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754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由横截面为矩形的铜方管环绕工作辊的加工位置构成,所述铜方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在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的同一侧位置,所述横截面的内侧长边面向工作辊的加工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扩大淬火时的加热范围,扩大升温过渡区间,降低速热对辊面的破坏的同时提高对工作辊的表面热处理的深度,提升淬火效果。提升淬火效果。提升淬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

技术介绍

[0002]使用用Cr2、Cr3类原料制造的直径φ100

φ200之间的小直径冷轧工作辊对辊面的硬度要求较高,一般要在90HSD以上,为了满足产品的硬度要求,传统上通过盐浴炉加热淬火的方式对工作辊进行表面热处理,由于盐浴炉淬火时要产生较多难以处理的废液,所以随着我国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这种盐浴炉热处理的方法逐渐退出,目前代替盐浴炉热处理的最主要方法是使用中频感应线圈连续加热淬火,利用电流的集肤效应实现对辊面的快速加热,但是由于集肤效应是在感应线圈感应区域直接发生,热量释放比较集中,所以加热过程中缺少平缓的过渡层,使用中容易出现辊面剥落爆辊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能够减少辊面剥落现象,提升加工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由横截面为矩形的铜方管环绕工作辊的加工位置构成,所述铜方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在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的同一侧位置,所述横截面的内侧长边面向工作辊的加工面。
[000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与工作辊的加工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为15~20mm。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方管横截面的长边为20~30mm,短边为10~12mm,壁厚为1.5~2mm。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方管上沿所述工件离开位置设置喷水斜面,所述喷水斜面上开有若干组喷水孔,每组喷水孔中任一喷水孔喷水方向与工件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15~75
°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每组喷水孔中共有3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按照与加工面之间的距离分为上喷水孔、中喷水孔和下喷水孔,其中上喷水孔与加工面之间的的喷水角度最大,下喷水孔与加工面之间的喷水角度最小。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组喷水孔之间的距离为1~2c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传统的中频加热线圈的截面由圆形改成矩形的同时加大所述矩形感应线圈的宽度,提高感应线圈的电场范围,从而增加加热的范围,扩大升温过渡区间,将热处理深度由常规的5~7mm提高到10~15mm,在降低速热对辊面的破坏的同时提高对工作辊的表面热处理的深度,提升淬火效果,有效的防止了工作时的辊面骤热引起的剥落和爆辊现象,提高了小型工作辊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所述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14]1.工作辊、2.感应加热器本体、3.进口端、4.出口端、5.上喷水孔、6.中间喷水孔、7.下喷水孔;
[0015]图中虚线为喷水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7]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2,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由横截面为矩形的铜方管环绕工作辊1加工位置构成,所述铜方管的矩形截面的长边为20mm,短边为10mm,壁厚为1.5mm,与常规淬火用感应加热器相比加热宽度增加了1倍以上,此时所述铜方管与工作辊1的加工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为15mm。通过上述方式,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2在有效提高对工作辊1的加工面的加热范围的基础上将对工作辊1加工面的加热深度也提高到10mm左右,从而增加了加热过程中的温度的梯度,降低了爆辊的机率的同时提升了后续淬火的效果。
[0020]所述铜方管的进口端3与出口端4在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2的同一侧位置,所述矩形截面的内侧长边面向工作辊1的加工面。
[0021]所述铜方管上沿所述工作辊离开位置设置喷水斜面,所述喷水斜面上开有多组喷水孔,任意相邻两组喷水孔之间的距离为1cm,所述每组喷水孔中共有3个喷水孔,分别按照与加工面之间的距离分为上喷水孔5、中间喷水孔6和下喷水孔7,
[0022]其中距离工件加工面最近的下喷水孔7的喷水角度最小,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30
°
,所述中间喷水孔6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距离加工面最远的上喷水孔5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
°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急冷宽度从原来的25

30mm提高到100mm左右,满足了加热宽度增加后的淬火需要。
[0023]实施例2
[0024]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2,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由横截面为矩形的铜方管环绕工作辊1加工位置构成,所述铜方管的矩形截面的长边为30mm,短边为12mm,壁厚为2mm,与常规淬火用感应加热器相比加热宽度增加了2倍以上,此时所述铜方管与工作辊1的加工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为20mm。通过上述方式,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2在有效提高对工作辊1的加工面的加热范围的基础上将对工作辊1加工面的加热深度也提高到15mm左右,从而增加了加热过程中的温度的梯度,降低了爆辊的机率的同时提升了后续淬火的效果。
[0025]所述铜方管的进口端3与出口端4在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2的同一侧位置,所
述矩形截面的内侧长边面向工作辊1的加工面。
[0026]所述铜方管上沿所述工作辊离开位置设置喷水斜面,所述喷水斜面上开有多组喷水孔,任意相邻两组喷水孔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每组喷水孔中共有3个喷水孔,分别按照与加工面之间的距离分为上喷水孔5、中间喷水孔6和下喷水孔7,
[0027]其中距离工件加工面最近的下喷水孔7的喷水角度最小,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30
°
,所述中间喷水孔6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距离加工面最远的上喷水孔5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
°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急冷宽度从原来的25

30mm提高到100mm左右,满足了加热宽度增加后的淬火需要。
[0028]实施例3
[0029]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2,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器主体,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由横截面为矩形的铜方管环绕工作辊的加工位置构成,所述铜方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在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本体的同一侧位置,所述横截面的内侧长边面向工作辊的加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与工作辊的加工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为15~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工作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方管横截面的长边为20~30mm,短边为10~12mm,壁厚为1.5~2mm。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亿豪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