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786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涉及活性污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桶,所述伸缩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底端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储料桶的内部,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运送箱。该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通过在储料桶的内部安装支杆,使支杆的外部通过轴承分别安装有下隔板和上隔板,同时在支架顶端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储料桶内部的伸缩柱和第一伺服电机与搅拌叶,在使用时便于通过搅拌叶将污泥内的气泡进行打散,同时下隔板和上隔板的配合便于下料。同时下隔板和上隔板的配合便于下料。同时下隔板和上隔板的配合便于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污泥
,具体为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养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0003]在现有的活性污泥的使用完毕后通常需对废弃的污泥进行处理,而直接对污泥直接进行干燥处理,易导致污泥的内部存在较多的气泡孔,会导致干燥泥块较松散,运输不便,且风干速度较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桶,所述伸缩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底端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储料桶的内部,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运送箱,所述运送箱的外部固定套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固定套装有电热圈。
[0006]可选的,所述储料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部活动套装有两个轴承,下方所述轴承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下隔板,上方所述轴承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上隔板,所述下隔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条。
[0007]可选的,所述运送箱的内部套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固定套装有送料涡片,所述运送箱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运送箱左端的上方开设有排气孔。
[0008]可选的,所述下隔板的顶面和上隔板的底面贴合,所述下隔板和上隔板的外侧与储料桶的内侧贴合,所述上隔板的顶面开设有下料斜面。
[0009]可选的,所述电热圈的内侧与运送箱的外侧贴合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左端与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储料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下料锥,所述下料锥的下方延伸至运送箱的内部,所述下料锥内腔顶部的直径值大于底部的直径值。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通过在储料桶的内部安装支杆,使支杆的外部通过轴承分别安装有下隔板和上隔板,同时在支架顶端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储料桶内部的伸缩柱和第一伺服电机与搅拌叶,在使用时便于通过搅拌叶将污泥内的气泡进行打散,同时下隔板和上隔板的配合便于下料。
[0013]2、该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通过在运送箱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和送料涡片,同时在运送箱的右端安装第二伺服电机,使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连接,同时在运送箱的外部套装有电热圈和防护壳,方便通过电热圈对运送箱内部污泥进行快速烘干,同时转动轴和送料涡片便于持续将烘干后的污泥送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上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电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架;2、伸缩柱;3、第一伺服电机;4、搅拌叶;5、储料桶;6、下料锥;7、支杆;8、下隔板;9、上隔板;10、限位条;11、轴承;12、运送箱;13、第二伺服电机;14、转动轴;15、送料涡片;16、电热圈;17、防护壳;1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2,支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桶5,伸缩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伺服电机3底端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通过第一伺服电机3和搅拌叶4的设置,主要起到方便将储料桶5的内部污泥内部的气泡进行打碎的所用,防止含有气泡的污泥在脱水干燥后易碎难以运送,同时伸缩柱2的设置方便控制搅拌叶4的高度,使装置将污泥进行彻底打碎,搅拌叶4位于储料桶5的内部,支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运送箱12,运送箱12的外部固定套装有防护壳17,防护壳17的内侧固定套装有电热圈16,通过电热圈16的设置,在使用时主要方便将运送箱12内部的污泥进行快速干燥,方便提高装置处理污泥的速度,提高污泥处理的速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请参阅图3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储料桶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下料锥6,下料锥6的下方延伸至运送箱12的内部,下料锥6内腔顶部的直径值大于底部的直径值,通过下料锥6的设置在使用时便于储料桶5的内部污泥流下,方便连接储料桶5和运送箱12,方便装置的下料,同时避免储料桶5的内部污泥直接下料导致污泥内部包裹部分的空
气,储料桶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杆7,支杆7的外部活动套装有两个轴承11,下方轴承11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下隔板8,下隔板8的顶面和上隔板9的底面贴合,下隔板8和上隔板9的外侧与储料桶5的内侧贴合,上隔板9的顶面开设有下料斜面,使搅拌叶4对污泥进行搅拌,将污泥内部的气泡送出,随后控制伸缩柱2的输出轴继续伸出,使第一伺服电机3输出轴的底端与上隔板9的顶面贴合,随后使第一伺服电机3带动上隔板9绕支杆7转动,使上隔板9转动至下隔板8的上方,随后使储料桶5内部的污泥通过下料锥6落至运送箱12的内部,在搅碎污泥时下隔板8和上隔板9起到阻拦作用,同时方便储料桶5的内部污泥的下料,上方轴承11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上隔板9,下隔板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条10,限位条10的设置主要起到限制下隔板8的运动轨迹,方便装置的使用,同时方便上隔板9完全运动至下隔板8的上方,增加下料速度,同时方便下隔板8和上隔板9将储料桶5进行密闭。
[0023]请参阅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运送箱12的内部套装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2),所述支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桶(5),所述伸缩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底端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所述搅拌叶(4)位于储料桶(5)的内部,所述支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运送箱(12),所述运送箱(12)的外部固定套装有防护壳(17),所述防护壳(17)的内侧固定套装有电热圈(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杆(7),所述支杆(7)的外部活动套装有两个轴承(11),下方所述轴承(11)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下隔板(8),上方所述轴承(11)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上隔板(9),所述下隔板(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条(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俊张科亭姚凯凯孙雪潘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明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