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级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446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3
本申请提出一种食品级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采用双诱导方式对负载有不同模式功能因子的乳液进行诱导,所有原料均为可食用原材料,所制备的SP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级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级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代食品工业日益注重食品对营养及健康的改善,含有功能性成分的食物正日渐流行。但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许多天然功能因子(如某些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通常具有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环境敏感,水溶性差,易发生降解等问题,通常需要借助传递体系添加到食品中提高生物利用率。目前对乳液和凝胶两大功能因子运载体系的研究较为充分。
[0003]在乳液和凝胶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乳液凝胶递送载体。乳液凝胶是同时含有乳化分散油滴及凝胶水介质的复合凝胶体系,其特点是乳化的油滴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起到支撑物的作用,油相能够包埋脂溶性功能因子,是理想的营养物包埋缓释载体。乳液凝胶的诱导方式可分为热诱导、酸诱导、酶诱导和离子诱导等。
[0004]水包油型乳液能够在水连续相中运输或溶解疏水性成分,并且能够对功能因子在贮藏、消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缺点是不稳定,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分离、聚集絮凝等现象,并且在消化过程中容易被破坏降解。凝胶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将功能因子固定在凝胶网络中,可以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护功能因子免受极端环境的影响,但缺点是水凝胶基质难以包埋脂溶性营养素,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其他运载体系如脂质体及纳米颗粒也同样存在不稳定或安全性等问题。
[0005]对于乳液凝胶体系来说,不同诱导方式由于作用机理不同,形成的凝胶结构可能会有所差异,而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和释放能力将很大程度依赖传递体系的微观结构。此外,在蛋白/多糖复合基质乳液凝胶中,由于多相体系的复杂性,两种诱导方式的结合以及凝胶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如离子或pH可能会影响酶活性),从而对复合乳液凝胶的凝胶结构、机械性质及消化特性产生影响,目前关于双重诱导方式对乳液凝胶结构、消化特性及营养物包埋释放特性的研究较少。
[0006]更重要的是,虽然乳液凝胶同时具备水相和油相,拥有水相和油相分别同时包埋递送不同溶解特性功能因子的潜质,但目前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在现有技术的乳液凝胶运载体系中,油水两相的功能因子同时负载到乳液凝胶中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了,其油水两相的功能因子的包埋率和释放率也都欠佳,无法在体内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食品级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将不同溶解特性(水溶性和脂溶性)的功能因子同时负载于同一食品级口服乳液凝胶递送体系中,并通过改变诱导方式,对功能因子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的释放进行调控,为不同功能因子在体内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提供可能。
[0008]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采用诱导方式对负载有水溶性功能因子和脂溶性功能因子的乳液进行诱导,得到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诱导方式包括单诱导方式或双诱导方式,当采用单诱导方式对所述乳液进行诱导时,得到单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当采用双诱导方式对所述乳液进行诱导时,得到双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诱导方式为:在所述乳液中加入GDL、MTG、氯化钙或氯化镁中的任一种,充分搅拌后再加入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双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单诱导方式为:在所述乳液中加入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单诱导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乳液为SPI

SBP乳液,SPI

SBP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A1,将SPI粉末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放入冰箱内冷藏一段时间至SPI充分水化,得到SPI水溶液;
[0014]A2,将SBP粉末加入到SPI水溶液中,充分搅拌至溶解完全,得到SPI

SBP水溶液,放入冰箱内冷藏一段时间后,在80

90℃下预热10

20min,随后立即放置于冰水浴中迅速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水溶性功能因子核黄素粉末,充分搅拌,得到乳液的水相;
[0015]A3,将脂溶性功能因子β

胡萝卜素溶于MCT中,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乳液的油相;
[0016]A4,向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高速剪切机剪切后制成粗乳液,再使用高压均质机均质后,得到SPI

SBP乳液。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功能因子为核黄素粉末,脂溶性功能因子为β

胡萝卜素。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为SPI

SBP双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一定量的SPI

SBP乳液,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3%

1.8%的GDL、5

30U/g蛋白的MTG、5

50mmol/L氯化钙或5

50mmol/L氯化镁中的任一种,充分搅拌后,再加入15

25U/g底物的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SPI

SBP双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为SPI

SBP单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一定量的SPI

SBP乳液,加入15

25U/g底物的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SPI

SBP单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20]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
[0021]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该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0022]本申请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中不同功能因子包埋率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B1,样品前处理:将双诱导乳液凝胶运载体系进行冻干处理,称取一定量双诱导乳
液凝胶冻干样品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至使乳液凝胶充分吸水溶胀,使未包埋的模式营养物充分游离出来,得到样品

水共混体系;
[0024]B2,β

胡萝卜素包埋率的测定:将样品

水共混体系中加入正己烷,混合均匀,离心,收集上清液,在45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β

胡萝卜素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上清液的β

胡萝卜素的含量,β

胡萝卜素的包埋率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诱导方式对负载有水溶性功能因子和脂溶性功能因子的乳液进行诱导,得到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方式包括单诱导方式或双诱导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诱导方式为:在所述乳液中加入GDL、MTG、氯化钙或氯化镁中的任一种,充分搅拌后再加入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双诱导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诱导方式为:在所述乳液中加入漆酶,充分搅拌后放入培养箱中保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单诱导油水双相负载乳液凝胶运载体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为SPI

SBP乳液,SPI

SBP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将SPI粉末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放入冰箱内冷藏一段时间至SPI充分水化,得到SPI水溶液;A2,将SBP粉末加入到SPI水溶液中,充分搅拌至溶解完全,得到SPI

SBP水溶液,放入冰箱内冷藏一段时间后,在80

90℃下预热10

20min,随后立即放置于冰水浴中迅速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水溶性功能因子,充分搅拌,得到乳液的水相;A3,将脂溶性功能因子溶于MCT中,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乳液的油相;A4,向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高速剪切机剪切后制成粗乳液,再使用高压均质机均质后,得到SPI

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丽君贾鑫张明皓高崇闫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