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55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拐臂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驱动轴、设置于驱动轴上的控制凸轮、设置于支架上的储能指示旋柄,所述的驱动轴连接至拐臂组件,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控制凸轮驱动储能指示旋柄转动,储能指示旋柄在支架上显示储能状态。通过采用上述状态指示组件,维修人员可以在现场直接观察到储能状态以及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提高安全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断路器使用的电动操作机构大多可通过远程进行操控,其分闸或者合闸时间大概需要1秒钟,无法满足接到合闸指令快速合闸操作的场合,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合闸操作时间降低的操作机构。
[0003]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能够使时间缩短至100毫秒内的储能式电动操作机构,它能够将机械能进行储存,在需要合闸时释放机械能实现迅速合闸的目的;中国专利(CN107910235B)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储能操作机构,主要是通过电机电动齿轮组的方式驱动其内的拐臂组件运动,同时通过电磁铁的方式释放机械能,实现快速合闸;但是目前这种结构只能通过远程的电信号发送给电机来控制,而在对线路进行维修时,需要断开断路器同时进行储能,均需要远程来控制,而在现场的维修人员需要等待储能完毕,使用很不方便。同时,大多储能式操作机构针对自动控制,而在现场维修时,没有在现场方便直观观察的储能以及断路器的指示标志,从而在进行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现场方便观察储能及断路器状态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拐臂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驱动轴、设置于驱动轴上的控制凸轮、设置于支架上的储能指示旋柄,所述的驱动轴连接至拐臂组件,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控制凸轮驱动储能指示旋柄转动,储能指示旋柄在支架上显示储能状态。
[0006]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凸轮上设置第二环面,在所述的第二环面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与第二凹槽配合。
[0007]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与支架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0008]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与支架转动连接处位于储能指示旋柄的中部,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的一端与第二凹槽配合,另一端用于指示储能状态。
[0009]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的另一端设置两种储能指示标志,在所述的支架上开设有储能观察窗,所述的储能观察窗用于观察储能指示标志。
[0010]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分合闸指示件,在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分合闸旋转件,所述的分合闸旋转件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分合闸指示件上下运动带动分合闸旋转件转动。
[0011]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分合闸旋转件与支架转动连接处位于分合闸旋转件的中
部,所述的分合闸旋转件的一端与分合闸指示件连接,另一端用于指示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
[0012]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分合闸旋转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分闸以及合闸的指示标志,在所述的支架上开设有分合闸观察窗,所述的分合闸观察窗用于观察分合闸的指示标志。
[0013]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分合闸指示件与支架之间、分合闸旋转件与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4]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复位弹簧为拉簧或者扭簧。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状态指示组件,维修人员可以在现场直接观察到储能状态以及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提高安全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控制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及控制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不带手动储能驱动组件及控制凸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挂锁板与解锁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10是本技术挂锁板与解锁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11是本技术拐臂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12是本技术拐臂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13是本技术解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本技术自动储能驱动组件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15是本技术自动储能驱动组件与自动脱扣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16是本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17是本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18是本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9是本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0是本专利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与脱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6]图21是本专利技术自动脱扣控制组件中第一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图中:1、拐臂组件;11、转动轴;12、第一驱动板;13、第二驱动板; 14、推动轴;151、第一支撑轴;152、第二支撑轴;153、第三支撑轴;154、第四支撑轴;16、锁轴;17、拨动组;171、拨动旋转轴;172、U型拨动板;173、导向轴;18、拐臂复位组;181、第一压簧限位件;182、第二压簧限位件;183、拐臂复位压簧;19、旋转轴;110、推动板;111、弧形槽;
[0038]2、脱扣组件;21、解锁轴;211、解锁槽;22、锁扣轴;23、锁扣板;
[0039]3、支架;31、第一侧板;311、导向槽;32、第二侧板;33、侧板支撑轴;
[0040]4、手动脱扣驱动组件;41、脱扣凸轮;42、脱扣按钮;
[0041]5、手动储能驱动组件;51、驱动轴;52、第一棘轮;53、转动柄;54、第一棘齿;55、转动杆;56、驱动柄;57、第二棘轮;58、第二棘齿;
[0042]6、自动储能驱动组件;61、电机;62、主动齿轮;63、从动齿轮;64、驱动齿轮;
[0043]7、自动脱扣驱动组件;71、脱扣驱动轴;72、脱扣单向轴承;73、脱扣驱动齿轮;74、第一板;741、驱动孔;742、让位槽;75、第二板;751、驱动杆;752、稳定杆;
[0044]8、控制凸轮;810、第一环面;811、第一凹槽;812、第一微动开关; 820、第二环面;821、第二凹槽;822、储能指示旋柄;830、第三环面;831、第三凹槽;832、第一辅助板;833、挂锁板;834、第二辅助板;835、挂轴;836、限位部;837、挂锁限位板;841、内壳;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安装于支架(3)上,在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有拐臂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支架(3)上的驱动轴(51)、设置于驱动轴(51)上的控制凸轮(8)、设置于支架(3)上的储能指示旋柄(822),所述的驱动轴(51)连接至拐臂组件(1),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与支架(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控制凸轮(8)驱动储能指示旋柄(822)转动,储能指示旋柄(822)在支架(3)上显示储能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凸轮(8)上设置第二环面(820),在所述的第二环面(820)上设置第二凹槽(821),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与第二凹槽(821)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与支架(3)之间设置复位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与支架(3)转动连接处位于储能指示旋柄(822)的中部,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的一端与第二凹槽(821)配合,另一端用于指示储能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式操作机构的状态指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指示旋柄(822)的另一端设置两种储能指示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