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01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机箱内部的缓冲瓶、紫外检测模块、电化学检测模块和采样泵,缓冲瓶内设置有吸收液;缓冲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处穿设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一端与采样口连通,进气管道的另一端淹没于吸收液,第一出气口设置于吸收液的液面上方;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道与紫外检测模块连接;紫外检测模块通过第二导气管道与电化学检测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通过采集β射线烟尘检测装置流出的烟气,经由缓冲瓶过滤水分后进行烟气分析,使得烟气分析装置的检测步骤更为简化,结构更为简单和紧凑。单和紧凑。单和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分析仪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烟尘浓度测试方法有:滤膜称重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光散射测试法和β射线吸收法等。β射线吸收法是先将β射线先后穿过清洁滤纸和采样滤纸,根据前后2次β射线被吸收量的差值得出烟尘浓度,不受烟尘种类、粒度、分散度和形状等的影响,不会带来人为误差,是烟尘测量方法中准确、快速的一种方法。
[0003]烟气分析装置是用来测量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特定气体的浓度和排放量。烟气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差分分析法、紫外吸收分析法、红外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紫外差分分析法是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待测烟气后被光谱仪接收,利用不同气体的紫外吸收线不同,并将光谱数据传送给数据分析模块,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待测烟气中的不同气体的浓度。由于仪器本身受烟尘、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因此紫外分析仪在进入紫外检测气室前需要进行预处理,通常预处理包括烟尘过滤、除水和加热等步骤。随着气体排放浓度降低,传统的电化学交叉干扰组分多,难以适应超低排放对于监测的要求。光学方法检出限低,交叉干扰较小,尤其是紫外差分法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超低烟气浓度的测量。
[0004]市面上的烟气紫外分析仪需要在主机中设置有蠕动泵,通过蠕动泵过滤烟气中的烟尘颗粒和水分,使得烟尘过滤步骤重复,造成烟气分析仪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通过采集β射线烟尘检测装置流出的烟气,经由缓冲瓶过滤烟气中水分后进行烟气分析,使得烟气分析仪的检测步骤更为简化,结构更为紧凑。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缓冲瓶、紫外检测模块、电化学检测模块与采样泵,所述机箱上设置有采样口,所述缓冲瓶内设置有吸收液;
[0007]所述缓冲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处穿设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一端与所述采样口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淹没于所述吸收液,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吸收液的液面上方;
[0008]所述紫外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
[0009]所述电化学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排气口通过第三导气管道与所述采样泵连接。
[0010]经由β射线烟尘检测装置流出的烟气流入缓冲瓶内部,经过缓冲瓶吸收水分后流入紫外检测模块,检测SO2、NO、NO2的含量,随后烟气流入电化学检测模块,检测O2、CO、CO2的
含量。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瓶的顶部,所述进气管道垂直穿设与所述缓冲瓶内部;
[0012]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瓶的侧壁上部。
[0013]进气管位于液面之下,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吸收水分后的烟气在气泵的带动下由第一出气口流出。
[0014]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道位于所述缓冲瓶外部的部分设置有进气电磁阀。
[0015]通过电磁阀控制进入和流出缓冲瓶的烟气,避免空气由进气管道进入造成检测不准确。
[0016]进一步,所述吸收液为磷酸溶液。
[0017]烟气中的待测成分不溶于磷酸溶液,磷酸溶液将待测烟气中的水分完全吸收。
[0018]进一步,所述紫外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内设置有气室、光源和光谱仪;
[0019]所述第一导气管道穿过所述检测腔室并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室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道穿过所述检测腔室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气室连通;
[0020]所述气室内的中部形成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垂直设置有准直透镜,另一侧垂直设置有角锥棱镜;
[0021]所述光源与所述光谱仪通过光纤与所述准直透镜连接。
[0022]光源通过光纤传入气室,气室内的准直透镜将光源调整为平行光,平行光通过被测烟气射向角锥棱镜,角锥棱镜将平行光按原入射角度反射出,被反射的平行光再次通过被测烟气射回到准直透镜,准直透镜将平行光聚焦到光纤,聚焦后的光通过光纤传输给光谱仪,光谱仪对接收到的光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出被测烟气中测量SO2、NO、NO2各种成分的含量。
[0023]进一步,所述检测腔室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膜。
[0024]保温膜用于保证气室内的温度,保证测量准确性。
[0025]进一步,所述保温膜的外侧还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紫外检测模块产生的振动。
[0026]减震装置用于吸收紫外检测模块产生的振动。
[0027]进一步,所述机箱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和隔热膜,所述隔热膜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机箱内壁之间。
[0028]进一步,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紫外检测模块和所述紫外检测模块内的温度。
[0029]维持适宜的检测温度,确保检测准确性。
[0030]进一步,所述机箱外设置有β射线烟尘检测模块,所述β射线烟尘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并检测烟尘浓度;
[0031]当待测烟气从β射线烟尘检测模块流出时,烟气经由第一进气口流入所述缓冲瓶内。
[0032]β射线烟尘检测模块采集烟气中的烟尘颗粒并进行检测,随后将过滤后烟尘浓度较少的烟气送入缓冲瓶,并进行烟气分析。
[003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缓冲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紫外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

机箱;2

缓冲瓶;201

第一进气口;202

第一排气口;203

进气管道;204

吸收液;205

进气电磁阀;206

进液口;207

排液口;3

紫外检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缓冲瓶、紫外检测模块、电化学检测模块与采样泵,所述机箱上设置有采样口,所述缓冲瓶内设置有吸收液;所述缓冲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处穿设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一端与所述采样口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淹没于所述吸收液,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吸收液的液面上方;所述紫外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所述电化学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排气口通过第三导气管道与所述采样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瓶的顶部,所述进气管道垂直穿设于所述缓冲瓶内部;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瓶的侧壁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位于所述缓冲瓶外部的部分设置有进气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为磷酸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内设置有气室、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李悦张振顶黎天标王志刚李茂东叶向荣倪进飞徐开华张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