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43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减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包括自行车架本体,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左侧包括后轮固定杆、后轮支撑杆、后轮固定圈和后轮固定孔,所述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包括主杆、凸起头、凹槽、脚蹬圈、脚蹬圈固定孔、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右侧包括车头固定杆、车头支撑杆、车头杆,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内部包括第二弹簧。该减震自行车架通过在主杆上安装有两份的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车头杆上安装有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内部安装的第二弹簧,达到了减震效果好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孔洞,达到了的造价低廉的有益效果。达到了的造价低廉的有益效果。达到了的造价低廉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自行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减震
,具体为一种减震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也要求越来越高,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自行车就成为了最佳选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还无污染,且可以锻炼身体。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拥有的自行车减震功能大多不是很好,在道路崎岖时,则会很颠簸,降低人们的骑行品质,并且对自行车的伤害也较大,降低了自行车的使用寿命,还有些自行车减震效果良好,但造价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具备减震效果好,造价低廉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包括自行车架本体,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左侧包括后轮固定杆、后轮支撑杆、后轮固定圈和后轮固定孔,所述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包括主杆、凸起头、凹槽、脚蹬圈、脚蹬圈固定孔、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右侧包括车头固定杆、车头支撑杆、车头杆,所述自行车架本体内部包括第二弹簧。
[0008]所述后轮固定杆位于自行车架本体左侧顶部,所述支撑杆位于自行车架本体左侧底部,所述后轮固定孔开设在后轮固定圈内部,且后轮固定圈位于自行车架本体左侧,并同时与后轮固定杆和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后轮固定杆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左侧顶部,通过支撑杆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左侧底部,通过后轮固定孔开设在后轮固定圈内部,使后轮固定杆、支撑杆和后轮固定圈固定连接,起到一个连接稳固,不易散架的好处。
[0010]所述主杆位于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所述凸起头和凹槽位于主杆内部,且凸起头安装在后轮固定杆顶部。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杆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凸起头和凹槽安装在主杆内部,且凸起头安装在后轮固定杆顶部,并与后轮固定杆固定连接,可以让自行车架本体在使用的时候,后轮固定杆通过凸起头在凹槽内,达到一个使自行车架本体左侧有可移动的余地,不会因为连接过于紧密而导致使用寿命不长。
[0012]所述脚蹬圈和脚蹬圈固定孔位于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底部,且脚蹬圈固定孔安装在脚蹬圈内部。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蹬圈和脚蹬圈固定孔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底
部,且脚蹬圈固定孔安装在脚蹬圈内部,可以在安装脚踏时更加方便。
[0014]所述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所述挡板位于孔洞内侧,且挡板与孔洞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和移动柱位于顶部的挡板下方,且移动柱位于限位柱的下方,限位柱与移动柱为滑动连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自行车架本体轴心处和右侧,安装有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挡板安装在孔洞内侧,且挡板与孔洞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柱和移动柱安装在顶部的挡板下方,且移动柱安装在限位柱的下方,限位柱与移动柱为滑动连接,对其自行车架本体使用的时候,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0016]所述车头杆位于自行车架本体右侧,所述固定杆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主杆的一侧和车头杆的一侧。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头杆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右侧,通过车头后轮固定杆和车头支撑杆,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和车头杆内侧,且车头后轮固定杆和车头支撑杆,与车头杆和主杆车头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8]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内部。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行车架本体内部安装有第二弹簧,使得对自行车架本体使用时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减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减震自行车架,通过在主杆上安装有两份的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车头杆上安装有孔洞、挡板、第一弹簧、限位柱和移动柱,以及在车头固定杆和车头支撑杆,内部安装的第二弹簧,达到了减震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0022]2、该减震自行车架,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孔洞,达到了的造价低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剖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剖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结构顶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结构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结构1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9]其中:1、自行车架本体;2、后轮固定杆;3、支撑杆;4、固定圈;5、后轮固定孔;6、主杆;7、凸起头;8、凹槽;9、脚蹬圈;10、脚蹬圈固定孔;11、孔洞;12、挡板;13、第一弹簧;14、限位柱;15、移动柱;16、车头固定杆;17、车头支撑杆;18、车头杆;1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6,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包括自行车架本体1,自行车架本体 1左侧包括后轮固定杆2、后轮支撑杆3、后轮固定圈4和后轮固定孔5,自行车架本体1轴心处包括主杆6、凸起头7、凹槽8、脚蹬圈9、脚蹬圈固定孔10、孔洞11、挡板12、第一弹簧13、限位柱14和移动柱15,自行车架本体1右侧包括车头固定杆16、车头支撑杆17、车头杆18,自行车架本体1内部包括第二弹簧19。
[0032]后轮固定杆2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顶部,支撑杆3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底部,后轮固定孔5开设在后轮固定圈4内部,且后轮固定圈4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并同时与后轮固定杆2和支撑杆3固定连接,优点是通过后轮固定杆2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顶部,通过支撑杆3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底部,通过后轮固定孔5开设在后轮固定圈4内部,使后轮固定杆2、支撑杆3和后轮固定圈4固定连接,起到一个连接稳固,不易散架的好处。
[0033]主杆6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轴心处,凸起头7和凹槽8位于主杆6内部,且凸起头7安装在后轮固定杆2顶部,优点是通过主杆6安装在自行车架本体1轴心处,凸起头7和凹槽8安装在主杆6内部,且凸起头7安装在后轮固定杆2顶部,并与后轮固定杆2固定连接,可以让自行车架本体1在使用的时候,后轮固定杆2通过凸起头7在凹槽8内,达到一个使自行车架本体1 左侧有可移动的余地,不会因为连接过于紧密而导致使用寿命不长。
[0034]脚蹬圈9和脚蹬圈固定孔10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轴心处底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自行车架,包括自行车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包括后轮固定杆(2)、支撑杆(3)、固定圈(4)和后轮固定孔(5),所述自行车架本体(1)轴心处包括主杆(6)、凸起头(7)、凹槽(8)、脚蹬圈(9)、脚蹬圈固定孔(10)、孔洞(11)、挡板(12)、第一弹簧(13)、限位柱(14)和移动柱(15),所述自行车架本体(1)右侧包括车头固定杆(16)、车头支撑杆(17)、车头杆(18),所述自行车架本体(1)内部包括第二弹簧(19);所述后轮固定杆(2)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顶部,所述支撑杆(3)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底部,所述后轮固定孔(5)开设在固定圈(4)内部,且固定圈(4)位于自行车架本体(1)左侧,并同时与后轮固定杆(2)和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主杆(6)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世佳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