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08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型颗粒后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壁面处流动阻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或密集直排微肋;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球形颗粒填充形成的随机球床可以对流体进行扰动,增加了流体的搅浑程度,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与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管内单相流体对流强化传热方法中多采用管内插入填充结构。在众多填充结构中,以球床多孔介质为插入物的填充结构具有换热强,空间占用率低,寿命长等特点。同时,流体流经球床通道时,其可以使传热管中心处的流体与壁面处流体发生横向搅浑,使得近壁面处边界层厚度降低。同时,采用导热系数大的颗粒进行球床堆积还会起到扩展传热面积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得球床多孔介质在能量交换、热量导出等方面拥有着很大优势。
[0003]2008年出版的《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报道的《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sphere

packed pipes under high Reynolds number conditions》文献充分证明了随机球床通道换热效率远高于光管换热管以及内插物为纽带的换热管。但是,这种传热管存在的壁面温度分布受到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在颗粒与避免直接接触的区域处流体流速低,对流换热效果差。2013年出版的文献《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sphere

packed pipes under high Reynolds number conditions》说明了壁面与颗粒直接接触会导致换热恶化。
[0004]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换热管以减少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影响,以改善填充颗粒后介质的部分区域的传热恶化。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微肋技术,应用微肋技术的换热管一方面利用其成倍增加的扩展表面积,使换热系数得到大幅度增加,起到高效的强化换热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颗粒起到托举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床介质后的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上述强化换热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随机球床结构通道与微肋管的优点得到有机结合的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或密集直排微肋;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球形颗粒填充形成的随机球床可以对流体进行扰动,增加了流体的搅浑程度,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0010]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肋破坏了壁面处的流动边界层,减小了壁面传热热阻。同时,利
用其成倍增加的扩展表面积,使换热系数得到大幅度增加,起到高效的强化换热作用。
[0011]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了托架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型颗粒后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壁面处流动阻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斜排微肋管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直排微肋管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7]根据图1和图2,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1、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4;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1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4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4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1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2或密集直排微肋3;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0018]根据图3和图4,给出了球形颗粒4填充的微肋换热管的轴截面示意图和横截面示意图。首先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制成具有密集微肋的圆管,在通过特定的芯头磨具对微肋进行加工,形成目标高度、节距以及截面形状的微肋,最后通过热处理进行硬化。随后,采用顺序填充的方式装入球形颗粒4,形成随机球床。
[001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及构思进行调整,如调整微肋排布方式、截距尺寸以及填充颗粒直径等,用以应对不同换热管的需求,进而增强换热,减少阻力,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主体(1)、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4);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1)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4)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4)起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泽华王金成满天明丁铭边浩志孙中宁张楠孟兆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