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22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透镜,且各透镜各自包括物侧面及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V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711477924.0,申请日是2017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是:光学成像镜头。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3]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为成像质量与体积,另外,提升视场角度及扩大光圈的特色也日趋重要。就成像质量而言,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将更加提高,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薄型化,同时也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
[0004]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虑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故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产、官、学界所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以及较大的半视场角。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V1

(V3+V4)≧

10.000。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
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及ALT/T1≦4.500。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ALT/T1≦4.500,及BFL/G67≦2.800。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ALT/T1≦4.500,及BFL/G67≦2.800。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BFL/G67≦2.800,及ALT/G67≦7.200。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TTL/(T3+T5+T6)≦4.000。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
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TTL/(T3+T5+T6)≦4.000。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V1

(V3+V4)≧

10.000,其中,V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值,V3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值,且V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值。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TTL/(T1+T6)≦3.5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且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且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5.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且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6.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及ALT/T1≦4.5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且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7.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BFL/G67≦2.800,其中,BFL为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8.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T2+T4+T6)/G67≦3.600,其中,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9.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ALT/T1≦4.500,及BFL/G67≦2.8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BFL为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10.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
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ALT/T1≦4.500,及BFL/G67≦2.8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BFL为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1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ALT/(T1+T3+T5)≦2.600,BFL/G67≦2.800,及ALT/G67≦7.2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BFL为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G67为该第六透镜到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12.如权利要求5、6、9、10或1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以下的条件式:TTL/(T3+T5+T6)≦4.0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华滨廉嘉丽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