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61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使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可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恢复平整状态。恢复平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组件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技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0003]在构件式BIPV系统中,采用支座将压型钢板和光伏组件连接到建筑物的表面框架(例如檩条)上,直接作为屋面使用,建筑物的表面框架与压型钢板之间通常还夹有保温层,对建筑物内部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由于气候环境和应用场景的不同,不同建筑物所需的保温层厚度也不尽相同,在生产环节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保温层厚度对支座进行单独设计和制造。
[0004]然而,根据不同保温层厚度单独设计和制造支架不仅会导致支座成本高昂,还会导致生产周期耗时过长,容易延误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旨在解决构件式BIPV系统中,需要根据保温层厚度单独设计屋面支座导致的成本高昂、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0007]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
[0008]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齿钩的结构匹配;
[0009]在所述第一齿钩处于所述滑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完成装配。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0011]或,
[0012]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面向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面向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钩,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滑槽。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一个所述沟槽构成一个所述滑槽。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与所述通孔重叠。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0017]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连。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有穿杠孔,所述穿杠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横杠和卡勾,所述横杠穿设于所述穿杠孔内,所述卡勾与所述横杠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屋面支座还包括销钉,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销孔,所述第三侧板还包括第二销孔;
[0020]所述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销孔和一个所述第一销孔内,将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销接;
[0021]所述第一销孔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销孔的孔心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3.6mm,相邻的所述第一销孔之间相互连通,
[0022]所述销钉还包括销卡和卡孔,所述卡孔横向贯穿所述销钉的销体,所述销卡穿设于所述卡孔中,所述销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直径。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
[0024]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组件,包括:光伏组件、底板、保温层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屋面支座,光伏组件设置在底板上,相邻底板之间设置有屋面支座,屋面支座与檩条固定连接,保温层位于底板与檩条之间。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从而适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屋面支座可以在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齿钩和不同的滑槽进行组合从而改变屋面支座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有效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在屋面局部不平整时,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解决了屋面的找平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爆炸图;
[0029]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最小装配高度图;
[0030]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最大装配高度图;
[0031]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完成装配的状态图;
[0032]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1

第一底座,201

第二底座,1011

第一侧板,1012

第二侧板,1013

第一连接板,1021

第一齿钩,1031

第一销孔,1032

穿杠孔,1041

第一承载板,1042

第二承载板,2011

第三侧板,2012

第四侧板,201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齿钩的结构匹配;在所述第一齿钩处于所述滑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完成装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或,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面向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面向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钩,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滑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一个所述沟槽构成一个所述滑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表面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孟夏杰周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