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支撑组件,第一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定位部,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调整件以及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第一定位部处,调整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调整件位于第一限位件的上方并能够朝向第一限位件移动直至与第一限位件相抵;第二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支撑组件,第二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定位部,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第二定位部处,第二支撑件支撑于第二限位件上。支撑于第二限位件上。支撑于第二限位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放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构件,大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随着电缆敷设的范围越来越广,电缆敷设施工也越来越频繁。
[0003]电缆通常收卷在电缆盘上,电缆安装使用时需要在电缆放线架上对电缆盘进行放卷。然而,传统的电缆放线架为固定高度调整放线,当左右电缆放线架不处于同一水平地面时,往往需要通过人工在地面找平,费时费力,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放线装置,用以解决在左右电缆放线架不处于同一水平地面时,需要通过人工在地面找平,费时费力,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缆放线装置,所述电缆放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调整件以及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处,所述调整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调整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移动直至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处,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上;以及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放线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07]上述的电缆放线装置中,当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需要放置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时,可以先根据放线机构的两端的具体高度,将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分别移动至离放线机构的两端的近处;在保持第一支撑件的高度与第二支撑件的高度一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该合适的第二定位部需保证,在第二限位件固定于该合适的第二定位部处时,第二支撑件能够正好支撑于第二限位件上;该合适的第一定位部需保证,在通过调整调整件后,在第一限位件固定于该合适的第一定位部处时,调整件能够正好支撑于第一限位件上;然后将第一限位件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处,将第二限位件固定于第二定位部处;之后调整调整件,使调整件支撑于第一限位件上。如此,可以保证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高度的一致性,无需人工在地面找平,保证后续放线机构的两端在
支撑于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后高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放线机构放线过程的稳定和安全,极大降低了现场施工地面环境对放线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部具有滑套,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外,所述调整件设有调节孔,所述滑套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整件可操作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套具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孔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调整件可操作地转动,以使所述调整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均匀且等距地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有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均匀且等距地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二立柱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部以及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部或所述第四定位部处。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插入任一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0013]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插入任一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滚轮以及与所述第一滚轮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滚轮以及与所述第三滚轮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四滚轮,所述放线机构的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所述放线机构的另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之间。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提升组件,所述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提升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驱动连接;
[0016]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提升组件,所述第二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方,所述第二提升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驱动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三限位件、第三支撑件以及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支撑件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驱动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提升组件包括第四限位件、第四支撑件以及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立柱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四支撑件可通过所述第四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件上,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驱动连接。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所示图形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2所示图形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图6所示图形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图6所示图形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放线装置的使用原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第一支撑机构;110、第一立柱;111、第一定位部;120、第一支撑组件;121、第一支撑件;1211、滑套;122、调整件;123、第一滚轮;124、第二滚轮;130、第一提升组件;131、第三支撑件;132、第一升降驱动件;133、第三限位件;20、第二支撑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放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调整件以及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处,所述调整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调整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移动直至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立柱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任一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处,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上;以及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部具有滑套,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外,所述调整件设有调节孔,所述滑套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整件可操作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具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孔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调整件可操作地转动,以使所述调整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均匀且等距地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有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均匀且等距地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二立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部以及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部或所述第四定位部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放线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格,戴杰,刘喜,
申请(专利权)人: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