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37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属于城市雨水管廊技术领域。该雨水管廊主要包括雨水舱、蓄水舱、污水舱;雨水舱沿蓄水舱轴线对称分布,污水舱位于蓄水舱和雨水舱下方,雨水舱通过雨水舱检查井与路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及合理利用,缓解海绵城市中污水厂的压力,结构设计合理,雨水舱和蓄水舱并列排布,减小埋深,具有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同时将下水道和检查井呈鱼骨状接入管廊,避免了接入口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对雨、污水入廊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污水入廊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污水入廊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


[0001]本技术属于城市雨水管廊
,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各地频发“逢雨必涝”、市内“看海”的状况。海绵城市对城市防涝与雨水资源提出了要求,希望利用管廊内部空间进行雨水调蓄,增强相应区域的防涝并促进雨水综合利用。目前,雨水入廊主要面临着埋深大、断面尺寸大、管理难、建造代价高但实际收益小的质疑,同时,现有管廊并未将雨污水分流,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及合理利用,实现雨水的错峰,缓解海绵城市中污水厂的压力,结构设计合理,雨水舱和蓄水舱并列排布,减小埋深,具有海绵城市中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同时将下水道、检查井和接户井呈鱼骨状接入管廊,避免了接入口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对雨、污水入廊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雨水舱沿蓄水舱轴线对称分布,污水舱位于蓄水舱和雨水舱下方,雨水舱通过雨水舱检查井与路面连接;所述雨水舱通过导水管与蓄水舱联通,雨水舱底板设有避免泥沙沉积的凹槽,并通过控制阀门和检修孔道与污水舱联通;所述污水舱里面设有专用污水管道,污水管道位于管道支墩上;所述下水道与路面连接处设有雨箅子,雨箅子下方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雨水流经雨箅子和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下水道与支管通过挡板将雨污水分流,下水道与雨水管检查井通过支管连接,雨水舱检查井与雨水管检查井通过雨水管连接;所述雨水管检查井通过接头管与雨水管连接,雨水舱检查井和雨水管检查井与路面连接处有可透气的盖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舱检查井和雨水管检查井通过横向雨水管连接,呈鱼骨状接入雨水管廊,雨水管检查井及雨水舱检查井设置雨水管廊外侧,减少在管廊上开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将污水与雨水分流,晴天时,挡板通过滚轴与支管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污水流经下水道进入污水舱,雨天时,打开挡板,雨水通过雨水管进入雨水舱,挡板是采取防腐蚀措施的钢板,滚轴是焊接在雨水管道上,焊接部位涂抹防腐及防水材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上设排水孔,排水孔采取错缝分布,且上层排水孔直径小于下层排水孔,降低泥沙拥堵的几率,当雨量过小时,雨水从排水孔渗入到土壤,优先补充地下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门连接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舱内安装控制器,当遭遇特大暴雨,雨水舱水位超过控制器设置,控制阀门打开,将超出控制器标准的雨水排到污水舱,缓解雨水舱和蓄水舱压力,待低于控制器标准时,控制阀门关闭。
[0010]进一步地,检修人员通过雨水舱检查井进入雨水舱进行维修,再由检修孔道进入
到污水舱进行维修。
[0011]进一步地,雨水舱中的雨水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导水管经单向金属过滤网进入到蓄水舱,单向金属过滤层,用于除去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导水管采用PVC防腐管材,管道弯点处加设抗裂保护垫,蓄水舱内的雨水经提升泵与地面洒水栓连接,用于路面喷洒,城市绿化等。当雨水舱的雨水过少,不能迫使雨水进入蓄水舱时,可在下游流进附近湖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结构设计合理,雨水舱和蓄水舱并列排布,减小埋深;
[0014]2.将下水道和检查井呈鱼骨状接入管廊,避免了接入口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
[0015]3.将雨污水进行分流,并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及合理利用,缓解城市污水厂的压力,进一步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0016]4.初步过滤的雨水可以缓解城市绿化、道路冲洗、降尘等市政用水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横断面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下水道管和接户井接入方式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挡板放大图;
[0020]图4为图1中雨水管排水孔示意图;
[0021]图中,包括1为路面;2为雨水舱;3为蓄水舱;4为污水舱;5为雨箅子;6为过滤网;7为挡板;8为接头管;9为下水道;10为雨水管检查井;11为雨水管;12为凹槽;13为控制阀门;14为导水管;15为单向金属过滤层;16为滚轴;17为盖板;18为支管;19为雨水舱检查井;20为提升泵;21为碎石;22为污水管道;23为管道支墩;24为检修孔道;25为洒水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实施例: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如图1

4所示,雨水舱2沿蓄水舱3轴线对称分布,污水舱4位于蓄水舱3和雨水舱2下方,雨水舱2通过雨水舱检查井19与路面1连接;所述雨水舱2通过导水管14与蓄水舱3联通,雨水舱2底板设有避免泥沙沉积的凹槽12,并通过控制阀门13和检修孔道24与污水舱4联通;所述污水舱4里面设有专用污水管道22,污水管道位于管道支墩23上;所述下水道9与路面1连接处设有雨箅子5,雨箅子5下方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6,雨水流经雨箅子5和过滤网6进行初步过滤,下水道9与支管18通过挡板7将雨污水分流,下水道9与雨水管检查井10通过支管连接,雨水舱检查井19与雨水管检查井10通过雨水管11连接;所述雨水管检查井10通过接头管8与雨水管11连接,雨水舱检查井19和雨水管检查井10与路面1连接处有可透气的盖板17;所述雨水舱检查井19和雨水管检查井10通过横向雨水管11连接,呈鱼骨状接入雨水管廊,雨水管11以重力流方式入廊。所述挡板7将污水与雨水分流,晴天时,挡板通过滚轴16与支管18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污水流经下水道进入污水舱4,雨天时,打开挡板7,雨水通过雨水管11进入雨水舱2。所述雨水管11上设排水孔,当雨量过小时,雨水从排水孔渗入到土壤,优先补充地下水。所述控制阀门13连接雨水舱2和污水舱4,雨水舱2内安装控制器,当遭遇特大暴雨,雨水舱2水位超过控制器设置,控
制阀门13打开,将超出控制器标准的雨水排到污水舱4,缓解雨水舱2和蓄水舱3压力,待低于控制器标准时,控制阀门13关闭。检修人员通过雨水舱检查井19进入雨水舱2进行维修,再由检修孔道24进入到污水舱4进行维修。雨水舱2中的雨水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导水管14经单向金属过滤网15进入到蓄水舱3,蓄水舱3内的雨水经提升泵20与地面洒水栓25连接,用于路面喷洒,城市绿化等。当雨水舱3的雨水过少,不能迫使雨水进入蓄水舱3时,可在下游流进附近湖泊。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的雨水管廊,包括路面(1)、雨水舱(2)、蓄水舱(3)、污水舱(4)、雨箅子(5)、过滤网(6)、挡板(7)、接头管(8)、下水道(9)、雨水管检查井(10)、雨水管(11)、凹槽(12)、控制阀门(13)、导水管(14)、单向金属过滤层(15)、滚轴(16)、盖板(17)、支管(18)、雨水舱检查井(19)、提升泵(20)、碎石(21)、污水管道(22)、管道支墩(23)、检修孔道(24)、洒水栓(25),其特征在于:雨水舱(2)沿蓄水舱(3)轴线对称分布,污水舱(4)位于蓄水舱(3)和雨水舱(2)下方,雨水舱(2)通过雨水舱检查井(19)与路面(1)连接;所述雨水舱(2)通过导水管(14)与蓄水舱(3)联通,雨水舱(2)底板设有避免泥沙沉积的凹槽(12),并通过控制阀门(13)和检修孔道(24)与污水舱(4)联通;所述污水舱(4)里面设有专用污水管道(22),污水管道位于管道支墩(23)上;所述下水道(9)与路面(1)连接处设有雨箅子(5),雨箅子(5)下方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6),雨水流经雨箅子(5)和过滤网(6)进行初步过滤,下水道(9)与支管(18)通过挡板(7)将雨污水分流,下水道(9)与雨水管检查井(10)通过支管连接,雨水舱检查井(19)与雨水管检查井(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红蕾张延年韩东孙娇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