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7477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按照质量比将添加剂与基液混合,得到混合液A;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在混合液A中加入与添加剂质量比为1:0.1的增稠剂,高速搅拌,得到混合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加热;在混合液B中加入质量比为1:0.5纳米多孔材料,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得到的吸能材料提高了吸能密度,碰撞冲击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能够满足煤矿阻燃抗静电等矿用要求。适用于煤矿无轨运输设备中安全防护。轨运输设备中安全防护。轨运输设备中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能材料,特别是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大型煤矿无轨运输设备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防爆无轨胶轮车失速事故的发生也愈加频繁,对煤矿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目前还未有相关煤矿无轨运输安全防护的行业及产品标准,大多数采用防撞桶或者废旧轮胎进行安全防护,其中,防撞桶使用的材料主要为塑料材料,轮胎主要采用的是橡胶材料,此类材料耗能效果不佳,不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
[0003]为了有效地减缓碰撞、冲击、振动等带来的伤害,发展高性能的吸能材料十分必要。为了提高防护结构的性能,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高吸能材料研究,吸能部件的拓扑和几何结构优化,防护结构宏观设计和优化。各种不同的吸能机理(如塑性失稳、相变、摩擦耗散、表面/界面能量吸收)都被用来提高防护结构的吸能密度。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防护材料,其吸能密度仅为1

10J/g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在一般的碰撞冲击条件下的防护性能,在一些特殊环境如煤矿,还需满足阻燃抗静电等矿用要求。
[0004]纳米多孔材料是纳米材料发展以来的第三代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能量转换平台。固

液界面的耦合,使得纳米多孔材料和功能流体的结合成为新型的多功能能量转换系统,目前针对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研究较少。已有的吸能材料制备方法比较复杂,表面处理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吸能密度的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吸能材料提高了吸能密度,碰撞冲击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能够满足煤矿阻燃抗静电等矿用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按照质量比1:(2.9~5.1)将添加剂与基液混合,得到混合液A;
[0009]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在混合液A中加入与添加剂质量比为1:0.1的增稠剂,高速搅拌,得到混合液B;
[0010]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加热;在混合液B中加入质量比为1:0.5纳米多孔材料,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流体吸能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基液为去离子水、润滑油、乙二醇和丙三醇或者上述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0012]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碳酸钾、六偏磷酸钠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粉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所述纳米多孔材料为纳米多孔分子筛ZSM

5、ZSM

22、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硅土、活性炭和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4]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琼脂、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5]优选的,在混合液A中加入增稠剂前低速搅拌转速为75

100r/min,低速搅拌30

60min后加入增稠剂,高速搅拌转速为150

200r/min。
[0016]优选的,将混合液B加热至40

60℃,在转速为150

175r/min高速搅拌240

300min。
[0017]优选的,在混合液B中加入纳米多孔材料,在转速为175

200r/min高速搅拌60

120min。
[0018]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流体吸能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所述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在煤矿无轨运输和阻燃抗静电煤矿中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流体吸能材料根据纳米多孔材料和基液比例,改变有效孔容,即能够容纳液体的孔道容积,从而调节微纳尺度多孔材料液体体系的比表面积,通过添加添加剂,添加剂分子自身可以进入到纳米流体孔道,进而调制流体吸附性能等,进而调节吸能密度,吸能密度可达60J/g以上。
[0022]当不润湿的液体在外力(如冲击、碰撞)作用下渗入纳米孔时,外力可以转换为液固两相间的盈余表面张力和摩擦力,从而进行耗能。由于纳米多孔材料的单位质量表面积是基体材料的几十亿倍,所以能量吸收密度可以达到68

100J/g。
[0023]纳米流体吸能材料为流体材料,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封装材料,可以实现柔性封装,进行柔性防护。
[0024]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能够适用于煤矿等特殊领域。
[0025]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制备流程框图;
[0028]图2为实施例1配方吸能密度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1]步骤1:按照质量比1:(2.9~5.1)将添加剂(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碳酸钾、六偏磷酸钠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粉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基液(去离子水、润滑油、乙二醇、丙三醇或上述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混合,得到混合液A;
[0032]步骤2:低速75

100r/min搅拌30

60min,在混合液A中加入与添加剂质量比为1:
0.1的增稠剂(琼脂、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高速150

200r/min搅拌,得到混合液B;
[0033]步骤3: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加热至40

60℃;在混合液B中加入质量比为1:0.5纳米多孔材料(纳米多孔分子筛ZSM

5、ZSM

22、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硅土、活性炭、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的一种或者多种),在转速为175

200r/min高速搅拌60

120min,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流体吸能材料。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5]实施例1
[0036]1)按照质量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质量比1:(2.9~5.1)将添加剂与基液混合,得到混合液A;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在混合液A中加入与添加剂质量比为1:0.1的增稠剂,高速搅拌,得到混合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B加热;在混合液B中加入质量比为1:0.5纳米多孔材料,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流体吸能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液为去离子水、润滑油、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者基液中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碳酸钾、六偏磷酸钠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粉体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材料为纳米多孔分子筛ZSM

5、ZSM

22、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硅土、活性炭和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的一种或者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流体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庆李盟洁刘彦军党文龙卫琛浩马啸刘致远史雅娜赵君慧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