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7407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包括位于最外层的增强复合层,由尼龙树脂,第一混合料,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和尼龙防粘母料组成;位于中间层的芯层包括尼龙树脂;位于最里层的表层包括尼龙树脂和尼龙防粘母料;第一混合料包括尼龙6和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又称BOPA薄膜,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穿刺性、气体阻隔性、力学性能及温度使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日用品包装领域。但是双向拉伸尼龙薄膜阻隔性只能达到中等阻隔的效果,无法满足高阻隔领域的要求。
[0003]目前,市面上的BOPA镀铝薄膜存在镀铝层附着力低的问题,因而只要应用于气球包装领域,而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基本属于空白。专利CN110563987A,公开日为2019年12月13日,公开了一种BOPA增强型镀铝膜,采用如下结构:BOPA基材层/底涂层/镀铝层,其中底涂层采用由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酯树脂、水性低温长效交联剂和水形成的水性底涂剂涂覆在基材层表面形成,但由于尼龙容易吸水,采用水性低涂剂,在制备的过程中,容易因薄膜吸水而产生打皱,尺寸发生变化等问题而影响镀铝层蒸镀效果和良率。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镀铝层附着力高的增强型镀铝BOPA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镀铝层蒸镀效果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包括增强复合层,所述增强复合层位于最外层,由尼龙树脂,第一混合料,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和尼龙防粘母料组成;芯层,所述芯层位于中间层,包括尼龙树脂;表层,所述表层位于最里层,包括尼龙树脂和尼龙防粘母料;所述第一混合料包括尼龙6和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0005]在一实施例中,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增强复合层由22份~68份尼龙树脂,10份~20份生物基尼龙,5份~12份所述第一混合料,5份~20份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10份~20份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2份~6份的尼龙防粘母料组成;所述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是在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主链上引入金属离子(如钠、钾、锌、镁等)进行交联而得的产品,所述金属离子可以在钠、钾、锌、镁中自行选择,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效果。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接枝改性的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
[0007]在一实施例中,以质量分数计,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在所述第一混合料中的质量分数为0.5%~21%。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料包括尼龙6和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为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尼龙6薄膜的边角回收二次料,所述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尼龙6薄膜的芯层为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0009]优选地,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在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35%。
[0010]具体地,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采用专利公开号为CN103350545A的中国专利“一种双向拉伸尼龙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中的尼龙复合膜的边角料,所述尼龙复合膜具有以下结构:第一尼龙层、第二尼龙层、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第三尼龙层和第四尼龙层,所述各层均经过双向拉伸;其中,所述第一尼龙层和第四尼龙层由尼龙95%~100%和添加剂0~5%组成,所述添加剂为开口剂、爽滑剂、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所述第二尼龙层和第三尼龙层为100%的尼龙;所述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为100%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其乙烯摩尔含量的范围是:24mol%~48mol%;所述复合膜的厚度为10~25μm,其中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5μm,所述第一尼龙层和第四尼龙层厚度一致,为1~2.5μm;所述双向拉伸尼龙复合膜的横向耐撕裂力为256~337mN,纵向耐撕裂力为269~360mN,且具有0.51~0.72CC/m2.day.atm的透氧率。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的组成只要符合“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在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35%”这一条件,组成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的尼龙复合膜的组成和性能指标即可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3350545A的专利所规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
[0011]在一实施例中,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芯层由25份~72份尼龙树脂,25份~60份生物基尼龙,3份~15份尼龙二次料组成;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表层由54份~78份尼龙树脂,20份~40份生物基尼龙,2份~6份的尼龙防粘母料组成,尼龙二次料的成分包括尼龙树脂和尼龙防粘母料,为平时生产的普通尼龙薄膜的边角料或者回收再造粒料。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尼龙为尼龙410,尼龙54,尼龙56,尼龙510,尼龙512,尼龙51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613,尼龙11,尼龙1010、尼龙1012,尼龙10T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尼龙树脂为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1212、尼龙6/66、尼龙66/6,尼龙66/6/612,尼龙MXD

6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尼龙防粘母料由86份~95份尼龙6树脂,2份~6份开口剂,3份~8份爽滑剂组成。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剂为二氧化硅、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聚合物、硅藻土和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硅酮粉、硅油、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镀铝层,所述镀铝层位于所述增强复合层的外层,且所述镀铝层厚度为30nm~200nm。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19]S100将所述增强复合层、所述芯层和所述表层的原料按比例分别在三台挤出机中熔融、共挤出,使熔体通过T型口模流延至表面温度为15℃~30℃的激冷辊骤冷铸片;
[0020]S200将未拉伸的所述铸片在40℃~70℃水槽中实施1~2分钟左右的调湿处理,调湿后的所述铸片表面用气刀将表面残留水分吹干,并采用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技术进行横纵向同步拉伸形成薄膜,其中拉伸温度为185℃~205℃,拉伸倍率为2.5
×
2.5~3.6
×
3.6;
[0021]S300将S200中得到的所述薄膜在195℃~210℃下进行热定型处理后,对所述薄膜的增强复合层进行电晕处理,然后收卷,分切,制得厚度为12μm~30μm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
[0022]当所述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镀铝时,上述所述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强复合层,所述增强复合层位于最外层,由尼龙树脂,第一混合料,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和尼龙防粘母料组成;芯层,所述芯层位于中间层,包括尼龙树脂;表层,所述表层位于最里层,包括尼龙树脂和尼龙防粘母料;所述第一混合料包括尼龙6和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增强复合层由22份~68份尼龙树脂,10份~20份生物基尼龙,5份~12份所述第一混合料,5份~20份乙烯甲基丙烯酸的离子型聚合物,10份~20份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2份~6份的尼龙防粘母料组成,以质量分数计,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在所述第一混合料中的质量分数为0.5%~21%;所述改性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接枝改性的聚醚嵌段酰胺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料包括尼龙6和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为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尼龙6薄膜的边角回收二次料,所述五层共挤双向拉伸尼龙6薄膜的芯层为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在所述第一边角回收二次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3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芯层由25份~72份尼龙树脂,25份~60份生物基尼龙,3份~15份尼龙二次料组成;以质量份数共计100份计,所述表层由54份~78份尼龙树脂,20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土廖贵何刘运锦陈曦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