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结构为泵体上设有低压活塞腔和高压活塞腔;安有压杆的高低压一体活塞杆位于高低压活塞腔内;低压活塞腔通过低压进油路和溢流油路连通油盒,高压活塞腔通过高压进油路连通油盒,两个活塞腔分别通过低压出油路和高压出油路连通高低压连通油路,再通过出油总油路、两个出油支路和压力输出接口分别与直角转接头和压力表连通;出油总油路连通微调器,通过卸压油路连通油盒;油盒前端连接泵体,内设微调器;后座连接在油盒后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副油盒;副油盒通过补油油路连通油盒;泵体、油盒和后座通过微调器螺纹连接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轻便、省力、储油量大、快速预压、增压和微调压力。和微调压力。和微调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
[0001]本技术涉及计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在石油、地质勘探钻井、修井作业过程中应用于重量指示仪的校准。
[0003]现有的重量指示仪的校准是采用使用活塞式压力计或装上压力表的普通手动泵。活塞式压力计重量大、操作繁琐,仅适用于实验室操作,普通手动泵存在储油量小、增压速度不合适和压力调节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包括泵体、高低压一体活塞杆、压杆、油盒、副油盒、后座、微调器、直角转接头、两个压力输出接口、压力表、排气堵头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泵体上设有安装高低压一体活塞杆的低压活塞腔和高压活塞腔,高低压一体活塞杆上安装有压杆;泵体上设有低压进油路、溢流油路、高压进油路、低压出油路、高压出油路、高低压连通油路、出油总油路、两个出油支路、压力输出接口、卸压油路;低压活塞腔通过低压进油路和溢流油路连通油盒,高压活塞腔通过高压进油路连通油盒,两个活塞腔分别通过低压出油路和高压出油路连通高低压连通油路,再通过出油总油路、两个出油支路和压力输出接口分别与直角转接头和压力表连通;出油总油路连通微调器,还通过卸压油路连通油盒;所述油盒前端连接泵体,内设微调器;所述后座连接在油盒后端,两侧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副油盒,内部设有补油油路;所述副油盒通过补油油路连通油盒;所述泵体、油盒和后座通过微调器螺纹连接紧固。
[0007]所述泵体上设有排气口与油盒连通,排气口上安装排气堵头;溢流油路上设有溢流阀,低压进油路和高压进油路上均设有常闭单向阀,低压出油路和高压出油路上均设有常开单向阀,高低压连通油路上设有截止阀,卸压油路上设有卸压阀。
[0008]所述副油盒由副油盒排气堵头、上盖、油盒筒、下盖、下接头和阻尼环组成;上盖的顶部设有安装副油盒排气堵头的排气孔;油盒筒通过螺纹连接上盖和下盖;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下盖,下接头上安装有阻尼环;副油盒安装在后座上,并能从坚直安装位旋转至水平安装位。
[0009]所述微调器由接头Ⅰ、套筒、微调活塞杆、连接筒、螺杆、接头Ⅱ、手轮组成;接头Ⅰ与套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套筒腔内设有微调活塞杆、连接筒和螺杆,微调活塞杆通过连接筒与螺杆连接,套筒另一端与接头Ⅱ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螺杆穿出接头Ⅱ的尾部安装有手轮。
[0010]本技术与现有的常用重量指示仪校准设备相比,本技术轻便、省力;采用
了高低压一体活塞杆,在低压时起到了高低压两级输出压力的作用,可以快速预压;配套两个副油盒为系统提供更大的储油量,而且在不使用副油盒时或进行搬运时,可以将它们拆下或者旋转至水平的安装位置,能有效的降低搬运的难度;采用了微调器有效微调输出压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副油盒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微调器剖面示意图。
[0014]图中:泵体1,高低压一体活塞杆2,压杆3,低压活塞腔4,高压活塞腔5,卸压油路6,排气堵头7,排气口8,溢流阀9,副油盒10,后座11,低压进油路12,微调器13,常闭单向阀14,补油路15,油盒16,高压进油路17,卸压油路18,卸压阀19,高压出油路20,常闭单向阀21,低压出油路22,截止阀23,高低压连通油路24,出油总油路25,出油支路26,直角转接头27,压力输出接口28,精密压力表29,副油盒排气堵头30,上盖31,油盒筒32,下盖33,下接头34,阻尼环35,接头Ⅰ36,套筒37,微调活塞杆38,连接筒39,螺杆40,接头Ⅱ41,手轮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泵体1、高低压一体活塞杆2、压杆3、油盒16、副油盒10、后座11、微调器13、溢流阀9、两个常闭单向阀14、两个常开单向阀21、卸压阀19、截止阀23、直角转接头27、两个压力输出接口28、精密压力表29、排气堵头7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泵体1上设有安装高低压一体活塞杆2的低压活塞腔4和高压活塞腔5,高低压一体活塞杆2上安装有压杆3;泵体1上设有低压进油路12、溢流油路6、高压进油路17、低压出油路22、高压出油路20、高低压连通油路24、出油总油路25、两个出油支路26、两个压力输出接口28、卸压油路18;低压活塞腔4通过低压进油路12和溢流油路6连通油盒16,高压活塞腔5通过高压进油路17连通油盒16,两个活塞腔分别通过低压出油路22和高压出油路20连通高低压连通油路24,再通过出油总油路25、两个出油支路26和压力输出接口28分别与直角转接头27和精密压力表29连通;出油总油路25连通微调器13,还通过卸压油路18连通油盒16;所述油盒16前端连接泵体1,内设微调器13;所述后座11连接在油盒16后端,两侧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副油盒10,内部设有补油油路15;所述副油盒10通过补油油路15连通油盒16;所述泵体1、油盒16和后座11通过微调器13螺纹连接紧固;所述精密压力表29为标准件。
[0018]如图1所示,所述泵体1上设有排气口8与油盒16连通,排气口8上安装排气堵头7;溢流油路6上设有溢流阀9,低压进油路12和高压进油路17上均设有常闭单向阀14,低压出油路20和高压出油路22上均设有常开单向阀21,高低压连通油路24上设有截止阀23,卸压油路18上设有卸压阀19。
[0019]如图2所示,所述副油盒10由副油盒排气堵头30、上盖31、油盒筒32、下盖33、下接头34和阻尼环35组成;上盖31的顶部设有安装副油盒排气堵头30的排气孔;油盒筒32通过螺纹连接上盖31和下盖33;下接头34通过螺纹连接下盖33,下接头34上安装有阻尼环35;副油盒10安装在后座11上,并能从坚直安装位旋转至水平安装位。
[0020]如图3所示,所述微调器13由接头Ⅰ36、套筒37、微调活塞杆38、连接筒39、螺杆40、接头Ⅱ41、手轮42组成;接头Ⅰ36与套筒37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套筒37腔内设有微调活塞杆38、连接筒39和螺杆40,微调活塞杆38通过连接筒39与螺杆40连接,套筒37另一端与接头Ⅱ4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螺杆40穿出接头Ⅱ41的尾部安装有手轮42。
[0021]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0022]按动压杆3,带动高低压一体活塞杆2打压,刚开始打压时输出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重量指示仪校验仪,包括泵体、高低压一体活塞杆、压杆、油盒、副油盒、后座、微调器、直角转接头、两个压力输出接口、压力表、排气堵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安装高低压一体活塞杆的低压活塞腔和高压活塞腔,高低压一体活塞杆上安装有压杆;泵体上设有低压进油路、溢流油路、高压进油路、低压出油路、高压出油路、高低压连通油路、出油总油路、两个出油支路、压力输出接口、卸压油路;低压活塞腔通过低压进油路和溢流油路连通油盒,高压活塞腔通过高压进油路连通油盒,两个活塞腔分别通过低压出油路和高压出油路连通高低压连通油路,再通过出油总油路、两个出油支路和压力输出接口分别与直角转接头和压力表连通;出油总油路连通微调器,还通过卸压油路连通油盒;所述油盒前端连接泵体,内设微调器;所述后座连接在油盒后端,两侧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副油盒,内部设有补油油路;所述副油盒通过补油油路连通油盒;所述泵体、油盒和后座通过微调器螺纹连接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幔,王北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