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92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0
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本申请通过设置连接公共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开口区内的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并使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以延伸公共信号线提供的屏蔽效果,从而降低了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生电容。生电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晶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的穿透率越来越接近极限。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诸多像素设计都以简化走线为目标,增大开口区面积,进而增大开口率并提升穿透率。
[0003]例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局部平面图。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垂直交错的数据线DL'及扫描线SL'、位于所述数据线DL'及扫描线SL'交错处的像素电极元件P'。所述像素电极元件P'包括了主像素电极(Main pixel electrode)M'以及子像素电极(Sub

pixel electrode)S'。为了增加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所述像素单元省略了数据线DL'上的黑色矩阵(Data Black Matrix Less,DBL),省略了以公共电极C'做为屏蔽金属的设计,而改以子像素电极S'的走线作为屏蔽,降低主像素电极M'和数据线DL'之间的寄生电容。但是此种像素单元设计的问题是子像素电极S'在大部分时间下是浮动状态而未经电位控制,其起到的屏蔽作用极为有限,导致主像素电极M'和数据线DL'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色串扰(color cross talk)和垂直串扰(Vertical Cross talk)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中的主像素电极和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色串扰(color cross talk)和垂直串扰(Vertical Cross talk)的技术问题。
[0005]在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
[0006]扫描信号线;
[0007]数据信号线,垂直相交于所述扫描信号线,其中在所述扫描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会处形成一开口区;
[0008]公共信号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平行设置,在所述公共信号线上形成有公共电极;
[0009]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内;以及
[0010]透明屏蔽电极元件,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延伸至所述开口区内,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为U形,包括第一屏蔽段以及二第二屏蔽段,所述二第二屏蔽段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处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内,各所述第二屏蔽段一端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第二屏蔽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段的一端,且各所述第二屏蔽段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极至
少部分重叠。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包括二屏蔽条,所述二屏蔽条相互间隔及分离,且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处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内,且各所述屏蔽条一端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屏蔽条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此外,所述二屏蔽条可相互平行。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与所述公共信号线为彼此相互独立分离的元件,且彼此接触而相互连接。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0015]在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所述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包括玻璃基板,以及依次间接或直接层迭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下基板还包括:
[0016]扫描信号线,由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而成;
[0017]数据信号线,由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而成,垂直相交于所述扫描信号线,其中在所述扫描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会处形成一开口区;
[0018]公共信号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同层且平行设置,在所述公共信号线上形成有公共电极;
[0019]像素电极,由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图案化而成,且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内;以及
[0020]透明屏蔽电极元件,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延伸至所述开口区内,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包括第一屏蔽段以及二自所述第一屏蔽段延伸出且相间隔的第二屏蔽段,各所述第二屏蔽段以接触方式或是一体成形方式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第二屏蔽段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重叠以用于提供屏蔽效果并降低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包括二相互间隔及分离的屏蔽条,且各所述屏蔽条以接触方式或是一体成形方式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屏蔽条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重叠。此外,所述二屏蔽条可相互平行。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还包括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及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由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图案化而成。
[0024]在又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下基板、与所述下基板相对设置的上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0025]本申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6]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及显示面板,通过设置连接公共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开口区内的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并使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以延伸公共信号线提供屏蔽效果,从而降低了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
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中的主像素电极和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色串扰(color cross talk)和垂直串扰(Vertical Cross talk)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与所述像素电极均为透明导电电极,因此延伸至开口区内的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并不会减少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及穿透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像素单元的位于开口区内的屏蔽金属减少开口率及穿透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0]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垂直相交于所述扫描信号线,其中在所述扫描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会处形成一开口区;公共信号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平行设置,在所述公共信号线上形成有公共电极;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内;以及透明屏蔽电极元件,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处延伸至所述开口区内,且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为U形,包括第一屏蔽段以及二第二屏蔽段,所述二第二屏蔽段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处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内,各所述第二屏蔽段一端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第二屏蔽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段的一端,且各所述第二屏蔽段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包括二屏蔽条,所述二屏蔽条相互间隔及分离,且自所述公共信号线处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内,且各所述屏蔽条一端连接所述公共信号线,且各所述屏蔽条在所述公共信号线所在的平面的正交投影与所述公共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与所述公共信号线为彼此相互独立的元件,且彼此接触而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蔽电极元件的材料为氧化铟锡。6.一种显示面板的下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以及依次间接或直接层迭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下基板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刘毅董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