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以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58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极耳,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表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端面,极耳从第一端面穿出且穿出壳体,第一表面设有第一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二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延伸至第一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一无机涂层内;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无机涂层的两侧,且部分第一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一重叠部分,部分第二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二重叠部分,第一粘结件背离第一表面的一侧粘贴在壳体的内表面,可减小电芯因外力受损。因外力受损。因外力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用电设备(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进行供电的装置。电芯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度和丰富度。然而,近年来,随着大功率软件的使用,电芯的电量消耗急剧增大。当用电设备中的电芯的能耗不足,用户可以重新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电芯包括壳体和收容在壳体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可为卷绕结构,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粘结件,第一粘结件可用于缓冲电极组件侧面与壳体之间的受力。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还设置第二粘结件,第二粘结件可用于电极组件与壳体的粘结,从而减少电极组件的窜动。
[0003]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是分别设置的,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任意一方受到外部应力,则都容易引起电极组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克服了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任意一方受到外部应力容易引起电极组件受损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表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端面,所述极耳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穿出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二粘结件,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无机涂层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极耳一侧的边缘,且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内;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粘结件和所述第二粘结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两侧,且部分所述第一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一重叠部分,部分所述第二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二重叠部分,所述第一粘结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粘贴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指的是第一表面靠近极耳一侧的部分,其具有一定的面积。
[0006]由于在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一无机涂层内,在外力作用在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时,第一无机涂层承载该外力,尽管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为电芯中的硬质部位,第一无机涂层可减少该硬质
部位刺破电极组件的风险。另外,电芯出厂前需进行钝刺检测,钝刺检测时使用圆棒自第一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朝向第一表面挤压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由于本申请中第一无机涂层延伸至第一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可提高电芯抵抗钝刺检测的通过率。由于部分第一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形成第一重叠部分,部分第二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形成第二重叠部分,则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任意一方受到外部应力,则该外部应力可被第一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二粘结件分散,进而可减少电极组件的外圈集流体在跌落过程中被撕裂。
[000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4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20毫米。
[000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无机涂层,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无机涂层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极耳一侧的边缘,且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无机涂层内。由于在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一无机涂层内,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二无机涂层内,在外力作用在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时,第一无机涂层和/或第二无机涂层承载该外力,尽管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为电芯中的硬质部位,第一无机涂层可减少该硬质部位刺破电极组件的风险。另外,电芯出厂前需进行钝刺检测,钝刺检测时使用圆棒自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朝向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挤压极耳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由于本申请中第一无机涂层延伸至第一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第二无机涂层延伸至第二表面在极耳一侧的边缘,可提高电芯抵抗钝刺检测的通过率。
[000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粘结件远离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并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00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部分所述第二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三重叠部分,所述第三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20毫米。由于部分第一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形成第一重叠部分,部分第二粘结件粘贴在第一无机涂层形成第二重叠部分,部分第二粘结件粘贴在第二无机涂层形成第三重叠部分,则第一粘结件和第二粘结件任意一方受到外部应力,则该外部应力可被第二无机涂层、第二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一粘结件分散,进而可减少电极组件的外圈集流体在跌落过程中被撕裂。
[00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之差为1毫米至55毫米;和/或,所述第二无机涂层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之差为1毫米至55毫米。
[00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无机涂层、所述第一粘结件和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中至少一者的长度为7毫米至100毫米;和/或,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无机涂层、所述第一粘结件和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中至少一者的宽度为7毫米至100毫米;和/或,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无机涂层、所述第一粘结件和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中至少一者的厚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
[00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与所述第一粘结件的粘结力不小于0.05N/mm;和/或,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与所述第二粘结件的粘结力不小于0.05N/mm;和/或,
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与所述第二粘结件的粘结力不小于0.05N/mm,从而可降低第一无机涂层与第一粘结件和/或第二粘结件脱离的风险,在电芯受到外力时,增加该外力被第一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二粘结件分散的可实施性。从而还可降低第二无机涂层与第二粘结件脱离的风险,在电芯受到外力时,增加该外力被第二无机涂层、第二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一粘结件分散的可实施性。
[001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无机涂层和/或所述第二无机涂层分别包括若干子涂层,所述若干子涂层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子涂层与所述第一粘结件粘结固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子涂层与所述第二粘结件粘结固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无机涂层的子涂层与所述第二粘结件粘结固定。第一无机涂层和/或第二无机涂层的设置不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表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端面,所述极耳从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穿出所述壳体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粘结件、第一无机涂层和第二粘结件,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无机涂层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极耳一侧的边缘;且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内;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粘结件和所述第二粘结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两侧,且部分所述第一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一重叠部分,部分所述第二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一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二重叠部分,所述第一粘结件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粘贴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4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2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无机涂层,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无机涂层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极耳一侧的边缘,且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连接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无机涂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件远离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并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部分所述第二粘结件粘贴在所述第二无机涂层以形成第三重叠部分,所述第三重叠部分的宽度为0.5毫米至20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涂层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之差为1毫米至55毫米;和/或,所述第二无机涂层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之差为1毫米至55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