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386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拦隔阻挡系统、生物吸附降解膜床、以及生态滤水系统,生物吸附降解膜床设于拦隔阻挡系统与生态滤水系统之间,拦隔阻挡系统设于河道上游段,生态滤水系统设于河道下游段,生物吸附降解膜床包括有生物填料降解组、以及对生物填料降解组进行曝气的鼓风装置,生物填料降解组包括有组合框架、生物填料条,生物填料条交错缠绕于组合框架处,生物填料降解组填充有微生物复合菌剂,微生物于生物填料降解组处挂膜生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复杂多样的外界污染源的强化处理,生物吸附降解膜床能够吸附大量的污染物质,并对其进行降解转化,实现快速消除水体黑臭,有效地提升水质。有效地提升水质。有效地提升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水体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原位强化措施主要采用单一的生物刺激、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曝气充氧等,单一的修复技术已无法进一步改善河道日益严重的水质状况、以及复杂多样的外界污染源。公开号为CN10142890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河道原位处理装置。该专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的半软性填料比表面积相对较小,连接气源位于岸上局限性小,无法适用绝大部分的河道综合治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拦隔阻挡系统、生物吸附降解膜床、以及生态滤水系统,所述生物吸附降解膜床设于所述拦隔阻挡系统与所述生态滤水系统之间,所述拦隔阻挡系统设于河道上游段,所述生态滤水系统设于河道下游段,所述生物吸附降解膜床包括有生物填料降解组、以及对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进行曝气的鼓风装置,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包括有组合框架、生物填料条,所述生物填料条交错缠绕于所述组合框架处,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填充有微生物复合菌剂,微生物于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处挂膜生长。
[0005]进一步阐述,所述组合框架包括有上框架层、下框架层、以及若干均匀分布于所述上框架层、所述下框架层的撑挂件,所述生物填料条交错缠绕于所述上框架层的撑挂件与所述下框架的撑挂件。
[0006]进一步阐述,所述组合框架、所述撑挂件均为金属材质。
[0007]进一步阐述,所述鼓风装置包括有鼓风机、曝气软管,所述曝气软管的一端封闭,所述曝气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曝气软管围绕所述下框架层形成闭合环路,所述曝气软管开有若干斜向下45
°
的曝气孔。
[0008]进一步阐述,所述生态滤水系统包括有滤水坝,所述滤水坝的表面设置有石笼网,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碎石。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拦隔阻挡系统、生物吸附降解膜床、生态滤水系统的有效结合,可实现对复杂多样的外界污染源的强化处理,生物吸附降解膜床能够吸附大量的污染物质,并对其进行降解转化,实现快速消除水体黑臭,有效地提升水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生物吸附降解膜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生物吸附降解膜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生物吸附降解膜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号:10、拦隔阻挡系统;20、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1、生物填料降解组;211、组合框架;2111、上框架层;2112、下框架层;212、生物填料条;213、撑挂件;22、曝气软管;30、生态滤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6]结合附图1和附图4所示,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拦隔阻挡系统10、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以及生态滤水系统30,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设于拦隔阻挡系统10与生态滤水系统30之间,拦隔阻挡系统10设于河道上游段,生态滤水系统30设于河道下游段,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包括有生物填料降解组21、以及对生物填料降解组21进行曝气的鼓风装置,生物填料降解组21包括有组合框架211、生物填料条212,生物填料条212交错缠绕于组合框架211处,生物填料降解组21填充有微生物复合菌剂,微生物于生物填料降解组21处挂膜生长。
[0017]结合附图1至附图3所示,组合框架211包括有上框架层2111、下框架层2112、以及若干均匀分布于上框架层2111、下框架层2112的撑挂件213,撑挂件213具体呈横向排列,生物填料条212交错缠绕于上框架层2111的撑挂件213与下框架的撑挂件213。组合框架211、撑挂件213均为金属材质。具体地,如附图2所示,组合框架211为不锈钢方管骨架,撑挂件213为不锈钢圆管。生物填料条212为组合填料,直径为80mm,其内圈为雪花状塑料枝条。生物填料条212交错缠绕于上框架层2111的撑挂件213与下框架的撑挂件213,其节点处采用尼龙扎带进行捆绑,以防止出现位移。微生物复合菌剂能够促使微生物在生物填料降解组21处挂膜生长并形成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
[0018]鼓风装置包括有鼓风机、曝气软管22,曝气软管22的一端封闭,曝气软管22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相连接,曝气软管22围绕下框架层2112形成闭合环路,曝气软管22开有若干斜向下45
°
的曝气孔。鼓风机具体可为沉水式鼓风机,直接安装在河道内。鼓风机采用全封闭直结式结构,能够封闭噪音,待噪音通过水阻隔吸收后,实现低分贝运转。沉水式鼓风机通过碳钢空气管及阀门控制每条支管的输气量,支管采用钢丝软管,同时缩小远端管道的直径,提高空气流速,确保远端曝气管道同样具有足够的曝气量,保障了整体曝气的可调性和均匀性。
[0019]具体地,结合附图1和附图3所示,曝气软管22固定设置于组合框架211的下框架层2112,当鼓风机对曝气软管22进行输气时,曝气软管22的曝气孔处产生气泡,气泡集中在组合框架211内从下向上冒出,气泡途经生物填料条212并被其切割。由于生物填料条212的内圈具体为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实现微生物的挂膜生长,又能有效切割下框架层2112曝气产生的气泡,有效地提高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处的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微生物在生物
填料降解组21处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降解转化有机物能力,能够大量的吸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实现快速消除黑臭,提升水质。曝气软管22闭合环形分布在下框架层2112,既保障了曝气的均匀性,又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了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的挂膜效率和单位生物量,河道底部由于均匀充氧曝气,提高了河床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善了底泥生物环境,降低底泥的污染物释放量。
[0020]结合附图4所示,为确保生物填料降解组21处的正常挂膜和微生物的降解效率,需要设置相应的拦隔阻挡系统10。拦隔阻挡系统10包括在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的前方区域设置软围隔进行拦污,阻断垃圾、杂物,以及在相关大型箱涵口处设置拦污格栅,拦污格栅能够防止雨季初雨溢流导致大量淤泥、垃圾被冲出进入河道,这些淤泥和垃圾容易聚集在生物吸附降解膜床20处影响正常的生物挂膜。
[0021]结合附图4所示,生态滤水系统30包括有滤水坝,滤水坝的表面设置有石笼网,石笼网内填充有碎石。滤水坝既具有过滤吸附、净化水体的功能,又有效地保证了河道的保有水量及常态水位,使其形成原位生物强化处理措施,逐步降解污染物浓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河道本身对行洪排涝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拦隔阻挡系统、生物吸附降解膜床、以及生态滤水系统,所述生物吸附降解膜床设于所述拦隔阻挡系统与所述生态滤水系统之间,所述拦隔阻挡系统设于河道上游段,所述生态滤水系统设于河道下游段,所述生物吸附降解膜床包括有生物填料降解组、以及对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进行曝气的鼓风装置,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包括有组合框架、生物填料条,所述生物填料条交错缠绕于所述组合框架处,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填充有微生物复合菌剂,微生物于所述生物填料降解组处挂膜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原位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框架包括有上框架层、下框架层、以及若干均匀分布于所述上框架层、所述下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伟周远吴立煌林程龙张锦鸿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