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散热测试装置及车用电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30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散热测试装置及车用电机冷却装置,属于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脉动热管、多个第一弯头和多个第二弯头;多个脉动热管呈环形柱状设置;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为加热段,中间段为绝热段,第二端为冷却段;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弯头连通;脉动热管的第二端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弯头连通;多个第一弯头与多个第二弯头分别交错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脉动热管相连通形成一个闭环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极高的传热效率,较高的抗烧干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不改变电机整体空间基础上,进行强化散热,延长电机使用年限。延长电机使用年限。延长电机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散热测试装置及车用电机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散热测试装置及车用电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机的实际运行及应用过程中,解决电机的散热问题一直都是关键任务。随着电机向高功率密度、高过载能力和小型化等方向发展,电机损耗大,散热空间小,电机局部温度过高,会造成永磁电机中磁性材料的退磁,温度的升高也会使电机承受更大热应力,造成电机结构变形,严重影响了电机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寿命。因此,高效率的散热系统是抑制电机温升、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和延长电机寿命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散热方式存在上述的弊端,电机散热需要一种更为高效、简单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包括多个脉动热管、多个第一弯头和多个第二弯头;多个所述脉动热管呈环形柱状设置;
[0005]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为加热段,中间段为绝热段,第二端为冷却段;
[0006]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与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弯头连通;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二端与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弯头连通;
[0007]多个所述第一弯头与多个所述第二弯头分别交错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所述脉动热管相连通形成一个闭环通路。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却段固定连接的冷凝块,所述冷凝块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的轴向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凸缘,并与所述外环配合形成冷凝腔;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过所述脉动热管的通孔;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却段与所述凸缘密封固定连接。
[0009]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散热测试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所述散热测试装置还包括:
[0010]支撑架;
[0011]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弯头上,用于对所述脉动热管的加热段进行加热;
[0012]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架外侧的恒温水浴和流量计,所述恒温水浴的出水口与所述流量计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块上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块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冷凝块的出水口与所述恒温水浴的入水口连通;
[0013]抽真空注液单元,所述抽真空注液单元包括与任一个所述第二弯头连通的多孔接头,所述多孔接头分别与真空泵、注射针管连接,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
管抽真空,所述注射针管用于向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注入冷却工质;
[0014]可旋转倾角支架,所述可旋转倾角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可旋转倾角支架上,用于改变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倾角。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均匀绕设在所述第一弯头上的加热丝和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位于所述支撑架外侧,所述加热丝通过电线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接头包括第一四通管和三通管,所述第一四通管具有上下对称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以及左右对称的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四通管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弯头连通,所述第一四通管的第三接口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连通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四通管连通的铜管,所述铜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的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一针阀气咀;
[0017]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为抽、注液口;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为抽真空口。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转倾角支架包括底座、背板、万向角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角阻尼铰接;所述背板固定在所述万向角上;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安装在所述背板上。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块的入水口之间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块的出水口与所述恒温水浴的入水口之间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四通管连通的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和电脑,所述数据采集仪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与所述电脑信号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和所述电脑放置在架子上。
[0020]一种车用电机冷却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夹持在所述车用电机的相邻两个定子绕组之间,并用电子灌封胶填充满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周围区域。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具有极高的传热效率,较高的抗烧干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整体形状为圆柱状,并考虑到脉动热管在高热流密度小型化设备上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结构和传热特性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在不改变电机整体空间基础上,进行强化散热,延长电机使用年限。
[0023]同时,在当前散热领域,热管作为小型空间内高热流密度传热元件,它启动温度低,工作温度范围广,可靠性高,是理想的传热元件,将脉动热管和电机进行结合起来散热,对改善电机散热使其能有效散出多余热量具有实际意义和巨大的研究意义。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冷凝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冷凝块结构的剖视图;
[0027]图4为内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外环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可旋转任意倾角支架示意图;
[0030]图7为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抽真空三通注液系统示意图;
[0031]图8为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抽真空四通注液系统示意图;
[0032]图9为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散热测试装置整体装置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在50%充液率下的传热量对比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在50%充液率下的热阻对比图;
[0035]其中,1、流量计;2、恒温水浴;3、第一直流电源;4、真空泵;5、压力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9、注射器;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四阀门;14、电脑;15、数据采集仪;16、第二直流电源;17、立柱;18、加热丝;19、冷凝块;191、内环;192、外环;20、万向角;21、底座;22、背板;23、底板;24、架子;25、第一针阀气咀;26、第二针阀气咀;27、三通管;28、第一四通管;29、鲁尔接头;30、第五阀门;31、第二四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例1
[0037]参考图1

6,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包括多个脉动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脉动热管、多个第一弯头和多个第二弯头;多个所述脉动热管呈环形柱状设置;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为加热段,中间段为绝热段,第二端为冷却段;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一端与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弯头连通;所述脉动热管的第二端与与其相邻的脉动热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弯头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弯头与多个所述第二弯头分别交错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所述脉动热管相连通形成一个闭环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却段固定连接的冷凝块,所述冷凝块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的轴向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凸缘,并与所述外环配合形成冷凝腔;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过所述脉动热管的通孔;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却段与所述凸缘密封固定连接。3.一种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散热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所述散热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弯头上,用于对所述脉动热管的加热段进行加热;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架外侧的恒温水浴和流量计,所述恒温水浴的出水口与所述流量计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块上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块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冷凝块的出水口与所述恒温水浴的入水口连通;抽真空注液单元,所述抽真空注液单元包括与任一个所述第二弯头连通的多孔接头,所述多孔接头分别与真空泵、注射针管连接,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抽真空,所述注射针管用于向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注入冷却工质;可旋转倾角支架,所述可旋转倾角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可旋转倾角支架上,用于改变所述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倾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直插式脉动热管的散热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均匀绕设在所述第一弯头上的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侯宏艺徐宝睿安周建张瑞俞凯刘春阳吴江波侯刚李海霞姜钰湛李金平王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