外,均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鸡免疫力低下,加重、并发或继发其他病毒、细菌和真菌性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上六种病毒同时感染或交叉感染,因有相同病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极大的困难,目前对这六种病原的单重、双重或四重PCR诊断方法均已有报道,但同时检测这六种病原的诊断方法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本专利技术所述引物组通过一
次PCR能够诊断六种疾病,可以大大减少临床诊断的时间,对于饲养场实际生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六重PCR检测用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包括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的引物ALV

F和ALV

R,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引物REV

F和REV

R,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引物IBDV

F和IBDV

R,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引物CIAV

F和CIAV

R,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引物ARV

F和ARV

R,和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引物GHV

F和GHV

R;所述ALV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ALV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REV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REV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IBDV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IBDV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CIAV

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CIAV

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萨茹丽钱琳娜陈乐祥毕力格巴图英英特日格勒高顺平徐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