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73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接机构,包括:主体,可以对机构进行安装;冲压机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且冲压机构可以对铜钉进行铆接冲压;工作平台,连接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且工作平台可以摆放铜钉与扇叶;气缸,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气缸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该铆接机构,气缸工作可以推动推动杆进行移动,推动杆移动时可以推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进行冲压铆接,传送辊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进行转动,传送带转动时可以带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通过送料槽进入上料槽,导向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三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槽进行旋转,方便铜钉在送料时可以进行导向。方便铜钉在送料时可以进行导向。方便铜钉在送料时可以进行导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铆接机构
,具体为一种铆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铆接即铆钉连接,是一个机械词汇,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活动铆接:结合件可以相互转动。不是刚性连接。如:剪刀,钳子。固定铆接:结合件不能相互活动。这是刚性连接。如:角尺、三环锁上的铭牌、桥梁建筑。密封铆接:铆缝严密,不漏气体、液体。这是刚性连接,现有的铆接机构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0003]如公开号CN106584087A的转向机调整螺母用一体式拧紧、铆接机构及其应用方法,本专利技术将拧紧、铆接机构优化成了一体式结构,与传统的先拧紧再铆接的两套机构、两个流程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节省了一套的滑台气缸,而且由于其机构紧凑,可以节省工位节拍约6S,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且本专利技术由于不需要二次定位,使得铆接时铆点位置不容易出现偏差,成品质量大大提高;
[000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5]1.不具备自动上料功能;
[0006]2.不具备自动送料功能;
[0007]3.不方便导向;
[000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铆接机构存在许多缺陷,不具备自动上料功能,不具备自动送料功能,不方便导向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接机构,包括:
[0011]主体,可以对机构进行安装;
[0012]冲压机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且冲压机构可以对铜钉进行铆接冲压;
[0013]工作平台,连接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且工作平台可以摆放铜钉与扇叶;
[0014]气缸,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气缸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
[0015]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且第一电机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
[0016]优选的,所述主体与工作平台之间均开设有冲压槽,靠近冲压槽的所述工作平台内部开设有上料槽,靠近上料槽的所述工作平台内部开设有送料槽,靠近冲压槽的所述气缸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且推动杆与冲压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气缸工作可以推动推动杆进行移动,推动杆移动时可以推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进行冲压铆接。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还设置有第一旋转杆、上料盘与接料槽;
[0018]第一旋转杆,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第一电机、上料槽与第一旋转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9]上料盘,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侧面;
[0020]接料槽,开设在所述上料盘的侧面,第一电机工作可以带动第一旋转杆与上料盘进行转动,上料盘转动时可以带动接料槽内部的铜钉移动到冲压槽的内部。
[0021]优选的,所述主体顶部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侧面连接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之间连接有传送带。
[0022]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旋转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杆与传送辊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二旋转杆与传送辊、传送带之间构成联动机构,将铜钉放置在传送带上,第二电机工作可以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杆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辊进行转动,传送辊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进行转动,传送带转动时可以带动铜钉进行移动,铜钉移动时通过送料槽进入上料槽。
[0023]优选的,所述主体还设置有导向块、旋转槽、第三旋转杆与导向轮;
[0024]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顶部;
[0025]旋转槽,开设在所述导向块的侧面;
[0026]第三旋转杆,连接在所述旋转槽的内部,且第三旋转杆与旋转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27]导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旋转杆的侧面,传送带在传送铜钉时铜钉会与导向轮产生摩擦,铜钉与导向轮产生摩擦力时铜钉可以带动导向轮进行转动,导向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三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槽进行旋转。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铆接机构,气缸工作可以推动推动杆进行移动,推动杆移动时可以推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进行冲压铆接,传送辊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进行转动,传送带转动时可以带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通过送料槽进入上料槽,导向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三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槽进行旋转,方便铜钉在送料时可以进行导向。
[0029]1.当铜钉移动到接料槽侧面时,第一电机工作可以带动第一旋转杆与上料盘进行转动,上料盘转动时可以带动接料槽内部的铜钉移动到冲压槽的内部,气缸工作可以推动推动杆进行移动,推动杆移动时可以推动铜钉进行移动,当铜钉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进行冲压铆接,方便铜钉可以进行自动上料;
[0030]2.设置有将铜钉放置在传送带上,第二电机工作可以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杆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辊进行转动,传送辊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进行转动,传送带转动时可以带动铜钉进行移动,铜钉移动时通过送料槽进入上料槽,方便铜钉可以进行自动送料;
[0031]3.设置有传送带在传送铜钉时铜钉会与导向轮产生摩擦,铜钉与导向轮产生摩擦力时铜钉可以带动导向轮进行转动,导向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三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槽进行旋转,方便铜钉在送料时可以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主体;2、冲压机构;3、工作平台;4、冲压槽;5、上料槽;6、送料槽;7、气缸;8、推动杆;9、第一电机;10、第一旋转杆;11、上料盘;12、接料槽;13、操作槽;14、第二电机;15、第二旋转杆;16、传送辊;17、传送带;18、导向块;19、旋转槽;20、第三旋转杆;21、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铆接机构,包括:主体1,可以对机构进行安装,冲压机构2,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且冲压机构2可以对铜钉进行铆接冲压,工作平台3,连接在主体1的顶部,且工作平台3可以摆放铜钉与扇叶,气缸7,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且气缸7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第一电机9,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且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可以对机构进行安装;冲压机构(2),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顶部,且冲压机构(2)可以对铜钉进行铆接冲压;工作平台(3),连接在所述主体(1)的顶部,且工作平台(3)可以摆放铜钉与扇叶;气缸(7),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气缸(7)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第一电机(9),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第一电机(9)作用于铜钉自动上料的基础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工作平台(3)之间均开设有冲压槽(4),靠近冲压槽(4)的所述工作平台(3)内部开设有上料槽(5),靠近上料槽(5)的所述工作平台(3)内部开设有送料槽(6),靠近冲压槽(4)的所述气缸(7)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8),且推动杆(8)与冲压槽(4)之间为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9)还设置有第一旋转杆(10)、上料盘(11)与接料槽(12);第一旋转杆(10),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且第一电机(9)、上料槽(5)与第一旋转杆(10)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上料盘(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艳利吴厚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微致金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