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拼接头以及位于管体远离第一拼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头,所述管体包括位于管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管,位于防护管的内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位于管体的外侧设置有多组贯穿至限位槽内部的缓冲片,以及位于固定块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至管体内部的固定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栓将缓冲片与管体进行固定,缓冲片通过限位槽与防护管发生活动,通过缓冲片对防护环施加一个开合力,使防护环的支撑效果更好,起到缓冲的效果,对管体进行抱回,防止管体被外界压力造成损害,提高了塑钢缠绕管的防护性。提高了塑钢缠绕管的防护性。提高了塑钢缠绕管的防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
[0001]本技术涉及塑钢缠绕管
,具体为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
技术介绍
[0002]塑钢缠绕管是由钢塑复合的异型带材经螺旋缠绕焊接制成,其内壁光滑平整,塑钢缠绕管安装铺设方便重量轻,安装时不需要大型吊运设备,轴向柔性好,敷设时对沟槽底部平整度,坚实度要求较低,能承受安装不当所造成的非正常应力的能力。
[0003]在塑钢缠绕管安装前,需通过器械和人工将塑钢缠绕管搬运至安装位置处,由于塑钢缠绕管的防护性较差,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对塑钢缠绕管造成损坏,且大多数塑钢缠绕管通过连接扣对塑钢缠绕管进行拼接,拼接操作复杂,导致塑钢缠绕管的安装效率较低,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拼接头以及位于管体远离第一拼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头,所述管体包括:
[0006]位于管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管,位于防护管的内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
[0007]位于管体的外侧设置有多组贯穿至限位槽内部的缓冲片;以及
[0008]位于固定块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至管体内部的固定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头远离所述管体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拼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内部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筒内部靠近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孔。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拼接头远离所述管体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拼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内部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筒内部靠近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孔。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栓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固定孔,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孔与固定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栓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外侧设置有与固定栓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栓通过螺纹孔与管体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片通过固定栓和固定块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片呈“V”型结构,所述缓冲片通过限位槽与管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管通过限位槽和缓冲片与管体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第一拼接头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筒通过第一转动孔与管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筒通过第一固定槽与第一拼接头活动连接,所
述第一固定筒靠近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槽通过第二拼接头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筒通过第二转动孔与管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筒通过第二固定槽与第二拼接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筒靠近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头通过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与第二拼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固定筒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固定筒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与第二固定筒可拆卸连接。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栓将缓冲片与管体进行固定,缓冲片通过限位槽与防护管发生活动,通过缓冲片对防护环施加一个开合力,使防护环的支撑效果更好,起到缓冲的效果,对管体进行抱回,防止管体被外界压力造成损害,提高了塑钢缠绕管的防护性;
[0018]2.本技术通过将一根缠绕管的第二连接槽卡入另一根缠绕管的第一连接槽内部,实现对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进行拼接,使管体拼接的密封性更好,通过第一固定筒内侧的内螺纹和第二固定筒外侧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使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进行固定,实现快速对两组塑钢缠绕管进行拼接,提高了塑钢缠绕管拼接安装的工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中:1、管体;101、防护管;102、限位槽;103、缓冲片;104、固定块;105、固定栓;2、第一拼接头;201、第一连接槽;202、第一固定筒;203、第一固定槽;204、第一转动孔;3、第二拼接头;301、第二连接槽;302、第二固定筒;303、第二固定槽;304、第二转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实施例: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包括管体1、位于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拼接头2以及位于管体1远离第一拼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头3,管体1包括:
[0026]位于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管101,位于防护管101的内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102;
[0027]位于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多组贯穿至限位槽102内部的缓冲片103;以及
[0028]位于固定块104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104,且固定块104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至管体1内部的固定栓105。
[0029]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第一拼接头2远离管体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01,
第一拼接头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筒202,第一固定筒202内部远离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03,第一固定筒202内部靠近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孔204,使第一固定筒202与管体1发生转动。
[0030]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第二拼接头3远离管体1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槽301,第二拼接头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筒302,第二固定筒302内部远离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03,第二固定筒302内部靠近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孔304,使第二固定筒302与管体1发生转动。
[0031]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固定栓105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固定孔,固定块104通过固定孔与固定栓105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孔使固定栓105与固定块104进行拆装,固定栓105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固定栓105相匹配的螺纹孔,固定栓105通过螺纹孔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固定块104进行固定。
[0032]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缓冲片103通过固定栓105和固定块104与管体1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栓105和固定块104对缓冲片103与管体1进行固定,缓冲片103呈“V”型结构,缓冲片103通过限位槽102与管体1活动连接,防护管101通过限位槽102和缓冲片103与管体1固定连接,使防护管101与管体1进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位于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拼接头(2)以及位于管体(1)远离第一拼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头(3),所述管体(1)包括:位于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管(101),位于防护管(101)的内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102);位于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多组贯穿至限位槽(102)内部的缓冲片(103);以及位于固定块(104)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104),且固定块(104)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至管体(1)内部的固定栓(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头(2)远离所述管体(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01),所述第一拼接头(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筒(202),所述第一固定筒(202)内部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03),所述第一固定筒(202)内部靠近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孔(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头(3)远离所述管体(1)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槽(301),所述第二拼接头(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筒(302),所述第二固定筒(302)内部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03),所述第二固定筒(302)内部靠近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孔(3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钢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105)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固定孔,所述固定栓(105)通过固定孔与固定块(104)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栓(105)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瑞瑶,王保风,刘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柯瑞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