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90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于漏电起痕测试仪中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于防护机构中设置有防护壳,通过防护壳顶部的气缸能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能带动升降板两端的转动杆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两个滑动柱于套接板中滑动,从而能使两个转动杆一进行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转动杆一底部连接的照明射灯的角度,从而能在实验操作以及观察滴液和气痕现象时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这样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测。进行观测。进行观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


[0001]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

技术介绍

[0002]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按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辅件行业等模拟仿真试验。
[0003]目前的漏电起痕测试仪体积都比较大,其内部的操作空间光线暗淡,从而需要灯光照射,然而现有的测试箱中灯管基本是固定安装,从而难以进行调节光线照射,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实验准备以及后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且现有的测试台不能进行调节,从而需要操作人员将手伸到箱体较深处进行操作,这样不便于进行实验准备,给实验人员造成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通过于漏电起痕测试仪中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于防护机构中设置有防护壳,通过防护壳顶部的气缸能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能带动升降板两端的转动杆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两个滑动柱于套接板中滑动,从而能使两个转动杆一进行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转动杆一底部连接的照明射灯的角度,从而能在实验操作以及观察滴液和气痕现象时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这样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测;通过于测试机构中设置有实验板,且实验板底部转动轴一上连接有气缸二,从而能控制实验板的升降,通过于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齿轮一,从而能通过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驱动齿轮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齿轮一进行转动,这样能带动实验板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绝缘物的放置角度,通过于移动台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滚轮,从而能通过气缸三驱动移动台移动,从而能调节测试机构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实验准备操作。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构;
[0007]所述防护壳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滑动嵌入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拉板,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一,两个所述转动杆一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均等距离固定设置有多个照明射灯,两个所述转动杆一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柱的一端,两个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二,两个所述转动杆二之间转动连接有升降板。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
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铂电极,所述操作台的顶部沿长度方向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滴液单元;
[0009]所述操作台顶部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板,所述操作台的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一侧壁的中线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防护壳内壁相固定的气缸三,所述转动轴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块。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防护壳相固定的气缸一,通过设置有气缸一,从而能调节升降板的高度,从而能调整照明射灯的照射角度。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滑动板中固定套接有透明玻璃板,通过在滑动板中设置有透明玻璃板,从而能便于操作人员对实验现象进行观测。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防护壳沿宽度方向一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滑动板相抵触的缓冲条,通过于防护壳上设置有缓冲条,从而能使滑动板在关闭时能得到一定的缓冲。
[0013]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滑动柱的外壁上均滑动套接有与防护壳顶部相固定的套接板,通过于滑动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套接板,从而能限制住滑动柱的滑动方位。
[0014]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移动台转动连接的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中固定连接有与移动台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步进电机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台相固定的连接臂,通过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能带动齿轮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同时带动齿轮一进行转动,这样便能使实验板进行角度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绝缘物的放置角度。
[0015]进一步在于,所述移动台的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座,四个所述固定座上均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于移动台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从而能便于测试机构进行移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实验准备。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于漏电起痕测试仪中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于防护机构中设置有防护壳,通过防护壳顶部的气缸能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能带动升降板两端的转动杆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两个滑动柱于套接板中滑动,从而能使两个转动杆一进行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转动杆一底部连接的照明射灯的角度,从而能在实验操作以及观察滴液和气痕现象时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这样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测;
[0018]2、通过于测试机构中设置有实验板,且实验板底部转动轴一上连接有气缸二,从而能控制实验板的升降,通过于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齿轮一,从而能通过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驱动齿轮二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齿轮一进行转动,这样能带动实验板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绝缘物的放置角度,通过于移动台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滚轮,从而能通过气缸三驱动移动台移动,从而能调节测试机构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实验准备操作。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测试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测试机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防护机构;101、防护壳;102、滑动板;103、侧拉板;104、透明玻璃板;105、缓冲条;106、转动杆一;107、固定板;108、照明射灯;109、滑动柱;110、套接板;111、转动杆二;112、升降板;113、气缸一;200、测试机构;201、操作台;202、固定柱;203、转动柱;204、支撑杆;205、定位板;206、滴液单元;207、铂电极;208、转动轴一;209、实验板;210、气缸二;211、连接块;212、齿轮一;213、齿轮二;214、转动轴二;215、步进电机;216、连接臂;217、支撑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机构(100),所述防护机构(100)包括防护壳(101),所述防护壳(10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构(200);所述防护壳(10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滑动嵌入连接有滑动板(102),所述滑动板(102)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拉板(103),所述防护壳(101)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一(106),两个所述转动杆一(10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7),两个所述固定板(107)的侧壁上均等距离固定设置有多个照明射灯(108),两个所述转动杆一(106)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柱(109)的一端,两个所述滑动柱(109)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二(111),两个所述转动杆二(111)之间转动连接有升降板(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查看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200)包括操作台(201),所述操作台(201)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202),两个所述固定柱(202)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03),两个所述转动柱(203)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铂电极(207),所述操作台(20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4),所述支撑杆(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5),所述定位板(20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滴液单元(206);所述操作台(201)顶部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208),所述转动轴一(2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板(209),所述操作台(201)的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17),四个所述支撑柱(2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冰全红云李明秀任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