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钢板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60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组合钢板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钢板桩。其技术要点是:包括H型钢和U型钢,所述H型钢的同一侧板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U型钢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来较好的预防“跟桩”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钢板桩


[0001]本技术涉及组合钢板桩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钢板桩。

技术介绍

[0002]钢板桩作为传统的挡土结构,具有施工快捷、安全、环保、美观等优点,在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常用的钢板桩型号包括U型(如AU、PU系列)、Z型(如AZ系列)等等。但是,单排钢板桩截面抗弯模量相对较小,随着挡土高度的增加,单排钢板桩就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组合钢板桩(如CAZ、HZ、CAU、CU系列等)以增加钢板桩的截面抗弯刚度。不同的组合钢板桩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土质。为了适应不同的施工土质,开发不同的组合钢板桩具有重要意义。
[0003]“跟桩”现象是施工支护工程时让施工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跟桩”是指组合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在先施工的主钢板桩会随着在后施工的辅钢板桩一起下沉的现象。“跟桩”一方面与施工土层有关系,主钢板桩底部没有受到相应的阻力,没有能够进入持力层;另一方面与组合钢板桩的设计有关,主钢板桩和辅钢板桩的摩擦阻力过大,辅钢板桩带动主钢板桩一起下沉,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钢板桩,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来较好的预防“跟桩”现象。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和U型钢,所述H型钢的同一侧板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U型钢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地面相抵触。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H型钢或U型钢打入土地中后,需要连接下一块型钢时,可以将支撑结构上的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此时,根据实际工况,支撑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或者,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在水平平面上提供朝向型钢的的支撑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以有效预防“跟桩”现象,然后将下一块型钢靠近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使得两者的滑槽与滑块间隙配合,然后再将型钢打入地下即可。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顶端,所述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上,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一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可以从型钢上拆卸下来,如此方便对支撑结构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两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杆的设置可以从型钢的两侧同时提供支撑力,从而提高支撑强度。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螺栓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螺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设置,符合两点成一线,使得铰接座连接后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提高了连接强度。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座,所述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上杆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通槽,所述下杆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列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中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设于通槽,并配合螺母锁紧所述上杆和下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工况,通过调节上杆和下杆,使得支撑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底板可以与地面更方便相抵触。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杆的表面设置有一列凹槽,凹槽与通槽在长度方向上互相垂直,所述下杆远离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与凸块插接配合的设置,可以防止上杆与下杆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从而保证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靠近地面的侧面设置有尖锥,所述尖锥插接于地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锥的设置使得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时,可以防止底板与地面之间出现相对滑移的现象,进而保证设备工作时的可靠性。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尖锥的数量为五个。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个尖锥的设置可以增强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抗滑移能力。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1.当H型钢或U型钢打入土地中后,需要连接下一块型钢时,可以将支撑结构上的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此时,根据实际工况,支撑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或者,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在水平平面上提供朝向型钢的的支撑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以有效预防“跟桩”现象,然后将下一块型钢靠近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使得两者的滑槽与滑块间隙配合,然后再将型钢打入地下即可;
[0023]2.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可以从型钢上拆卸下来,如此方便对支撑结构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H型钢;11、侧板;12、滑槽;2、U型钢;21、滑块;3、支撑结构;31、铰接
座;311、连接框;312、固定板;32、连接螺栓;33、支撑杆;331、上杆;3311、通槽;3312、凹槽;332、下杆;3321、调节孔;3322、凸块;34、调节螺栓;35、螺母;36、底板;361、连接板;362、尖锥。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1和U型钢2,H型钢1的同一侧板11的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12,U型钢2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21,U型钢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H型钢1,U型钢2的两个滑块21分别与两个H型钢1的滑槽12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指滑块21与滑槽12配合时,滑块21的表面与滑槽12的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均可以设置有支撑结构3,H型钢1或U型钢2上的支撑结构3的特征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U型钢2上的支撑结构3为例进行说明。
[0031]参照图3和图4,支撑结构3包括铰接座31,铰接座31包括呈匚形的连接框311,连接框311的开口朝下,连接框311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1)和U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1)的同一侧板(11)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12),所述U型钢(2)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所述滑槽(12)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所述支撑杆(33)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6),所述底板(36)与地面相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铰接座(31),所述铰接座(31)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顶端,所述铰接座(31)通过连接螺栓(32)固定,所述支撑杆(33)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31)上,所述支撑杆(33)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33)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邦宏陈军培张龙武徐志海袁兴明李跃丰高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裕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