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42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包括风幕机箱和集烟罩,所述风幕箱一侧设有若干射流孔,所述风幕箱顶端设有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所述风幕箱内部设有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装置、流体力学计算机以及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装置;另外,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人体呼气收集模块、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以及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流动力学模型建立气幕空间屏障,形成层流流场,消除了空气的横向流动,阻断人与人之间的空气交叉传播以及人与空气中残留的气溶胶病毒接触,化解了聚集性扩散病毒的风险。集性扩散病毒的风险。集性扩散病毒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消毒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唾沫、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飘移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阻断气溶胶的悬浮、飘移运动是破解病毒扩散、传播链条的有效解决方案。
[0003]但实际室内环境中,使用常规的空气净化装置,很难确定其在是否可做到防止气溶胶漂移,无法对其空气流动力学进行数据量化,理想状态下则是通过调整吹吸风口的尺寸等参数,可形成“风幕”,从而对空气生物污染物达到阻断作用,从而来解决目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对完成仓储自动化作业的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上述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包括风幕机箱和集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箱一侧设有若干射流孔,所述风幕箱顶端设有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所述风幕箱内部设有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装置、流体力学计算机以及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装置。
[000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人体呼气收集模块、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以及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其中,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主要用于收集人体的呼气,根据人体呼出气体自身的热羽流效应,将呼气扩散范围并约束在人员通道的上方,再以最短的扩散距离飘入通道正上方的空气消杀装置中;所述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是通过加载紫外线和光触媒,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所述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负责将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吸入的呼气或空气经过滤网过滤、除菌及去除病毒,再通过通风管道向外排出洁净空气;所述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用于将实时探测到的呼气浓度扩散和模拟结果的数据,实时传输给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所述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负责根据所述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探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流体力学的快速计算,实时给出气流速度矢量图或者呼气浓度分布云图。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是根据呼气浓度扩散和模拟结果,实时调节风幕和设置在顶部的空气消杀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人体呼气被约束在人员通道上方,再
以最短的扩散距离吸入消杀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的滤网部分的滤网加工技术为纳米光触媒技术,同时通过内部设有的紫外线装置不断照射消毒,来激发纳米光触媒的活性,来对呼气或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0009]进一步地,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是通过过氧化氢汽化单元中的电控双向阀,来控制气体的流向,控制气体流向某一特定空间,进而对某一特定空间灭菌、消毒。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气流动力学模型建立气幕空间屏障,形成层流流场,消除了空气的横向流动,阻断人与人之间的空气交叉传播以及人与空气中残留的气溶胶病毒接触,相当于在人员四周树立了隐形隔离的防火墙,化解了聚集性扩散病毒的风险;这种隔离措施没有完全禁锢人员空间,给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提供适度的自由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集烟罩、2.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3.射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包括风幕机箱和集烟罩1,所述风幕箱一侧设有若干射流孔3,所述风幕箱顶端设有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2,所述风幕箱内部设有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装置、流体力学计算机以及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装置。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人体呼气收集模块、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以及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
[0017]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主要用于收集人体的呼气,根据人体呼出气体自身的热羽流效应,将呼气扩散范围并约束在人员通道的上方,再以最短的扩散距离飘入通道正上方的空气消杀装置中。
[0018]所述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是通过加载紫外线和光触媒,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0019]所述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负责将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吸入的呼气
或空气经过滤网过滤、除菌及去除病毒,再通过通风管道向外排出洁净空气;其中,滤网部分的滤网的加工技术为纳米光触媒技术,同时,通过内部设有的紫外线装置不断照射消毒,来激发纳米光触媒的活性,来对呼气或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是通过过氧化氢汽化单元中的电控双向阀,来控制气体的流向,控制气体流向某一特定空间,进而对某一特定空间灭菌、消毒。
[0020]所述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是为确保可疑呼气不水平扩散,全部被人体及其呼气产生的热羽流的携带到头顶正上方的消杀装置中,从而将实时探测到的呼气浓度扩散和模拟结果的数据,实时传输给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经过处理,以最短的扩散距离吸入消杀装置。
[0021]所述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是根据呼气浓度扩散和模拟结果,实时调节风幕和设置在顶部的空气消杀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人体呼气被约束在人员通道上方,再以最短的扩散距离吸入消杀装置;负责根据所述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探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流体力学的快速计算,实时给出气流速度矢量图或者呼气浓度分布云图。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平面自由射流风幕在人员通道两侧形成无障碍屏障,同时借助人体呼出气体自身的热羽流效应,将人体呼气扩散范围约束在人员通道上方,并以最短的扩散距离飘入设置在人员那通道正上方的空气消杀装置中。空气消杀装置通过加载紫外线和光触媒的 HEPA 风机对空气进行过滤,最大限度对新冠等病原体进行阻断与消杀。同时配合汽化过氧化氢自洁装置,实现 HEPA 滤网自动全面消杀的目的。
[0023]综上所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装置,包括风幕机箱和集烟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箱一侧设有若干射流孔(3),所述风幕箱顶端设有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2),所述风幕箱内部设有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装置、流体力学计算机以及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装置。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动力学模型的气幕空间屏障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人体呼气收集模块、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以及流体力学快速计算机,其中,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主要用于收集人体的呼气,根据人体呼出气体自身的热羽流效应,将呼气扩散范围并约束在人员通道的上方,再以最短的扩散距离飘入通道正上方的空气消杀装置中;所述纳米光触媒及紫外线空气净化模块,是通过加载紫外线和光触媒,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所述汽化过氧化氢空气滤网消毒模块,负责将所述人体呼气收集模块吸入的呼气或空气经过滤网过滤、除菌及去除病毒,再通过通风管道向外排出洁净空气;所述呼气浓度和气流速度探测仪,用于将实时探测到的呼气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铮铮姜德春闫勇张国平亢燕铭钟珂朱亭亭苑晓东王慧宇何宝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