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17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包括支撑件以及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在支撑件两端,且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供对重沿电梯上下穿梭的门型框架;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墙面固定件和第一导轨固定件,第一墙面固定件一端连接支撑件的一端上,第一墙面固定件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第一导轨固定件连接在第一墙面固定件上;第二导轨固定支架包括第二墙面固定件和第二导轨固定件,第二墙面固定件一端连接在支撑件的另一端上,第二墙面固定件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第二导轨固定件连接在第二墙面固定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度好、安装便捷及避障碍物便捷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电梯的安装固定对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行极为重要,多数电梯上都配置有对重,现有的对重在电梯上的安装位置分为侧置和后置,一般对重后置为有机房乘客电梯,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对重侧置布置,一般对重侧置为无机房乘客电梯、观光电梯、货梯、医梯;因井道壁与电梯轿厢之间的尺寸是根据井道土建时的尺寸变化而变化,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是通过轿厢导轨与导轨支架的配合而固定,那么在对重侧置时,并在有限的空间内,既要把对重的对重导轨安装好又要把电梯轿厢的轿厢导轨好,且要满足安装便捷性、强度好及避障碍物的便捷性,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要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度好、安装便捷及避障碍物便捷的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轿厢导轨的支撑件以及用于固定配重导轨的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以及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对重沿电梯上下穿梭的门型框架;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墙面固定件和第一导轨固定件,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包括第二墙面固定件和第二导轨固定件,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上。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件以及第一导轨固定支架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并形成一个门型框架,这样在对重侧置时,通过此门型框架就能实现对重导轨的安装以及轿厢导轨的安装,而且还具有强度好、安装便捷及避障碍物便捷的优点。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L型折弯板,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其中一板面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或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的第二安装孔;根据井道壁内的障碍物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这样不仅便于第一墙面固定件及第一导轨固定件的安装,而且还便于配重导轨的安装。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和/或所述第四板面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
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五板面和第六板面,所述第五板面和/或所述第六板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的第四安装孔;根据井道壁内的障碍物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这样不仅便于第一墙面固定件及第一导轨固定件的安装,而且还便于配重导轨的安装。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L型折弯板,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其中一板面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或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的第二安装孔;根据井道壁内的障碍物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这样不仅便于第二墙面固定件及第二导轨固定件的安装,而且还便于配重导轨的安装。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和/或所述第四板面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件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五板面和第六板面,所述第五板面和/或所述第六板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的第四安装孔;根据井道壁内的障碍物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这样不仅便于第二墙面固定件及第二导轨固定件的安装,而且还便于配重导轨的安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的中部均设有凸起的加强筋;使得第一导轨固定件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板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板面的长度,所述第五板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六板面的长度,且所述第三板面、所述第四板面、所述第五板面和所述第六板面的中部均设有凸起的加强筋;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有利于第一墙面固定件与第一导轨固定件及第二墙面固定件与第二导轨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调节,还有利于使得上述固定件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上连接有L型连接件,所述L型连接件固定有轿厢导轨,且所述L型连接件位于门型框架的外侧,进一步方便轿厢导轨与支撑件之间的安装及调节。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为L型或Z型,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横截面的支撑件来满足强度要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导轨位于所述门型框架的内侧并呈对称分布,不仅便于配重导轨的安装,而且使得配重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Z型支撑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支撑件;2、第一导轨固定支架;3、第二导轨固定支架;4、轿厢导轨;5、配重导轨;6、加强筋;7、连接件;10、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第一板面;13、第二板面;14、第三板面;15、第四板面;16、第五板面;17、第六板面;10

1、第一安装孔;13

1、第二安装孔;15

1、第三安装孔;17

1、第四安装孔;21、第一墙面固定件;22、第一导轨固定件;31、第二墙面固定件;32、第二导轨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4所示,本技术包括用于固定轿厢导轨4的支撑件1以及用于固定配重导轨5的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分别通过焊接方式或螺栓固定方式连接在支撑件1的两端,且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以及支撑件1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对重沿电梯上下穿梭的门型框架;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包括第一墙面固定件21和第一导轨固定件22,第一墙面固定件21的一端的上端面连接支撑件1的一端上,第一墙面固定件21的另一端的侧端面连接在井道壁上,第一导轨固定件22连接在第一墙面固定件21的上端面上;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包括第二墙面固定件31和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轿厢导轨(4)的支撑件(1)以及用于固定配重导轨(5)的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和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和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以及所述支撑件(1)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对重沿电梯上下穿梭的门型框架;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支架(2)包括第一墙面固定件(21)和第一导轨固定件(22),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件(1)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21)的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22)连接在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21)上;所述第二导轨固定支架(3)包括第二墙面固定件(31)和第二导轨固定件(32),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31)的另一端连接在井道壁上,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件(32)连接在所述第二墙面固定件(3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21)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1)均为L型折弯板,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其中一板面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0

1),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与所述支撑件(1)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22)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板面(12)和第二板面(13),所述第一板面(12)和/或所述第二板面(13)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5)的第二安装孔(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侧置门型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固定件(21)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三板面(14)和第四板面(15),所述第三板面(14)和/或所述第四板面(15)上设有用于与井道壁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孔(15

1);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件(22)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五板面(16)和第六板面(17),所述第五板面(16)和/或所述第六板面(17)上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安装配重导轨(5)的第四安装孔(17

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益军赵高杰王幸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鸿腾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