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06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氮肥:硅肥=16~17:1的重量比。硅肥全部基施;氮肥分为基施、首次追施、二次追施,基施:首次追施:二次追施=2:1:1的施肥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肥法,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提高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和籽粒千粒重,在保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下提高肥料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施肥法。

技术介绍

[0002]硅肥作为一种品质肥料,是禾本科植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能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微纳米硅肥是一种新型硅肥,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高活性,但在农业上未能广泛应用。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作物,冬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到全国粮食作物的20%~30%。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追求高产量,过量施肥尤其是氮肥造成农田土壤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合理的施用氮肥和硅肥对小麦生产和肥料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CN107857673A的《一种小麦复合肥料》告知:小麦专用复合肥含有的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氮8

11%;五氧化二磷5

7%;氧化钾5

10%;锌0.2

0.8%;硅0.2

0.9%,碳酸钙0.5

0.8%,二氧化锰0.1

0.5%。
[0004]目前,常规的小麦种植时,不施用硅肥,氮肥的施肥量一般为250~400kg/hm2。氮肥的施肥方式为播种基施+拔节期追施+孕穗期追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所述氮肥:硅肥(微纳米硅肥)=16~17:1的重量比(优选16.5~16.7:1)。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的改进:所述氮肥:硅肥=16.59:1的重量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的进一步改进:微纳米硅肥的施肥量为17.32
±
0.9kg/hm2、氮肥的施肥量为287.34
±
14kg/hm2。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的进一步改进:
[0010]硅肥全部基施;
[0011]氮肥分为基施、首次追施、二次追施,基施:首次追施:二次追施=2:1:1的施肥量。
[0012]于小麦拔节期,进行氮肥的首次追施;
[0013]于小麦孕穗期,进行氮肥的二次追施。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发过程中,曾采用了如下的设计方案:
[0015]硅、氮二因子饱和D

最优设计因素编码与硅、氮施用量
[0016][0017]处理编码N(g
·
kg
‑1)尿素(g
·
kg
‑1)编码硅肥(g
·
kg
‑1)1

10.0530.1136

10210.1600.3428

103

10.0530.113610.017850.39450.1280.274310.0077610.1600.34280.39450.0124
[0018]本专利技术的小麦氮肥和硅肥施用最优配比的施用方法:硅肥全部基施,施用量为每公顷17.32千克;氮肥施肥三次基施与追施量为2:1:1;氮肥施肥总量为每公顷287.34千克。本专利技术以硅肥17.32kg/hm2、氮肥287.34kg/hm2为最优氮硅施肥。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施肥法,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提高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和籽粒千粒重,在保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肥料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21]实施例1、红黄壤上不同氮硅施用量种植小麦
[0022]盆栽所用土壤为红黄壤,该土壤的碱解氮含量108.41mg/kg,有效硅含量120.85mg/kg。
[0023]设置如下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设置4个重复。
[0024]每个实验组的施肥量如下表1所示,施肥方法具体为:
[0025]硅肥全部基施;
[0026]氮肥分为基施、首次追施和二次追施,基施:首次追施:二次追施=2:1:1的施肥量;
[0027]基施,即为小麦播种前进行施肥;
[0028]于小麦拔节期,进行氮肥的首次追施;
[0029]于抽穗

灌浆时,进行氮肥的二次追施。
[0030]小麦种植的其余管理条件参照常规的《小麦种植技术规程》。
[0031]氮肥例如选用安徽晋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尿素,其执行标准为:GB2440

2001;硅肥例如选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松土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的“硅博源”微纳米硅肥,其执行标准:GB20287

2006,肥料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6)临字(2962)号。
[0032]表1
[0033]实验组别盆栽每千克土的氮肥施用量(g)盆栽每千克土的硅肥施用量(g)
实验组1(T1)0.0520实验组2(T2)0.1600实验组3(T3)0.0520.0178实验组4(T4)0.1280.0077实验组5(T5)0.1600.0124
[0034]说明:盆栽的肥料施用量m(g/kg)与实际大田的肥料施用量(kg/hm2)的换算关系为:m=M/(15*150);(1hm2=15亩,每亩土重15万公斤)。
[0035]处理(4)为优选氮硅施肥方案。即,其对应的是:微纳米硅肥的施肥量为17.32kg/hm2、氮肥的施肥量为287.34kg/hm2。
[0036]实验组的各项参数的检测结果如下表2:
[0037]表2
[0038][0039]实验发现:
[0040]在小麦抽穗期,T4处理的株高较T1处理提高了27.23%,较T5提高了12.93%;茎粗T4处理较T3处理提高了10.54%;旗叶的全磷含量T4处理较T3处理提高了14.74%;全钾含量T4处理较T3处理提高了35.08%;较T5处理提高了20.22%。
[0041]在小麦开花期,T4处理的株高较T1处理提高了14.44%,较T5提高了17.52%;茎粗T4处理较T1处理提高了13.47%,较T5处理提高了28.10%;旗叶的全磷含量T4处理较T3处理提高了62.20%,较T5处理提高了89.06%;全钾含量T4处理较T3处理提高了30.27%,较T5处理提高了23.82%。
[0042]在小麦成熟期,小麦籽粒千粒重T4处理较T1处理提高了4.94%,较T2处理提高了4.50%。
[0043]说明用黄红壤种植小麦,处理4氮硅施肥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株高、茎粗、叶片养分含量以及成熟期小麦籽粒饱满和千粒重的影响均优于其他处理。
[0044]实施例2、水稻土上不同氮硅施用量种植小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其特征在于:氮肥:硅肥=16~17:1的重量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硅肥=16.59~16.63:1的重量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麦氮硅优选配比的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微纳米硅肥的施肥量为17.32
±
0.9kg/hm2、氮肥的施肥量为28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红云卢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