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40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包括泡棉本体,所述泡棉本体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层泡棉柱,所述上层泡棉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泡棉层,所述上泡棉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海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防护层和下防护层可起到防水作用,防止水渗透泡棉本体,在产生震动或挤压时,通过下海绵层、下泡棉层、下层泡棉柱、隔热层、上泡棉层和上海绵层配合缓冲震动或挤压地力,对汽车部件起到比较好的防震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性好,且通过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发生形变可承受和缓冲较大的震动和压力,通过粘接方式,与汽车部件连接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泡棉
,具体为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

技术介绍

[0002]泡棉是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简称泡棉。泡棉分为PU泡棉,防静电泡棉,导电泡棉等,泡棉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其中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用于关键部位防震、防水、密封和小物件的固定等。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车用泡棉结构简单,只是通过防震材料和防水材料简单压合得到,导致防水和防震效果不佳,实用性较低,影响对汽车部件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包括泡棉本体,所述泡棉本体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层泡棉柱,所述上层泡棉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泡棉层,所述上泡棉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海绵层,所述上海绵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护层,所述上防护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黏胶层,所述上黏胶层的上表面活动设置有上离型纸,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下层泡棉柱、下泡棉层、下海绵层、下防护层、下黏胶层和下离型纸。
[0006]优选的,所述上泡棉层、上海绵层、上防护层、上黏胶层和上离型纸分别与下泡棉层、下海绵层、下防护层、下黏胶层和下离型纸关于隔热层的水平中线相互对称。
[0007]优选的,所述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分别固定设置在隔热层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若干个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分别呈矩形阵列相互交错分布在隔热层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均为梯形圆锥柱状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上防护层和下防护层均通过PET材料加工制成,且上防护层和下防护层的厚度相同,厚度均为0.8mm。
[0009]优选的,所述上泡棉层和下泡棉层采用CR泡棉材料制成,所述上海绵层和下海绵层采用高弹性海绵材料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隔热层通过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所述上离型纸和下离型纸分别粘接在上黏胶层和下黏胶层的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上防护层和下防护层可起到防水作用,防止水渗透泡棉本体,在产生震动或挤压时,通过下海绵层、下泡棉层、下层泡棉柱、隔热层、上泡棉层和上海绵层配合缓冲震动或挤压的压力,对汽车部件起到比较好的防震作用,本技术防水性好,且通过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发生形变可承受和缓冲较大的震动和压力,通过粘接方式,
与汽车部件连接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0013]2、本技术同时还在上层泡棉柱和下层泡棉柱之间设置了隔热层,隔热层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导热系数低,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防火、阻燃和耐高温等诸多优良特性,大大提高了泡棉本体的整体性能,可对汽车部件起到比较好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上层泡棉柱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隔热层俯视图。
[0017]图中:1、泡棉本体;2、隔热层;3、上层泡棉柱;4、上泡棉层;5、上海绵层;6、上防护层;7、上黏胶层;8、上离型纸;9、下层泡棉柱;10、下泡棉层;11、下海绵层;12、下防护层;13、下黏胶层;14、下离型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包括泡棉本体1,泡棉本体1包括隔热层2,隔热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层泡棉柱3,上层泡棉柱3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泡棉层4,上泡棉层4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海绵层5,上海绵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上防护层6,上防护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上黏胶层7,上黏胶层7的上表面活动设置有上离型纸8,隔热层2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下层泡棉柱9、下泡棉层10、下海绵层11、下防护层12、下黏胶层13和下离型纸14。
[0020]上泡棉层4、上海绵层5、上防护层6、上黏胶层7和上离型纸8分别与下泡棉层10、下海绵层11、下防护层12、下黏胶层13和下离型纸14关于隔热层2的水平中线相互对称。
[0021]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分别设置在隔热层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若干个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分别呈矩形阵列相互交错分布在隔热层2的上下两个表面,对震动和挤压可进行更好的缓冲,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均为梯形圆锥柱状结构,受力可发生形变进行缓冲。
[0022]上防护层6和下防护层12均通过PET材料加工制成,且上防护层6和下防护层12的厚度相同,厚度均为0.8mm,PET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油、耐脂肪、耐稀酸、稀碱,耐大多数溶剂,且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既有优良的阻气、水、油及异味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泡棉本体1的防水性。
[0023]上泡棉层4和下泡棉层10采用CR泡棉材料制成,便于冲切,具有出色的密封性,和出色的抗压缩变形性,即弹性具有持久性,可以保证配件得到长期的防震保护,且CR泡棉材料还具有阻燃性、不含有害有毒物质,不会残留、不会污染设备,对金属不具有腐蚀性,上海绵层5和下海绵层11采用高弹性海绵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缓震能力。
[0024]隔热层2通过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上离型纸8和下离型纸14分别粘接在上黏胶层7和下黏胶层13的表面。
[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技术根据汽车部件形状将泡棉本体1进行裁剪,将上离型纸8与泡棉本体1剥离,泡棉本体1通过上黏胶层7粘贴到部件表面,在将下离型纸14剥离,将泡棉本体1粘贴到需要固定的位置,同理在汽车部件的上方粘贴泡棉本体1可对汽车部件起到保护作用,通过上防护层6和下防护层12可起到防水作用,防止水渗透泡棉本体1,在产生震动或挤压时,通过下海绵层11、下泡棉层10、下层泡棉柱9、隔热层2、上泡棉层4和上海绵层5配合缓冲震动或挤压的压力,对汽车部件起到比较好的防震作用,本技术防水性好,且通过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发生形变可承受和缓冲较大的震动和压力,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该技术还在上层泡棉柱3和下层泡棉柱9之间设置了隔热层2,隔热层2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导热系数低,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防火、阻燃和耐高温等诸多优良特性,大大提高了泡棉本体1的整体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包括泡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本体(1)包括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层泡棉柱(3),所述上层泡棉柱(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泡棉层(4),所述上泡棉层(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海绵层(5),所述上海绵层(5)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护层(6),所述上防护层(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黏胶层(7),所述上黏胶层(7)的上表面活动设置有上离型纸(8),所述隔热层(2)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下层泡棉柱(9)、下泡棉层(10)、下海绵层(11)、下防护层(12)、下黏胶层(13)和下离型纸(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泡棉层(4)、上海绵层(5)、上防护层(6)、上黏胶层(7)和上离型纸(8)分别与下泡棉层(10)、下海绵层(11)、下防护层(12)、下黏胶层(13)和下离型纸(14)关于隔热层(2)的水平中线相互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用防震防水泡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月
申请(专利权)人:腾信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