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0929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1
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出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图纸;对相应位置的地铁盖板梁进行打凿处理,露出梁面筋,并对打凿后的碎石进行清理;在梁面筋上焊接新增接长主梁的箍筋;完成各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钢筋捆绑,并对其侧面及底面进行封模;对施工电梯预埋件进行预埋,后续浇筑;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电梯基础结构进行养护,达到要求后再拆除侧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叠合梁的形式连接新增接长主梁,同时增设新增叠合次梁,减小基础板的跨度,达到满足使用钢承板作为模板支撑的条件,避免荷载传递至地铁运用库盖板而导致盖板结构开裂的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电梯基础结构
,具体地说是指涉及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地下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多的新建项目为地铁上盖项目。然而,由于地铁上盖项目的施工作业面在地铁运用库顶板上,无地下室可供施工电梯回顶。因此,地铁运用库顶板的板面难以承受施工电梯的载荷,这给施工电梯的安装造成困扰,如果仍然直接安装在地铁运用库顶板的板面上,可能会破坏其板面结构,甚至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地铁运用库顶板的板面难以承受施工电梯的载荷,给施工电梯的安装造成困扰等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根据施工电梯基础的位置,结合地铁运用库盖板梁的结构,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出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图纸;
[0007]2)、通过步骤1)得出新增接长主梁的位置,对其相应位置的地铁盖板梁进行打凿处理,露出梁面筋,并对打凿后的碎石进行清理;
[0008]3)、在步骤2)的梁面筋上焊接新增接长主梁的箍筋;
[0009]4)、完成各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钢筋捆绑,并对其侧面及底面进行封模;
[0010]5)、对施工电梯预埋件进行预埋,后续浇筑;
[0011]6)、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电梯基础结构进行养护,达到要求后再拆除侧模。
[0012]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步骤1)中设计出的图纸导入至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并与各个地铁盖板梁的最大承受力值比较,得出最优的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
[0013]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有限元软件为ANSYS仿真软件。
[0014]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包括地铁盖板梁、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所述地铁盖板梁至少包括两根且间隔设置,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开槽使梁面筋露出,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的梁面筋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新增接长主梁,所述新增接长主梁之间连接有若干新增叠合次梁,所述新型叠合次梁的顶面与所述新型接长主梁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新型叠合次梁的底面与地铁盖板顶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施工电梯板面固定于所述新增接长主梁及所述新增叠合次梁的顶面上。
[0015]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地铁盖板梁包括三根且平行设置,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
的梁面筋上分别平行固定连接有一根新增接长主梁,每相邻两根新增接长主梁之间设有若干相交或平行布置的新增叠合次梁。
[0016]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地铁盖板梁包括三根,其中两根平行设置,并均与另一根垂直,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的梁面筋上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新增接长主梁,其中两根新增接长主梁形成十字架结构,另一根新增接长主梁位于十字架结构的其中一个象限上,该新增接长主梁与其平行的新增接长主梁之间设有若干新增叠合次梁,十字架结构的其余三个象限上分别对应连接一根新增叠合次梁。
[0017]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增接长主梁的高度为800mm,长度不超过8000mm;所述新增叠合次梁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600mm和650mm。
[0018]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增接长主梁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侧面采用永久模板支模,板底采用钢承板支模;所述新增叠合次梁的底部采用填砂方式作为底模。
[0019]一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高压水枪对新增叠合次梁底部填砂冲刷,以完成脱缝。
[0020]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叠合梁的形式连接新增接长主梁,同时增设新增叠合次梁,减小基础板的跨度,达到满足使用钢承板作为模板支撑的条件,利用钢承板无需立杆支撑的优点,避免荷载传递至地铁运用库盖板而导致盖板结构开裂的情况发生。
[0022]2、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将三维软件的设计图纸导入至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一方面可以保证每根地铁盖板梁的受力不超过其最大承受力值,另一方面还可调整各新增接长主梁及新增叠合次梁的尺寸大小或连接位置,以平衡各地铁盖板梁之间的受力,尽可能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地铁盖板梁的使用寿命。
[0023]3、本专利技术的新增叠合次梁采用脱缝技术,最终使施工电梯基础所承受的荷载只传递至叠合主梁,再通过叠合主梁传递至地铁盖板梁结构,避免地铁盖板面承受荷载,能够满足主体结构施工电梯的使用,在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的条件下保证现场进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增接长主梁与地铁盖板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增叠合次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位本专利技术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专利技术。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0030]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1)、根据施工电梯基础的位置,结合地铁运用库盖板梁的结构,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出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图纸;
[0032](2)、通过步骤(1)得出新增接长主梁的位置,对其相应位置的地铁盖板梁进行打
凿处理,露出梁面筋,并对打凿后的碎石进行清理;
[0033](3)、在步骤(2)的梁面筋上焊接新增接长主梁的箍筋;
[0034](4)、完成各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钢筋捆绑,并对其侧面及底面进行封模;
[0035](5)、对施工电梯预埋件进行预埋,后续浇筑;
[0036](6)、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电梯基础结构进行养护,达到要求后再拆除侧模。
[0037]上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步骤(1)中设计出的图纸导入至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并与各个地铁盖板梁的最大承受力值比较,得出最优的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有限元软件优选使用ANSYS仿真软件。
[0038]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可以保证每根地铁盖板梁的受力不超过其最大承受力,另一方面还可调整各新增接长主梁及新增叠合次梁的尺寸大小或连接位置,以平衡各地铁盖板梁之间的受力,尽可能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地铁盖板梁的使用寿命。
[0039]上述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侧面均采用永久模板支模;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施工电梯基础的位置,结合地铁运用库盖板梁的结构,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出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图纸;2)、通过步骤1)得出新增接长主梁的位置,对其相应位置的地铁盖板梁进行打凿处理,露出梁面筋,并对打凿后的碎石进行清理;3)、在步骤2)的梁面筋上焊接新增接长主梁的箍筋;4)、完成各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结构的钢筋捆绑,并对其侧面及底面进行封模;5)、对施工电梯预埋件进行预埋,后续浇筑;6)、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电梯基础结构进行养护,达到要求后再拆除侧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步骤1)中设计出的图纸导入至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并与各个地铁盖板梁的最大承受力值比较,得出最优的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限元软件为ANSYS仿真软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包括地铁盖板梁、新增接长主梁、新增叠合次梁以及施工电梯板面,所述地铁盖板梁至少包括两根且间隔设置,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开槽使梁面筋露出,每根地铁盖板梁顶部的梁面筋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新增接长主梁,所述新增接长主梁之间连接有若干新增叠合次梁,所述新型叠合次梁的顶面与所述新型接长主梁的顶面处于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华生杨肇敏张铮太翁理辉何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