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形成有反应腔的反应釜,与反应腔相连通的盛料筒和气体排出管,以及一端与气体排出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反应釜和/或盛料筒的余热收集结构,且余热收集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收集组件和第二收集组件;其中,第一收集组件至少包括进口端与气体排出管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且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反应釜和/或盛料筒相连通;第二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流体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的换热器,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连通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环绕反应釜和/或盛料筒设置。实现了对酸雾本身进行处理后,能够将热能回收利用,大大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的效果。利用率的效果。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氯化铝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兴的净水材料,属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其常见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以铝灰作为原料,向其中加入盐酸搅拌加热后,再经过熟化聚合后,将得到的溶液调节酸碱度后经过进一步的过滤、浓缩、干燥制得。
[0003]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因此会有大量的液体挥发形成酸雾,而形成的酸雾中携带有大量的热能。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酸雾的处理一般是采用碱液进行中和,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酸液原料本身,而且其中携带的大量的热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聚合氯化铝生产中产生的酸雾往往是直接中和处理,造成了物料和能量的浪费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对酸雾本身进行处理后,能够将热能回收利用,大大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的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形成有反应腔的反应釜,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的盛料筒和气体排出管,以及一端与所述气体排出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应釜和/或所述盛料筒的余热收集结构,且所述余热收集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收集组件和第二收集组件;其中,
[0006]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至少包括进口端与所述气体排出管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反应釜和/或所述盛料筒相连通;
[0007]所述第二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流体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连通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环绕所述反应釜和/或所述盛料筒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反应釜包括自外而内顺次套接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所述反应腔位于所述内壳中。
[0009]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间隙之间通过形成有喷嘴的气体管道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喷嘴在所述外壳的周向方向等间距排布,且所述喷嘴的喷气口朝向所述内壳的外侧壁;
[0011]所述气体管道上还设置有气体流量调节阀。
[0012]优选地,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形成为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环绕所述盛料筒的外壁
设置且与所述盛料筒相贴附。
[0013]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形成有第一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出口的壳体,盘绕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U型管,且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开放形成为第二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出口。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反应釜进行聚合氯化铝的生产,通过气体排出管将酸雾排出,同时,排出的酸雾经过第一收集组件进行气液分离后,具有大量热能的热气对反应釜和/或盛料筒进行加热,从而对原料进行预热或是参与到生产的加热过程中;在此基础上,第二收集组件对分离后的液体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并使得换热后携带有热能的流体通过加热管对反应釜和/或盛料筒环绕提供热能,保证了热能的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盛料筒和螺旋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反应釜;2
‑
盛料筒;3
‑
气体排出管;4
‑
第一收集组件;5
‑
第二收集组件;
[0021]11
‑
反应腔;12
‑
外壳;13
‑
内壳;14
‑
间隙;
[0022]41
‑
进口端;42
‑
出气口;43
‑
出液口;
[0023]51
‑
第一流体入口;52
‑
第一流体出口;53
‑
第二流体入口;54
‑
第二流体出口;55
‑
加热管;56
‑
壳体;
[0024]61
‑
喷嘴;62
‑
气体管道;63
‑
气体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形成有反应腔11的反应釜1,与所述反应腔11相连通的盛料筒2和气体排出管3,以及一端与所述气体排出管3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的余热收集结构,且所述余热收集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收集组件4和第二收集组件5;其中,
[0027]所述第一收集组件4至少包括进口端41与所述气体排出管3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42与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相连通;
[0028]所述第二收集组件5包括第一流体入口5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43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54连通设置有加热管55,所述加热管55环绕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设置。
[0029]上述设计采用反应釜1进行聚合氯化铝的生产,通过气体排出管3将酸雾排出,同时,排出的酸雾经过第一收集组件4进行气液分离后,具有大量热能的热气对反应釜1和/或
盛料筒2进行加热,从而对原料进行预热或是参与到生产的加热过程中;在此基础上,第二收集组件5对分离后的液体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并使得换热后携带有热能的流体通过加热管55对反应釜1和/或盛料筒2环绕提供热能,保证了热能的充分利用。
[0030]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收集的热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所述反应釜1包括自外而内顺次套接的外壳12和内壳13,所述外壳12与所述内壳13之间形成有间隙14,且所述反应腔11位于所述内壳13中。
[0031]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42与所述间隙14之间通过形成有喷嘴61的气体管道62相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液分离器分离得到的带有大量热能的气体能够进一步通过气体管道62传递,并进一步通过喷嘴61的设置朝向间隙14中喷射,从而使得外壳12与内壳13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具有大量的热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内壳13进行加热,将回收的热能参与到整个反应中。
[0032]进一步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形成有反应腔(11)的反应釜(1),与所述反应腔(11)相连通的盛料筒(2)和气体排出管(3),以及一端与所述气体排出管(3)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的余热收集结构,且所述余热收集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收集组件(4)和第二收集组件(5);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组件(4)至少包括进口端(41)与所述气体排出管(3)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42)与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相连通;所述第二收集组件(5)包括第一流体入口(5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43)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54)连通设置有加热管(55),所述加热管(55)环绕所述反应釜(1)和/或所述盛料筒(2)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氯化铝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包括自外而内顺次套接的外壳(12)和内壳(13),所述外壳(12)与所述内壳(13)之间形成有间隙(14),且所述反应腔(11)位于所述内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健鼎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