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箱组件,包括水箱、隔离件以及驱动组件,水箱具有容腔,水箱包括位于容腔内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相对;隔离件可活动地设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和污水腔;驱动组件设置于水箱组件,以用于驱使隔离件选择性地与第一内壁或第二内壁相抵。当清水腔内的水量减少且污水腔内的水量增加时,隔离件向清水腔移动至与第一内壁相抵,整个清水腔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污水腔;当隔离件向污水腔移动至与第二内壁相抵,整个污水腔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清水腔,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容腔的空间利用率。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基站。人基站。人基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箱组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机器人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箱组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清洁机器人广泛地被应用,例如,扫地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扫地、吸尘以及拖地等功能。针对拖地功能,通常需要给拖布加清水湿润,或者给地面喷水清洗,然后将污水回收到扫地机器人的污水箱。另外还出现一种带拖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拖布擦脏后扫地机器人自动回到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基站向拖布喷清水以对拖布进行清洗,污水被回收到扫地机器人基站的污水箱,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生活便利。
[0003]因此,无论是扫地机本体上还是在扫地机器人基站上,都需要同时设置有清水容器和污水容器,这样就需要留出较大的堆叠设计空间,否则只能缩小清水容器和污水容器的容量,严重影响清洁效率及用户体验。因此,如何能利用扫地机本体及扫地机器人基站的有限空间,提升清水容器和污水容器的空间利用率,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箱组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基站,以改善以上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箱组件,应用于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或清洁机器人基站,水箱组件包括水箱、隔离件以及驱动组件,水箱具有容腔,水箱包括位于容腔内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相对;隔离件可活动地设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和污水腔,清水腔位于隔离件与第一内壁之间,污水腔位于隔离件与第二内壁之间;驱动组件设置于水箱组件,以用于驱使隔离件选择性地与第一内壁或第二内壁相抵。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拖布组件、清洁组件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水箱组件,拖布组件设置于移动底盘的底部,水箱组件设置于移动底盘,清洁组件设置于移动底盘的底部并与拖布组件相抵,以用于将拖布组件的污水刮除至污水腔内。
[000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基站,清洁机器人基站适配于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基站应用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水箱组件。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水箱组件,通过隔离件将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和污水腔,这样当清水腔内的水量减少且污水腔内的水量增加时,隔离件能够向清水腔移动以增加污水腔的容量,并能够移动至与第一内壁相抵,整个清水腔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污水腔,相应地,当隔离件向污水腔进行移动时,可以增加清水腔的容量,并能够移动至与第二内壁相抵,整个污水腔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清水腔,极大地提高了容腔的
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组件的纵向剖面图。
[0013]图3是如图2所示水箱组件的隔离件以及密封件的剖面图。
[001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箱组件的结构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如图5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箱组件100,可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清洁机器人200或清洁机器人基站,水箱组件100包括水箱110、隔离件120以及驱动组件130,水箱110具有容腔113,水箱110包括位于容腔113内的第一内壁111和第二内壁112,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2相对;隔离件120可活动地设于容腔113内,并将容腔113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1131和污水腔1132,清水腔1131位于隔离件120与第一内壁111之间,污水腔1132位于隔离件120与第二内壁112之间;驱动组件130设置于水箱组件100,以用于驱使隔离件120选择性地与第一内壁111或第二内壁112相抵。其中,清水腔1131更多的是用于容纳清水,污水腔1132是更多的用于容纳污水。其中,“相抵”是指隔离件120与第一内壁111或第二内壁112的至少部分接触,例如,隔离件120可以与第一内壁111或第二内壁112部分地贴合,或者与整个第一内壁111或整个第二内壁112贴合。
[0019]本申请提供的水箱组件100,通过隔离件120将容腔113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1131和污水腔1132,这样当清水腔1131内的水量减少且污水腔1132内的水量增加时,隔离件120能够向清水腔1131移动以增加污水腔1132的容量,并能够移动至与第一内壁111相抵,整个清水腔1131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污水腔1132,相应地,当隔离件120朝向污水腔1132进行移动时,可以增加清水腔1131的容量,并能够移动至与第二内壁112相抵,整个污水腔1132的空间基本能够留出给清水腔1131,极大地提高了容腔113的空间利用率,实现了污水腔1132与清水腔1131的共同。
[0020]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水箱110可以包括侧壳114以及相对的顶壳115与底壳116,侧壳114围设于顶壳115与底壳116之间,并与顶壳115与底壳116共同限定限定容腔113,其中,顶壳115、底壳116以及侧壳114可以一体成型。
[0021]作为一种示例,水箱110可以大致为矩形壳体结构,侧壳114可以包括第一侧壳、第二侧壳、第三侧壳以及第四侧壳,第一侧壳、第二侧壳、第三侧壳以及第四侧壳可以依次连接并围设于顶壳115与底壳116之间,其中,第一侧壳与第三侧壳相对,第二侧壳与第四侧壳相对,第一内壁111和第二内壁112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侧壳以及第三侧壳。此外,水箱110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多边形、月牙形等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壳体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22]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水箱110设置有进水口1141以及出水口1142,其中进水口1141与污水腔1132连通,出水口1142与清水腔1131连通。进水口1141可以邻近顶壳115设置。以使污水可以从高处流入污水腔1132内,污水腔1132内的污水在装满前不容易溢至进水口1141所在的高位;出水口1142可以邻近于底壳116设置,以使清水腔1131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组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或清洁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具有容腔,所述水箱包括位于所述容腔内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腔内,并将所述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清水腔和污水腔,所述清水腔位于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所述污水腔位于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箱组件,以用于驱使所述隔离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清水腔,所述第一水泵用于使外部清水进入所述清水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污水腔,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外部污水回收至所述污水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以过滤外部污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水泵和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三水泵、所述清水腔均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三水泵用于使所述清水腔内的清水经由所述出水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凯,陈爱雄,郑权,钟智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甲壳虫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