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38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边侧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循环水泵内部,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通有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后方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装置进行均匀降温,实现内部空气流通,便于将内部的热量排出,大大增强了散热效果。大大增强了散热效果。大大增强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驱动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排出会对电机的性能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电机内部零件损坏,而随着现代机械加工业地发展,市场上对电机的质量、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驱动电机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要求。
[0003]现有电机大多是采用风扇散热,且内部空气不便于流通,这种散热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大型电机或者需要长时间使用的电机的需要,甚至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通过散热管对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再通过扇叶对内部进行散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采用风扇散热,且内部空气不便于流通,这种散热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大型电机或者需要长时间使用的电机的需要,甚至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边侧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循环水泵内部,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通有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后方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壳体靠近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远离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盖,所述前盖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前盖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前盖与转动杆之间设置有轴承。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形状设置为圆筒形,所述散热管的形状设置为螺旋形,所述散热管设置于壳体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第一连接管、冷却管、第二连接管和散热管相互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散热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关于后盖的中心点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进气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孔关于前盖的中心点环形阵列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对称分布在冷却箱的两侧,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壳体相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脚柱,四个所述脚柱关于底板的四角均匀分布,所述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启动装置,使冷却箱和循环水泵同时启动,在冷却箱的作用下,对内部的冷却管进行降温设置,经过冷却过的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到散热管内部,散热管环绕壳体内部螺旋设置,能够大大降低装置的温度,水通过第二连接管再次进入到冷却管内,如此循环,能够节约用水,且便于对装置进行均匀降温,冷却箱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杆,能够增强装置的稳固性;
[0014]2、通过启动马达,使扇叶转动,扇叶带动空气从进气孔进入,经过壳体与电机本体之间的腔体再通过散热孔排出装置,实现内部空气流通,便于将内部的热量排出,有利于增强散热效果,其中支撑块的顶部呈凹形设置,能够对壳体进行固定,且脚柱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便于使装置稳定,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装置滑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散热管与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散热管与冷却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壳体;2、支撑杆;3、冷却箱;4、循环水泵;5、散热管;6、冷却管;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电机本体;10、转子;11、扇叶;12、后盖;13、散热孔;14、前盖;15、进气孔;16、轴承;17、转动杆;18、底板;19、支撑块;20、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的边侧安装有循环水泵4,所述循环水泵4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的一端延伸至循环水泵4内部,所述循环水泵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远离循环水泵4的一端连通有延伸至冷却箱3内部的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本体9,所述电机本体9的后方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10,所述转子10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扇叶11,所述壳体1靠近扇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13,所述壳体1远离扇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盖14,所述前盖14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孔15,所述前盖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所述前盖14与转动杆17之间设置有轴承16。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的形状设置为圆筒形,所述散热管5的形状设置为
螺旋形,所述散热管5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能够对装置进行均匀降温。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循环水泵4、第一连接管7、冷却管6、第二连接管8和散热管5相互连通,便于内部的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0027]如图1

6所示:所述壳体1与电机本体9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散热孔1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13关于后盖12的中心点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进气孔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孔15关于前盖14的中心点环形阵列分布,能够增强散热效果。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2对称分布在冷却箱3的两侧,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8,所述底板18与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9,所述支撑块19与壳体1相配合,能够大大增强装置的稳固性。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脚柱20,四个所述脚柱20关于底板18的四角均匀分布,所述脚柱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便于装置稳定设置,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的边侧安装有循环水泵(4),所述循环水泵(4)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的一端延伸至循环水泵(4)内部,所述循环水泵(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远离循环水泵(4)的一端连通有延伸至冷却箱(3)内部的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本体(9),所述电机本体(9)的后方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10),所述转子(10)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扇叶(11),所述壳体(1)靠近扇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13),所述壳体(1)远离扇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盖(14),所述前盖(14)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孔(15),所述前盖(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所述前盖(14)与转动杆(17)之间设置有轴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友存苏坤陈立波罗平南谭明木谭木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晶本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