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006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包括穿刺针、吸引管、导气管、负压吸引瓶和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瓶包括上瓶体、下瓶体和一次性检测杯,一次性检测杯中放置在下瓶体中,下瓶体与上瓶体之间螺纹连接固定,上瓶体上分别贯穿设置吸引管和导气管,吸引管一端设置穿刺针,吸引管靠近穿刺针一端设有单向阀,吸引管靠近负压吸引瓶一端设有流速计;导气管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的进气端连接,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和设置在吸引器主体内的负压吸引泵、PLC控制器、触屏显示器和蜂鸣器,PLC控制器分别与负压吸引泵、触摸显示屏、蜂鸣器和流速计电连接。通过负压吸引器对进行患者胸腹腔内积液进行定速定量吸引,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抽液效率。了医护人员的抽液效率。了医护人员的抽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积液(气),是指胸腔内积蓄有漏出液、渗出液或气体,其一般由心、肺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体温正常或有发热。积液时胸壁叩诊时两侧呈水平浊音,其浊音界的位置随病人体位的改变而变化。积气时患侧胸廓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临床针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通常为穿刺引流法,即利用穿刺针进入到胸腔内,利用负压将胸腔内的积液(气)抽取至体外。传统的抽取方式是采用针筒进行抽取,但每次都需要抽取800ml~1000ml的积液,而目前最大的针筒容量仅为50ml,因此需要重复约20次抽液才能能完成胸腹腔抽液,容易出现漏吸或多吸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吸引器虽然可以代替人工使用针管抽吸,但抽吸速度和抽吸总量无法控制,结构功能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定量抽取胸腹腔积液(气)的需要;现有的吸引装置在工作时,一般将积液直接吸入到负压吸引瓶中,吸引瓶一般在清洗后再重复投入使用,无法做到无菌环境,容易影响到积液后续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刺吸引装置不能对积液(气)吸引量进行控制,存在隐患,以及现有的负压吸引瓶无法做到无菌环境,从而会对积液的检查产生影响。
[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包括穿刺针、吸引管、导气管、负压吸引瓶和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瓶设置在负压吸引器上,负压吸引瓶包括上瓶体、下瓶体和一次性检测杯,所述一次性检测杯中放置在下瓶体中,且所述下瓶体与上瓶体之间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上瓶体上分别贯穿设置所述吸引管和导气管,所述吸引管和导气管的下端位于一次性检测杯中,所述吸引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穿刺针,吸引管靠近穿刺针的一端设有单向阀,吸引管靠近负压吸引瓶的一端设有流速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负压吸引器中还设置有负压吸引泵、PLC控制器、触屏显示器和蜂鸣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负压吸引泵、触摸显示屏、蜂鸣器和流速计电连接,通过触摸显示屏对吸引总量进行设定,再通过PLC控制器对负压吸引泵的吸引速度进行控制,在吸引过程中,流速计对吸引管内的液体流速进行测量并将信号发生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计算得出吸引总量,当达到预定值时,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并提醒医护人员停止吸引。
[0006]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的中密封塞,所述阀体两端内壁均呈锥面结构设置,阀体中部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呈圆筒状结构,且定位座一端为开口设置,定位座的远离开口的一端侧壁上周向排列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均与阀
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塞一端呈锥形结构并与阀体一端内壁相适配,密封塞的另一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一端内壁中心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容置槽一端,弹簧另一端抵压在定位座的一端内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定位座的中心,且连接杆的一端侧壁上周向设有多个密封板,每个所述密封板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定位块之间,每个密封板的一侧均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嵌入到相邻两个定位块之间并进行密封。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一端嵌入到容置槽内一端,且定位座的外壁与与容置槽的内壁贴合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瓶体下端设有一圈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底部开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腔上端设有密封圈,且下瓶体上端设有一圈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尺寸与密封槽的尺寸相适配,使得连接座嵌入到密封槽中,连接座上端抵压在密封圈上,且连接座外壁与密封槽一侧内壁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瓶体内壁上设有均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一次性检测杯的定位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2](1)相比较传统使用针筒逐次进行抽液,本技术通过穿刺针和吸引管配合负压吸引瓶和负压吸引器对进行患者胸腹腔内积液(气)进行定速定量吸引,并且在吸引到预设值时,提醒医护人员停止吸液,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抽液效率,避免出现漏吸多吸的情况,同时此装置除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抽吸以外,尚可应用于心包穿刺的抽吸和腹膜腔穿刺的抽吸。
[0013](2)本技术中负压吸引瓶采用一次性检测杯对胸腹腔积液进行盛放,在抽液完成后通过分离上瓶体和下瓶体,从而取出一次性检测杯进行后续检查,保持负压吸引瓶处于无菌环境,避免对上瓶体和下瓶体产生污染,从而便于重复使用。
[0014](3)本技术中单向阀采用双密封结构,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防止了吸引管内的液体发生回流现象;并且连接杆上的弹簧设置在定位座和容置槽之间,避免弹簧直接与积液发生接触,防止弹簧因老化生锈而对积液的后续检查产生影响,提高了吸引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负压吸引瓶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单向阀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负压吸引器的工作原理图。
[0020]穿刺针1、吸引管2、导气管3、负压吸引瓶4、上瓶体41、密封座411、密封槽412、密封圈413、下瓶体42、连接座421、定位条422、一次性检测杯43、负压吸引器5、PLC控制器51、负压吸引泵52、触摸显示屏53、蜂鸣器54、单向阀6、阀体61、密封塞62、容置槽621、连接杆622、弹簧623、密封板624、密封块625、定位座63、定位块631、流速计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0022]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

5所示,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包括穿刺针1、吸引管2、导气管3、负压吸引瓶4和负压吸引器5,所述负压吸引瓶4设置在负压吸引器5上,负压吸引瓶4包括上瓶体41、下瓶体42和一次性检测杯43,上瓶体41、下瓶体42和一次性检测杯43均为透明材质,且一次性检测杯4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吸引管(2)、导气管(3)、负压吸引瓶(4)和负压吸引器(5),所述负压吸引瓶(4)设置在负压吸引器(5)上,负压吸引瓶(4)包括上瓶体(41)、下瓶体(42)和一次性检测杯(43),所述一次性检测杯(43)中放置在下瓶体(42)中,且所述下瓶体(42)与上瓶体(41)之间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上瓶体(41)上分别贯穿设置所述吸引管(2)和导气管(3),所述吸引管(2)和导气管(3)的下端位于一次性检测杯(43)中,所述吸引管(2)的一端设置所述穿刺针(1),吸引管(2)靠近穿刺针(1)的一端设有单向阀(6),吸引管(2)靠近负压吸引瓶(4)的一端设有流速计(7);所述导气管(3)的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负压吸引器(5)中还设置有负压吸引泵(52)、PLC控制器(51)、触屏显示器和蜂鸣器(54),所述PLC控制器(51)分别与负压吸引泵(52)、触摸显示屏(53)、蜂鸣器(54)和流速计(7)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定速、定量自动负压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6)包括阀体(61)和设置在阀体(61)的中密封塞(62),所述阀体(61)两端内壁均呈锥面结构设置,阀体(61)中部设有定位座(63),所述定位座(63)呈圆筒状结构,且定位座(63)一端为开口设置,定位座(63)的远离开口的一端侧壁上周向排列设有多个定位块(631),所述定位块(631)的一端均与阀体(6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塞(62)一端呈锥形结构并与阀体(61)一端内壁相适配,密封塞(62)的另一端开设有容置槽(621),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艾彬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