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03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及施工方法,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梁体和伸缩机构;所述梁体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梁体和右梁体,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相对侧面之间有间距,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相对侧面下部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所述左梁体的顶面右端设置有预留槽,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左梁体的预留槽和右梁体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结构大小均相同的、且左右对称的连接组件,所述左梁体的预留槽内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架立筋和承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的伸缩装置受到载荷较大容易损坏和损坏后的伸缩装置不便于更换的问题。装置不便于更换的问题。装置不便于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桥梁伸缩缝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
[0003]由于桥梁在使用时会划分多个车道,在车辆正常的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载荷总是单一的传递到所在车道的边缘处,导致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的伸缩装置所受到的载荷较大,在车辆行走时,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的伸缩装置会受到向前或向后的应力,伸缩装置反复受到向前或向后的应力导致伸缩装置和所连接的梁体连接松动甚至损坏,进而导致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的伸缩装置最先损坏。目前所使用的伸缩装置一般为整体结构,伸缩装置某一部位损坏后,需要进行整体更换,更换较为麻烦,也会产生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的伸缩装置受到载荷较大容易损坏和损坏后的伸缩装置不便于更换的问题,提供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够分散同一车道靠近边缘处所受的载荷和便于更换损坏后的伸缩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梁体和伸缩机构;所述梁体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梁体和右梁体,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相对侧面之间有间距,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相对侧面下部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所述左梁体的顶面右端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包括预留槽体和支撑槽组,所述预留槽体为向左梁体内部凹陷的L型槽体,所述支撑槽组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槽组沿预留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预留槽体的底面右部,每个所述支撑槽组均由两个支撑槽组成,预留槽体上最前端的支撑槽靠近左梁体的前侧面,预留槽体上最后端的支撑槽靠近左梁体的后侧面,每个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的预留槽体底面上均设置有两个锚固杆组,两个锚固杆组自左向右沿预留槽体宽度方向设置,每个锚固杆组均由多个沿预留槽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锚固杆组成,每个锚固杆下部位于预留槽体下方的左梁体内、上端和左梁体顶面平齐,所述锚固杆为螺纹杆;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左梁体的预留槽和右梁体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结构大小均相同的、且左右对称的连接组件,所述左梁体的预留槽内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架立筋和承压组件,每个所述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固定板、承载板和拉力筋,所述第一固定板为宽度和支
撑槽宽度相等的长方形板体,第一固定板的前后端面上沿第一固定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第一固定板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外的第一弧形槽,第一固定板前端面上的第一弧形槽均是上下两边为弧形边、左右两边为直边、弧形凸起朝后的半圆形槽体,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上下面,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半螺纹,所述承载板设置于第一固定板的底面上,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和第一固定板的左右两端上下对齐,承载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承载板的前后两端到第一固定板的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下方的承载板上均设置有和第一弧形槽的直径相等的、同轴设置的、贯穿承载板上下面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和锚固杆对应的沉头孔,每个所述沉头孔自上向下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上下面与承载板上下面,每个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的锚固杆上端自下向上穿过对应的沉头孔与第一固定板顶面平齐,每个所述沉头孔上部内均设置有旋装在锚固杆外的螺母,承载板前端和承载板前侧的支撑槽的后端平齐、后端和承载板后侧的支撑槽的前端平齐,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上沿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拉力筋,每个所述拉力筋均为开口朝右的U型杆体,每个所述拉力筋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板左侧面上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板左侧面下部,所述拉力筋前后相对,所述架立筋包括上架立筋和下架立筋,上架立筋和下架立筋的长度相等,上架立筋和下架立筋分别穿装于多个所述拉力筋内,上架立筋前后两端分别和左梁体的前后侧面平齐;每个第一连接板均对应设置有承压组件,每个承压组件均由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第二连接板组成,每个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对应第一连接板的前后两侧、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每个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中前侧的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固定板、承接板和支撑块,所述第二固定板为宽度和预留槽体宽度相等的长方形板体,第二固定板的左部底面设置有向第二固定板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下的n型槽,n型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的前后侧面,第二固定板左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固定板顶面和n型槽顶面中心的浇筑孔,第二固定板的后侧面右部沿第二固定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和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弧形槽相对应的、向第二固定板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外的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均为上下两边为弧形边、左右两边为直边、弧形凸起朝前的半圆形槽体,第二弧形槽的直径和第一弧形槽的直径相等,每个所述第二弧形槽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的上下面,每个第二弧形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半螺纹,所述承接板设置于第二固定板底面右部,承接板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板前侧面平齐、后端和第二固定板后侧面之间有间距,所述承接板的底面设置有和支撑槽相配应的支撑块,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固定板相对侧面右部分别和对应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前后侧面接触,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固定板相对侧面上的第二弧形槽分别和第一连接板前后侧面上的第一弧形槽相接构成第二螺纹孔,第一半螺纹和第二半螺纹相接构成第二螺纹孔的内螺纹,每个第二螺纹孔内均旋装有外螺纹和第二螺纹孔上的内螺纹相配应的、下端伸进第一螺纹孔内的螺杆,承压组件上的两个承接板相对的端面分别与对应第一连接板上的承载板的前后两端接触,承压组件上的两个支撑块分别位于对应第一连接板前后两侧相靠近的支撑槽内,承压组件上的每个第二固定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和预留槽体的左右两端平齐,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固定板的n型槽均套设于第二固定板所在预留槽体左部内的上架立筋和下架立筋外部,每相邻两个承压组件中前侧承压组件后部的第二固定板和后侧承压组件前部的第二固定板相对侧面接触;
每个第一连接板和预留槽体左侧面之间、每个第二固定板上的n型槽内和每个第二固定板左部下方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板和多个第二伸缩板,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均为长方形板体,左梁体和右梁体上左右相对的第一固定板相对侧面上均沿所在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伸缩板,左右相对的第一固定板上的多个第一伸缩板交错设置,左梁体和右梁体上左右相对的第二固定板相对侧面上均沿所在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伸缩板,左右相对的第二固定板上的多个第二伸缩板交错设置,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的长度相等且均小于左梁体和右梁体之间的距离。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包括第一横槽和第二横槽,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桥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和伸缩机构;所述梁体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梁体(1)和右梁体(10),所述左梁体(1)和右梁体(10)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梁体(1)和右梁体(10)相对侧面之间有间距,所述左梁体(1)和右梁体(10)相对侧面下部之间设置有止水带(28),所述左梁体(1)的顶面右端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包括预留槽体(7)和支撑槽组,所述预留槽体(7)为向左梁体(1)内部凹陷的L型槽体,所述支撑槽组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槽组沿预留槽体(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预留槽体(7)的底面右部,每个所述支撑槽组均由两个支撑槽组成,预留槽体(7)上最前端的支撑槽靠近左梁体(1)的前侧面,预留槽体(7)上最后端的支撑槽靠近左梁体(1)的后侧面,每个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的预留槽体(7)底面上均设置有两个锚固杆组,两个锚固杆组自左向右沿预留槽体(7)宽度方向设置,每个锚固杆组均由多个沿预留槽体(7)长度方向设置的锚固杆(3)组成,每个锚固杆(3)下部位于预留槽体(7)下方的左梁体(1)内、上端和左梁体(1)顶面平齐,所述锚固杆(3)为螺纹杆;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左梁体(1)的预留槽和右梁体(10)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结构大小均相同的、且左右对称的连接组件,所述左梁体(1)的预留槽内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架立筋和承压组件,每个所述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固定板(6)、承载板(27)和拉力筋(25),所述第一固定板(6)为宽度和支撑槽宽度相等的长方形板体,第一固定板(6)的前后端面上沿第一固定板(6)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第一固定板(6)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外的第一弧形槽(23),第一固定板(6)前端面上的第一弧形槽(23)均是上下两边为弧形边、左右两边为直边、弧形凸起朝后的半圆形槽体,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3)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定板(6)的上下面,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半螺纹(13),所述承载板(27)设置于第一固定板(6)的底面上,承载板(27)的左右两端和第一固定板(6)的左右两端上下对齐,承载板(27)的长度大于第一固定板(6)的长度,承载板(27)的前后两端到第一固定板(6)的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3)下方的承载板(27)上均设置有和第一弧形槽(23)的直径相等的、同轴设置的、贯穿承载板(27)上下面的第一螺纹孔(29),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和锚固杆(3)对应的沉头孔(2),每个所述沉头孔(2)自上向下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6)上下面与承载板(27)上下面,每个支撑槽组的两个支撑槽之间的锚固杆(3)上端自下向上穿过对应的沉头孔(2)与第一固定板(6)顶面平齐,每个所述沉头孔(2)上部内均设置有旋装在锚固杆(3)外的螺母(18),承载板(27)前端和承载板(27)前侧的支撑槽的后端平齐、后端和承载板(27)后侧的支撑槽的前端平齐,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左侧面上沿第一固定板(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拉力筋(25),每个所述拉力筋(25)均为开口朝右的U型杆体,每个所述拉力筋(2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左侧面上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左侧面下部,所述拉力筋(25)前后相对,所述架立筋包括上架立筋(21)和下架立筋(19),上架立筋(21)和下架立筋(19)的长度相等,上架立筋(21)和下架立筋(19)分别穿装于多个所述拉力筋(25)内,上架立筋(21)前后两端分别和左梁体(1)的前后侧面平齐;每个第一连接板均对应设置有承压组件,每个承压组件均由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第二连接板组成,每个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对应第一连接板的前后两侧、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每个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中前侧的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
固定板(5)、承接板(12)和支撑块(14),所述第二固定板(5)为宽度和预留槽体(7)宽度相等的长方形板体,第二固定板(5)的左部底面设置有向第二固定板(5)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下的n型槽(20),n型槽(20)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5)的前后侧面,第二固定板(5)左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固定板(5)顶面和n型槽(20)顶面中心的浇筑孔(15),第二固定板(5)的后侧面右部沿第二固定板(5)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和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弧形槽相对应的、向第二固定板(5)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外的第二弧形槽(24),第二弧形槽(24)均为上下两边为弧形边、左右两边为直边、弧形凸起朝前的半圆形槽体,第二弧形槽(24)的直径和第一弧形槽(23)的直径相等,每个所述第二弧形槽(24)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5)的上下面,每个第二弧形槽(2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半螺纹,所述承接板(12)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底面右部,承接板(12)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板(5)前侧面平齐、后端和第二固定板(5)后侧面之间有间距,所述承接板(12)的底面设置有和支撑槽相配应的支撑块(14),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固定板(5)相对侧面右部分别和对应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固定板(6)前后侧面接触,承压组件上的两个第二固定板(5)相对侧面上的第二弧形槽(24)分别和第一连接板前后侧面上的第一弧形槽(23)相接构成第二螺纹孔,第一半螺纹(13)和第二半螺纹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公晋芳王梁李培军朱娜邵莉静侯利红李贵芳刘鑫辉王凯李善卿毕永丽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