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097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柱翼缘板均固定于壁式柱上柱的底部与壁式柱下柱的顶部之间,工字型钢梁中上翼缘的一端及下翼缘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连接件,工字型钢梁中上翼缘的另一端及下翼缘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第一侧板上,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第二侧板上;工字型钢梁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固定有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柱翼缘板之间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相连接,该装置能够缓解地震过程中构件产生的塑性变形,降低后期的修复难度及成本。降低后期的修复难度及成本。降低后期的修复难度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在安装时通长会突出建筑墙体,影响建筑功能及美观。在地震过程中,一旦主体结构发生破坏或主要构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后期修复的难度及成本将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该装置能够缓解地震过程中构件产生的塑性变形,降低后期的修复难度及成本。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包括壁式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柱翼缘板;壁式柱包括壁式柱上柱及壁式柱下柱;
[0005]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柱翼缘板均固定于壁式柱上柱的底部与壁式柱下柱的顶部之间,工字型钢梁中上翼缘的一端及下翼缘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连接件,工字型钢梁中上翼缘的另一端及下翼缘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第一侧板上,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第二侧板上;
[0006]工字型钢梁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固定有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柱翼缘板之间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相连接;
[0007]工字型钢梁的数目为两根,壁式柱位于两根工字型钢梁之间。
[0008]柱翼缘板的数目为两块,壁式柱位于两块柱翼缘板之间。
[0009]一根工字型钢梁上,安装板的数目为两块,且两块安装板位于工字型钢梁中腹板的两侧。
>[0010]壁式柱上柱内及壁式柱下柱内均浇筑有混凝土。
[0011]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供螺栓穿过的长圆孔。
[0012]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柱翼缘板均焊接固定于壁式柱上柱的底部与壁式柱下柱的顶部之间。
[0013]安装板焊接固定于工字型钢梁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当地震较小时,工字型钢梁发生弯曲变形后,由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供螺栓穿过的长圆孔,此时工字型钢梁带动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发生相对滑移,进而使得形状记忆合金发生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当地震结束时,形状记忆合金将工字型钢梁拉动到原位置,完成自复位功能。当地震较大,由于形状记忆合金自身恢复功能以及长圆孔本身长度的限制,工字
型钢梁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相对滑移有限,此时,力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传至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并与形状记忆合金共同受力,完成第二步能量耗散;当工字型钢梁在产生较大塑性变形后,则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一起进行更换,实现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形状记忆合金7的分布图;
[0019]图4为第一连接件61的示意图。
[0020]其中,1为壁式柱上柱、2为壁式柱下柱、3为工字型钢梁、41为第一侧板、42为第二侧板、5为柱翼缘板、61为第一连接件、62为第二连接件、7为形状记忆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3]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复位壁式柱连接节点包括壁式柱、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及柱翼缘板5;壁式柱包括壁式柱上柱1及壁式柱下柱2;
[0024]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及柱翼缘板5均焊接固定于壁式柱上柱1的底部与壁式柱下柱2的顶部之间,工字型钢梁3中上翼缘的一端及下翼缘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连接件61,工字型钢梁3中上翼缘的另一端及下翼缘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件62,其中,第一连接件61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第一侧板41上,第二连接件62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第二侧板42上;
[0025]工字型钢梁3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固定有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柱翼缘板5之间通过形状记忆合金7相连接;
[0026]其中,工字型钢梁3的数目为两根,壁式柱位于两根工字型钢梁3之间,柱翼缘板5的数目为两块,壁式柱位于两块柱翼缘板5之间。
[0027]一根工字型钢梁3上,安装板的数目为两块,且两块安装板位于工字型钢梁3中腹板的两侧。
[0028]壁式柱上柱1内及壁式柱下柱2内均浇筑有混凝土。第一侧板41及第二侧板42上设
置有用于供螺栓穿过的长圆孔。
[0029]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过程为:
[0030]将各部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形状记忆合金7、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进行安装,操作方便、简单,实用性极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壁式柱、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及柱翼缘板(5);壁式柱包括壁式柱上柱(1)及壁式柱下柱(2);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及柱翼缘板(5)均固定于壁式柱上柱(1)的底部与壁式柱下柱(2)的顶部之间,工字型钢梁(3)中上翼缘的一端及下翼缘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连接件(61),工字型钢梁(3)中上翼缘的另一端及下翼缘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件(62),其中,第一连接件(61)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第一侧板(41)上,第二连接件(62)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第二侧板(42)上;工字型钢梁(3)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固定有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柱翼缘板(5)之间通过形状记忆合金(7)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自复位壁式柱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工字型钢梁(3)的数目为两根,壁式柱位于两根工字型钢梁(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自复位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际平朱珂樊春雷李露杜智洋李卡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