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697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包括管片模具、基础生产线、风管插拔系统、喂料系统、PLC中央处理单元和电气控制柜;管片模具放置在基础生产线滚轮上,其底部设有吸附式振动器,吸附式振动器通过气动回路与进气阀门处的气动接头母接头相连,管片模具滑动到振捣位置时,其底端通过隔震台与地面相接,靠近吸附式振动器进气阀门的一侧对应设有风管插拔系统,且振捣位置顶部设有喂料系统,PLC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电气控制柜与基础生产线、隔震台、喂料系统和风管插拔系统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振动器风管自动插拔、自动识别管片模具型号、精准下料、按程序自动下灰振捣,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管片预制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片预制时,混凝土振捣作为关键工序,混凝土振捣效果受人为影响大,无法量化形成标准的作业规范,目前施工质量基本凭借人员的施工经验和责任心来完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工人根据经验确定下灰量,存在下灰过多、不足或者不能分层下灰的情况,过多造成混凝土浪费还会增加收面中清灰工作量,不足会影响外弧面质量,不能分层下灰造成气泡不利排出,形成产品蜂窝;下灰过程中振捣时间完全靠施工人员控制;振动器插拔管人工操作,增加作业人员数量,且振捣过程中噪音过大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包括管片模具、基础生产线、风管插拔系统、喂料系统、PLC中央处理单元和电气控制柜;所述管片模具放置在基础生产线滚轮上,其底部设有吸附式振动器,所述吸附式振动器通过气动回路与进气阀门处的气动接头母接头相连,当管片模具滑动到振捣位置时,其底端通过隔震台与地面相接,靠近吸附式振动器进气阀门的一侧对应设有风管插拔系统,且振捣位置顶部设有喂料系统,所述PLC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电气控制柜与基础生产线、隔震台、喂料系统和风管插拔系统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风管插拔系统包括直线伺服模组和风管导向件,所述直线伺服模组安装在管片模具一侧的支撑框架上,由X、Y、Z三轴模组驱动组成,其Z轴模组驱动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X轴模组驱动、Y轴模组驱动和Z轴模组驱动相互之间滑动配合,其Y轴模组驱动延伸至支撑框架靠近管片模具一侧的外部,且Y轴模组驱动顶端固定设有一块安装板,中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安装板末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气动手指,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与PLC中央处理单元的信息采集模块相连,所述风管导向件固定套设在与气动回路连通的风管端部,其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双轴气缸,且所述风管末端安装有气动接头公接头,进行插拔操作时,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板于双轴气缸外侧夹紧风管,且气动手指夹板内侧面的凸台滑动卡入双轴气缸外侧面的凹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喂料系统包括输料导轨、上料斗和下料斗,所述输料导轨搭设在处于振捣位置的管片模具上方,其远离管片模具的一端延伸至搅拌站内,其上滑动安装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下方正对管片模具的位置安装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通过称重传感器与输料导轨的桁架立柱固定相连,且所述称重传感器与PLC中央处理单元的信息采集模块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管片模具上安装有超高频抗金属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内预先写入管片模具唯一识别码,且所述基础生产线上对应安装有与电子标签相适配的RFID读写
器。
[0009]优选地,所述隔震台包括钢结构平台,所述钢结构平台中部设有顶升气囊,所述顶升气囊接入气动回路。
[0010]优选地,所述PLC中央处理单元的硬件部分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其软件部分采用PLC编程软件和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取消人工插拔,实现风管的自动连接,振捣室内不需要人工操作,通过传感器技术,建立自动插拔管系统,管片模型就位后,激光位移传感器定位,通过三轴直线伺服模组、气动手指和双轴气缸配合,实现风管气动接头公母接头对接,自动对接后气动接头电磁阀通电抱紧,保证连接稳定,振捣结束后,电磁阀关闭,气动手指抓取气管与管片模具分离;
[0013]2、本技术通过PLCC中央处理单元设置下灰程序自动下灰,实现自动分层灌注和振捣,解决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外观质量,且每次下灰重量可计量,自动执行,下灰完成之后,等待一定时间用于混凝土振捣,实现分层下灰,直至完成整个模型下灰流程;
[0014]3、本技术通过RFID技术自动判别管片模具的型号,提前将对应管片模型所需的混凝土方量存入程序,实现精准下料,通过称重传感器,自动判别是否下满管片模具,解决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5]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前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的风管插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去除支撑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

搅拌站、2

输料导轨、3

上料斗、4

下料斗、5

称重传感器、6

管片模具、7

吸附式振动器、8

基础生产线、9

隔震台、10

顶升气囊、11

支撑框架、12

直线伺服模组、13

安装板、14

风管导向件、15

气动手指、16

双轴气缸、17

激光位移传感器、18

风管、19

气动接头公接头、20

气动接头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
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顶”、“底”、“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模具(6)、基础生产线(8)、风管插拔系统、喂料系统、PLC中央处理单元和电气控制柜;所述管片模具(6)放置在基础生产线(8)滚轮上,其底部设有吸附式振动器(7),所述吸附式振动器(7)通过气动回路与进气阀门处的气动接头母接头(20)相连,当管片模具(6)滑动到振捣位置时,其底端通过隔震台(9)与地面相接,靠近吸附式振动器(7)进气阀门的一侧对应设有风管插拔系统,且振捣位置顶部设有喂料系统,所述PLC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电气控制柜与基础生产线(8)、隔震台(9)、喂料系统和风管插拔系统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插拔系统包括直线伺服模组(12)和风管导向件(14),所述直线伺服模组(12)安装在管片模具(6)一侧的支撑框架(11)上,由X、Y、Z三轴模组驱动组成,其Z轴模组驱动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11)上,且X轴模组驱动、Y轴模组驱动和Z轴模组驱动相互之间滑动配合,其Y轴模组驱动延伸至支撑框架(11)靠近管片模具(6)一侧的外部,且Y轴模组驱动顶端固定设有一块安装板(13),中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17),所述安装板(13)末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气动手指(15),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17)与PLC中央处理单元的信息采集模块相连,所述风管导向件(14)固定套设在与气动回路连通的风管(18)端部,其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双轴气缸(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连生高少彬胡云发郭岩陈永敬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