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转向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80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0
一种转向系统(40),该转向系统包括第一车轮(14B)和与第一车轮(4B)间隔开的第二车轮(14B)、第一横拉杆(80)、第二横拉杆(82)和电致动器(42)。第一车轮(14B)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转向节(100),并且第一转向节(100)可绕第一悬挂柱(36)枢转。第二车轮(14B)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转向节(102),并且第二转向节(102)可绕与第一悬挂柱(36)间隔开的第二悬挂柱(38)枢转。第一横拉杆(80)联接到第一转向节(100)和机械连杆。第二横拉杆(14B)联接到第二转向节(82)和机械连杆。电致动器(42)联接到机械连杆,使得电致动器(42)的移动使机械连杆轴向地平移,这调节车轮(14B)相对于悬挂柱(36、38)的定向。38)的定向。38)的定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升转向系统和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4月5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830,17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许多提升装置被设计成可移动。提升装置通常配备有结合到提升装置的基座中的传动系。传动系可向车轮供应可旋转动力,车轮继而旋转以移动提升装置。与提升装置的工作平台一样,通常使用液压缸来控制车轮的定向。液压缸需要使用高压液压流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包括第一车轮、与第一车轮间隔开的第二车轮、第一横拉杆、第二横拉杆和电致动器。第一车轮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转向节,该第一转向节可绕第一悬挂柱枢转。第二车轮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转向节,该第二转向节可绕第二悬挂柱枢转。第一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第二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电致动器联接到机械连杆。电致动器的移动使机械连杆轴向地平移。机械连杆的轴向移动使第一横拉杆相对于第一转向节枢转并且使第二横拉杆相对于第二转向节枢转。通过使第一横拉杆相对于第一转向节枢转来调节第一车轮相对于第一悬挂柱的定向。通过使第二横拉杆相对于第二转向节枢转来调节第二车轮相对于第二悬挂柱的定向。
[0005]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具有基座、可伸缩提升机构、平台和转向系统。基座具有至少两个可旋转且可枢转的车轮。可伸缩提升机构的第一端联接到基座,而第二端联接到平台并支撑平台。转向系统定位在基座的外周边内并且在两个可枢转的车轮之间延伸。转向系统包括第一转向节、第二转向节、第一横拉杆、第二横拉杆和电致动器。第一转向节和第二转向节均联接到可枢转的车轮中的一个。第一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纵拉杆的第二端。第二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纵拉杆的第二端。电致动器联接到纵拉杆。电致动器的移动使纵拉杆轴向地平移。纵拉杆的轴向移动使第一横拉杆相对于第一转向节枢转,并使第二横拉杆相对于第二转向节枢转,这调节了可枢转的车轮的定向。例如,可伸缩提升机构可以是剪刀式提升机或吊杆提升机。
[0006]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剪刀式提升机。该剪刀式提升机包括基座、可伸缩提升机构、平台和转向系统。基座具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可伸缩提升机构具有联接到基座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线性致动器,以使可伸缩提升机构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平台联接到可伸缩提升机构的第二端并由该第二端支撑。转向系统在两个前轮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一转向节、第二转向节、第一横拉杆、第二横拉杆和电动线性致动器。第一转向节和第二转向节均联接到前轮中的一个。第一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转向节的第一
端和枢转地联接到纵拉杆的第二端。第二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纵拉杆的第二端。该电动线性致动器联接到该纵拉杆。电动线性致动器沿着第一轴线的移动使纵拉杆沿着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平移。纵拉杆沿第二轴线的移动使第一横拉杆相对于第一转向节枢转,并使第二横拉杆相对于第二转向节枢转,这调节了两个前轮相对于基座的定向。
[0007]本专利技术能够有其它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来执行。替代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如本文中可引用的其它特征和特征的组合。
附图说明
[0008]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将变得更全面地被理解,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其中:
[0009]图1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呈剪刀式提升机形式的提升装置的侧视立体图;
[0010]图1B是图1A的剪刀式提升机的另一侧视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A的剪刀式提升机的后视图,示出了各种车辆控制器;
[0012]图3是图1B的转向系统的仰视立体图;
[0013]图4是图1B的单独示出的转向系统的俯视立体图;
[0014]图5是图4的转向系统的俯视图;
[0015]图6A是图1B的转向系统的俯视立体图,其中提升装置逆时针转向;
[0016]图6B是图6A的转向系统的仰视图;
[0017]图7A是图1B的转向系统的俯视立体图,其中车辆顺时针转向;
[0018]图7B是图7A的转向系统的仰视图;
[0019]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俯视正视立体图;
[0020]图9是图8的转向系统的俯视图;
[0021]图10是图8的转向系统的俯视后视立体图;
[0022]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0024]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转向系统的俯视立体图;以及
[0027]图1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呈吊杆提升机形式的另一提升装置的侧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转向详细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之前,应当理解,本申请不限于在说明书中阐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细节或方法。还应当理解,术语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0029]总体上参考附图,本文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用于使诸如剪刀式提升机或吊杆提升机的提升装置转向的系统、设备和方法。转向系统结合电动线性致动器和纵拉杆,所述电动线性致动器和纵拉杆可沿平行轴线移动以使提升装置的车轮转向。转向系统
通过在操作期间将线性致动器与转向系统内的其它部件隔离来克服通常与线性致动器相关联的横向负载限制。将线性致动器与转向系统内的其余部件隔离防止线性致动器经受不期望的和潜在的破坏性非线性负载。使用本公开的转向系统,电动线性致动器可以充分地代替通常存在于提升装置的转向系统内的液压缸。移除液压缸至少部分地消除了对提升装置上的加压液压流体的需要,该加压液压流体可能遭受泄漏并且难以维修。在结合有电动提升致动器的实施方式中,易于泄漏的液压流体可以从提升装置被完全消除,以产生全电动提升装置。
[0030]现在参考图1A和图1B,示出了提升装置10。提升装置10可以采用能够同时运送使用者和移动升降工作平台(MEWP)的车辆的形式。提升装置10可以是例如剪刀式提升机或吊杆提升机(例如,图16所示的吊杆提升机810),该提升装置可以用于在各种高度处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提升装置10包括由围绕基座12定位的车轮14A、14B支撑的基座12。示为剪刀式提升机构16的可伸缩提升机构联接到基座12并支撑工作平台18。如图3所示,剪刀式提升机构16的第一端20锚固到基座12,而剪刀式提升机构16的第二端22支撑工作平台18。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剪刀式提升机构16由一系列链接的可折叠的支撑构件23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第一车轮和与所述第一车轮间隔开的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第一转向节,所述第一转向节能够绕第一悬挂柱枢转,并且所述第二车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第二转向节,所述第二转向节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悬挂柱间隔开的第二悬挂柱枢转;第一横拉杆,所述第一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第二横拉杆,所述第二横拉杆具有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转向节的第一端和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以及电致动器,所述电致动器联接到所述机械连杆;其中,所述电致动器的移动使所述机械连杆轴向地平移,并且其中,所述机械连杆的轴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横拉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向节枢转并且使所述第二横拉杆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向节枢转,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横拉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向节枢转,调节了所述第一车轮相对于所述第一悬挂柱的定向,并且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横拉杆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向节枢转,调节了所述第二车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悬挂柱的定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包括纵拉杆,其中,所述纵拉杆由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限定,所述第一端支撑将所述第一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一销联接件,所述第二端支撑将所述第二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二销联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电致动器是线性致动器,所述线性致动器具有壳体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马达驱动活塞,所述马达驱动活塞能够绕第一轴线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电致动器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纵拉杆,所述纵拉杆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马达驱动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而绕从所述第一轴线偏移的第二轴线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彼此平行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纵拉杆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接收在辊壳体内,所述辊壳体包括至少一个辊,所述至少一个辊接触所述纵拉杆以沿着所述第二轴线引导所述纵拉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横拉杆联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转向节上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远离所述第一悬挂柱延伸,使得所述机械连杆的轴向运动将扭矩施加到所述第一凸缘上,所述扭矩使所述第一转向节和所述第一车轮绕所述第一悬挂柱旋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横拉杆和所述第二横拉杆均由弓形形状限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响应于所述电致动器的移动在第一方向上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横拉杆传递张力并通过所述第二横拉杆传递压缩力,所述张力使所述第一转向节绕所述第一悬挂柱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压缩力使所述第二转向节绕所述第二悬挂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响应于所述电致动器的移动在第二方向上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横拉杆传递压缩力并通过所述第二横拉杆传递张力,所述压缩力使所述第一转向节绕所述第一悬挂柱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张力使所述第二转向节绕所述第二悬挂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包括纵拉杆,其中,所述纵拉杆由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限定,所述第一端支撑将所述第一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一销联接件,所述第二端支撑将所述第二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二销联接件,并且其中,所述纵拉杆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接收在线性轴承内。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包括纵拉杆,其中,所述纵拉杆由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限定,所述第一端支撑将所述第一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一销联接件,所述第二端支撑将所述第二横拉杆固定到所述纵拉杆的第二销联接件,其中,所述电致动器是向具有第一多个齿轮齿的小齿轮供应旋转动力的马达,并且其中,所述纵拉杆包括与所述第一多个齿轮齿啮合的第二多个齿轮齿,使得由所述马达引起的所述小齿轮的旋转使所述纵拉杆轴向地平移。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机械连杆包括纵拉杆,其中,所述纵拉杆由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限定,所述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奥斯克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