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堃专利>正文

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17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夯土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包括可转动式底座、液压臂、夯土机构和人工控制机构,可转动式底座设于加工墙面上并用于前进、后退和自转;液压臂的一端设于可转动式底座上;夯土机构设于液压臂的另一端,并用于夯实加工墙面上的泥土;人工控制机构设于可转动式底座的顶部,人工控制机构分别与可转动式底座和液压臂电性连接,且人工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可转动式底座和液压臂运转;工人进入人工控制机构之后,可以控制可转动式底座和液压臂运转来进行工作,在墙体的拐角处控制可转动式底座转动,即可实现本装置的自转,无需通过外力来控制转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夯土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夯土墙装置,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在建筑之前需要把建筑下面的地面进行夯实,从而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和平整性,从而使建筑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0003]现有的夯土墙装置主要是利用重锤对待夯实的表面进行反复冲击,以实现对地面的夯实。
[0004]但是现有的夯土墙装置无法在墙角处进行自转,必须通过外力来搬动夯土墙装置,才能使得夯土墙装置得以加工另一面的墙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夯土墙装置无法实现自转,必须通过外力来控制转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包括可转动式底座、液压臂、夯土机构和人工控制机构,所述可转动式底座设于加工墙面上并用于前进、后退和自转;所述液压臂的一端设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上;所述夯土机构设于所述液压臂的另一端,并用于夯实加工墙面上的泥土;所述人工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的顶部,所述人工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和所述液压臂电性连接,且所述人工控制机构分别控制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和所述液压臂运转。
[0007]可选地,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包括底板、罩壳、若干万向驱动轮和转动机构;所述底板设于加工墙面的上方,各所述万向驱动轮均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与加工墙面接触滚动,所述罩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的一端设于所述罩壳内,所述转动机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罩壳外并与所述液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万向驱动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驱动轮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处,同一轴向方向上的两个所述万向驱动轮之间均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万向驱动轮之间的轴距的横向位置调节机构。
[0009]可选地,两个所述横向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滑动座、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两个所述滑动座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滑动座内,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滑动座滑动配合,且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还分别与两端的所述万向驱动轮连接,并分别驱动两端的所
述万向驱动轮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0010]可选地,所述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还包括两个纵向位置调节机构;两个所述纵向位置调节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座连接并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滑动座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0011]可选地,两个所述纵向位置调节机构均为直线驱动模组;两个所述直线驱动模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座连接,并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滑动座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0012]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第二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转动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罩壳内,所述第二电机的本体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紧配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动座连接并带动所述转动座旋转,所述转动座伸出所述罩壳内外。
[0013]可选地,所述人工控制机构包括驾驶座、电路板和液压系统;所述驾驶座设于所述转动座顶部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液压系统均设于所述驾驶座内,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驾驶座和所述液压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臂连接并驱动所述液压臂伸展或者回缩。
[0014]可选地,所述液压臂包括连接座和至少两个转动臂;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转动座顶部的另一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转动臂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各所述转动臂之间均通过所述液压系统驱动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转动臂上设有所述夯土机构。
[0015]可选地,所述夯土机构包括液压缸、打夯板和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转动臂上,所述液压缸设于所述防护罩内,且所述液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系统驱动连接,所述打夯板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驱动连接。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设置有一个可以实现自转功能的可转动式底座,可转动式底座设置在需要加工墙面上,并且可转动式底座还可以实现前进和后退的功能,可转动式底座上设置有一个液压臂,液压臂的一端和可转动式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液压臂可以自由转动,液压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夯土机构,液压臂可以控制夯土机构对墙面上的不同位置的泥土进行夯实,可转动式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人工控制机构,工人进入人工控制机构之后,可以控制可转动式底座和液压臂运转来进行工作,在墙体的拐角处控制可转动式底座转动,即可实现本装置的自转,无需通过外力来控制转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爆炸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横向位置调节机构和纵向位置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另一爆炸结构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的工作示意图。
[00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10—可转动式底座
ꢀꢀꢀꢀꢀꢀꢀꢀꢀꢀ
11—底板
ꢀꢀꢀꢀꢀꢀꢀꢀꢀꢀꢀꢀꢀꢀꢀ
12—罩壳
[0026]13—万向驱动轮
ꢀꢀꢀꢀꢀꢀꢀꢀꢀꢀꢀꢀ
14—转动机构
ꢀꢀꢀꢀ
15—横向位置调节机构
[0027]16—纵向位置调节机构
ꢀꢀꢀꢀꢀꢀ
20—液压臂
ꢀꢀꢀꢀꢀꢀꢀꢀꢀꢀꢀꢀꢀ
21—连接座
[0028]22—转动臂
ꢀꢀꢀꢀꢀꢀꢀꢀꢀꢀꢀꢀꢀꢀꢀꢀ
30—夯土机构
ꢀꢀꢀꢀꢀꢀꢀꢀꢀꢀꢀ
31—液压缸
[0029]32—打夯板
ꢀꢀꢀꢀꢀꢀꢀꢀꢀꢀꢀꢀꢀꢀꢀꢀ
33—防护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式底座,所述可转动式底座设于加工墙面上并用于前进、后退和自转;液压臂,所述液压臂的一端设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上;夯土机构,所述夯土机构设于所述液压臂的另一端,并用于夯实加工墙面上的泥土;人工控制机构,所述人工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的顶部,所述人工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和所述液压臂电性连接,且所述人工控制机构分别控制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和所述液压臂运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式底座包括底板、罩壳、若干万向驱动轮和转动机构;所述底板设于加工墙面的上方,各所述万向驱动轮均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与加工墙面接触滚动,所述罩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的一端设于所述罩壳内,所述转动机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罩壳外并与所述液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驱动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驱动轮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处,同一轴向方向上的两个所述万向驱动轮之间均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万向驱动轮之间的轴距的横向位置调节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夯土墙的可自转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向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滑动座、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两个所述滑动座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滑动座内,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滑动座滑动配合,且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同一所述滑动座上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还分别与两端的所述万向驱动轮连接,并分别驱动两端的所述万向驱动轮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夯土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堃
申请(专利权)人:管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